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可夫元帥 | 上頁 下頁
一〇


  總攻的第一天,南部集群打了大勝仗。到8月20日,北部集群佔領了敵人的前沿陣地,到達堅固築壘的帕列次高地的山巔,但經過激烈戰鬥之後,被迫後撤。

  蘇蒙軍在第一天戰果的基礎上,繼續在日軍防線內頑強戰鬥。在南部集群的地段上,坦克第6旅和摩托裝甲第8旅包圍了敵軍側翼,8月21日佔領了在海拉斯台音河(哈勒欣河的一個支流)南岸活動的日軍後方的地域。這一天,南部集群的步兵部隊深深楔入敵人主要防禦地區,殲滅了敵人就近部署的戰術預備隊,佔領了若於炮兵陣地。但是,戰鬥打得很艱苦,每個火力點都要強攻奪取,有時候還要出動噴火坦克。蘇聯飛機特別活躍,積極地支援地面部隊。僅8月21日一天,轟炸機就出動二百五十六架次,投下了九十多噸炸彈。

  8月23日,北部集群得到空降兵第212旅的加強,終於粉碎了敵人的抵抗,奪占了帕列次高地。在激烈的肉搏戰中,六百名日軍士兵斃命,戰壕裡、掩蔽部裡,橫七豎八到處都是日軍的屍體。

  朱可夫的合圍計劃只用三天時間就完成了,接著便開始了殲滅被圍日軍的戰鬥。8月26日,日軍的一次解困企圖被打退,主要是靠坦克第6旅打退的。8月27日,日軍的突圍企圖也被粉碎了。空軍部隊成功地阻止了敵人向作戰地區調集新的預備隊。僅8月24日和25日兩天,蘇軍飛機出動了二百一十八架次,進行了十次空戰,擊毀日機七十四架。

  朱可夫是個急性於,他不允許採取將敵人團團圍困,迫使其投降的消極辦法,而是發動一系列進攻,不斷地消滅敵人。南部集群承擔主攻任務。它在8月27日發動的進攻,成功地奪取了沙山和綠色高地,掃清了海拉斯台音河南岸。與此同時,從背後和兩側對雷米佐夫高地發動了進攻,但直到8月31日才終於佔領了這個地區。

  在這次攻勢的最後階段,朱可夫再次表明他是個足智多謀的將領。海拉斯台青河很淺位而且到處是泥淖,敵軍指望它能夠保護雷米佐夫高地的南翼。但是,使日軍沮喪的是,朱可夫命令工兵部隊趁黑夜加固了河床,使蘇軍坦克部隊可以從這個方向發動進攻。一天夜間,蘇軍坦克突然沖過河來,粉碎了日軍防禦,並開始巧妙地肅清孤立的抵抗據點。到6月31日晨,侵人蒙古人民共和國領土的日軍已經全部被肅清。

  只要對這個地區從5月到9月的整個作戰行動進台一次估計,就一定會看到。朱可夫是組織這次反攻和使蘇軍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主要推動者。事實已經證明,他是一個嚴格安求部下執行他的命令的指揮員,可是,如果他確信能夠達到預定目標,他也能夠把嚴格性同戰術靈活性結合起來。他的這種能力,表現在他能夠集中具有戰術優勢的兵力上,表現在他的大膽的、成功的合圍計劃上,表現在他殲滅被圍之敵所採取的進攻性的、但卻是隨機應變的方法上,表現在他組織諸兵種合成部隊的協同作戰和正確地調配現代化武器,以及結合實際情況決定進攻手段等方面。凡此種種,其結果乃是蘇軍的全面勝利。如果蘇聯方面公佈的數字是可信的,那麼只要比較一下雙方傷亡數字,就能換到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朱可夫作為一個指揮員的才于。在整個戰役中,蘇軍的傷亡是一萬人,而日軍則損失了五萬二千到五萬五千人。①

  ①《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史》,第1卷,第241頁一第244頁。——原書注

  1939年9月15日,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為一方,日本為一方,在莫斯科簽訂了一項協議,要求9月16日以前停止哈勒欣河地域的一切戰鬥行動。雙方同意交換戰俘,並建立一個委員會來確定哈勒欣河地區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滿洲之間的邊界。日本當局似乎受到一次痛苦的教訓,於是雙方都採取步驟來維持和平。從1941年4月1日,日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曾企圖從中破壞),直到1945年蘇聯出兵滿洲以前,兩國一直避免進攻對方。

  打敗日本軍隊以後,蘇聯人開始大談特談蘇聯已擁有成功地使用步兵、炮兵、裝甲兵和空軍協同作戰的新型軍隊。日本人不得不承認。「迄今為止,我們不瞭解蘇聯已將其摩托化部隊裝備到何種程度」,而且這一出乎意料的事態發展使他們大為震驚。①尤其是這次戰役,已向日本人證明。蘇聯大多數地面部隊,特別是炮兵和裝甲兵,在火力和機械化程度方面遠比日軍優越。後勤方面也是引人注目的。日本人對於蘇聯向距離鐵路終點站四百多英里的戰場輸送並儲存作戰物資的能力感到十分驚訝。「蘇聯軍隊擯棄了沙皇舊軍隊的因襲守舊的一套作戰方法,已經表明它能夠依據每次戰役的具體情況改變戰術」。②

  ①T·H·謝沃斯季亞諾夫著《哈勒欣河事變時期日本軍步和外交的失敗》,載蘇聯《歷史問題》雜誌,1957年8月號,第63頁—第64頁。——原書注

  ②林三郎著《皇軍: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軍隊》,第15頁。——原書注

  另一個出人意料之處是蘇聯人就地取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先前的戰鬥中,俄國坦克很容易被日軍象投手榴彈那樣投出的汽油燃燒瓶擊中著火。不久以後,蘇聯人開始用柴油作燃料,而且在坦克外面罩上鐵絲網,這兩項措施就使燃燒瓶不大容易擊中這些坦克了。但是,俄國軍隊並沒有喪失它傳統的著名品質,特別是它的頑強精神。日本人評論說:「蘇軍比原來預料的還要頑強。」

  儘管朱可夫使用裝甲部隊打了勝仗,但蘇聯人發現T-26型和T-28型坦克有某些缺點和缺陷。此後,蘇聯研究設計了一個新的裝甲車輛序列,其中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赫赫有名的T-34型坦克。

  朱可夫經受住了哈勒欣河戰役的嚴峻考驗。他和他的部隊表現出比預料的還要頑強,而且一些軍事理論和裝備在實戰條件下得到切實的應用。朱可夫回到莫斯科,備受嘉獎和禮遇。斯大林懷著感激的心情,親自向他表示祝賀,他還榮獲了蘇聯英雄稱號。

  H·斯維特利申寫道:

  在T·K·朱可夫指揮的這第一次大規模作戰行動中,他顯示了他的領導能力——組織戰役並在短時間內徹底打敗一個強大敵人的能力。蘇聯政府自豪地讚譽朱可夫的成就。1940年6月,蘇聯人民委員會頒佈命令,提前晉升朱可夫為大將軍銜。不久,他被任命為蘇聯最大的軍區之———基輔特別軍區的司令員。

  可是,朱可夫從遠東回到莫斯科也遇到一件使他非常失望的事。長久以來,他一直確信,坦克能夠在戰場上起獨立的作用。同炮兵和摩托化步兵協同作戰,坦克能夠進行縱深突破,從而能夠打亂敵人的部署,衝破它的防禦。在哈勒欣河地區,他沒有允許他的裝甲部隊單獨作戰去奪取孤立的據點,但他的坦克部隊在航空火力的支援下,比較深入地突進了日軍的防禦陣地。他回到莫斯科時,發現紅軍指揮部要把七個機械化軍全部解散,把坦克配屬到各個獨立步兵營作為支援武器。

  儘管朱可夫和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表示反對,這一決定還是付諸實施了,因為裝甲戰專家帕夫洛夫以蘇聯坦克在西班牙表現很糟為依據,說眼斯大林和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相信了坦克在現代戰場上不能獨立作戰的論點。後來,只是在德國坦克部隊在西方取得引人注目的戰績,證明裝甲部隊能夠獨立作戰以後,朱可夫和沙波什尼科夫的觀點才被證明是正確的。但這時蘇聯軍事計劃人員面臨著非常緊迫的任務:必須作出極大的努力來重建大型的坦克集群,因而沒有多少時間去解決種種訓練問題和為這些新的坦克兵團提供裝備的問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