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卓別林 | 上頁 下頁
二二


  1921年9月初,他乘坐當年來美的「奧林匹克」號輪船返回英國。恰好又是創作了名劇《命運》的英國作家愛德華與他同路。他10多年前在倫敦時,還是蘭貝斯區一個不名一文、與貧困命運抗爭的青少年。如今卻成名致富、享受頭等艙的種種優裕的服務。竟產生了頭一回赴英國旅遊的錯覺,他不由得向愛德華感歎這種人生命運的變化。

  32歲的他現在是真正的有閑了,客艙裡擺滿了美國各界友人送的鮮花、水果。他可以悠閒地躺在甲板上的休閒椅上,觀看海上的日落日出、海鷗翻飛;也可以依在船舷邊垂釣,與上鉤的金槍魚來一個「拉鋸戰」。至於中、晚餐,可以不在大餐廳,而去「裡茨』酒館。那裡有色、香、味、型俱佳的魚子醬、松雞、野鴨、葡萄酒、小烤餅……

  但名人的清閒總是短暫的,在紐約港登上船採訪他的一大幫記者中,竟有聯合新聞社、《電訊晨報》的兩個人留在船上跟蹤採訪。於是各類電報像成群結隊的飛鳥一般追逐著落到輪船上,「奧林匹克」號佈告欄上每天轉載關於他的報道:

  「卓別林衣錦還鄉!從南安普敦至倫敦,沿途將重現羅馬式凱旋的盛況。」

  「客輪每天沿途發佈的新聞和查理在船上的活動,均由本社每小時從船上發出簡報,並在街頭出售號外,介紹這位大名鼎鼎、小矮個子、撇著一雙怪腳的演員。」

  「《查理我的親愛的》這首詹姆斯二世黨人所唱的古老歌曲,具體表現了一周以來整個英國對卓別林的狂熱,這狂熱每小時將隨著查理歸鄉所乘的

  『奧林匹克』號的逐漸駛近而加劇。」

  「『奧林匹克』號今晚將在濃霧中停靠南安普敦,已有大隊影迷聚集該地,歡迎這位矮小的喜劇演員。警察局為此正忙於作出安排,在碼頭及市長歡迎查理的典禮上維持秩序……一如既往,舉行勝利遊行時,報紙將報道:在什麼地點、角度可以最清楚地一瞻卓別林的風采。」

  輪船先抵法國海港瑟堡,海峽那邊就是英國的￿次茅斯港。卓別林心情一次次地激動,他渴望回到出生成長的家鄉,悠閒地在倫敦各處走一走。看看同母親經常走過的肯甯頓路,看看波納爾弄3號頂樓的那個窗口,看看他幫劈柴人幹活的那個木頭棚,也看看和父親一起住過的肯甯頓路287號……

  英、法一批批文字、攝影記者上船,採訪這個新聞人物,去英國幹什麼?到法國停留嗎?他對當時的南北愛爾蘭分治的政治形勢以及英、愛條約簽訂有無看法?……

  「奧林匹克」號加了燃料,深夜橫渡英吉利海峽,卓別林輾轉難眠。雖然母親已移居美國,他在離開好萊塢之前還探望了老人。然而,他此時的心情就是漂泊的遊子去見母親。祖國啊!你就是母親;倫敦啊,你就是媽媽……卓別林就這樣激動著直到自鳴鐘敲過4點,船靠岸了,聽到英國人說話的聲音了,才在極度的衝動和倦意中合上眼打個盹。

  天亮了,卓別林像只快樂的鳥兒一樣從床上跳落在地上。侍者把當日早報送進艙裡,大黑體字母組成了通欄標題「喜劇演員歸國盛況不亞於停戰紀念日」、「卓別林抵倫敦將受到盛大歡迎」;另一版是「倫敦家家戶戶談卓別林來訪」,還有一條「看啦,我們的兒子」,這已經是模仿《聖經》的語句了。

  是的,卓別林已經成為一個人民藝術家,可以稱作是他們的兒子了。卓別林在南安普敦碼頭受到市長和影迷們的歡迎後,上了開往倫敦的火車,在他熟悉的滑鐵盧車站下車。

  他到家了,站台盡頭拉起繩子攔住了擁擠的人群。兩排警察列隊而立維持秩序,留下一條出口,卓別林向那兒走去,人群發出「他來了」、「查理你好」、「他走過來了」、「查理,好樣的」、「查理,你為英國人爭了光」歡呼聲。他上了轎車,叮囑車子一定要走威斯敏斯特橋。沿途都是歡迎的群眾,當他看到熟悉的威斯敏斯特大橋、靜靜流淌的泰晤士河、莊嚴的議會大廈時,他感到整個情景與他當年離開時一樣,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大群大群的人守候在他下榻的裡茨大旅館門前坪上歡迎他,他發表了簡短的答謝詞。住進樓上的套間後,又有成群結隊的人來到旅館外向樓上大聲歡呼,堅持要他出去。於是他幾次走到陽臺上,向人們揮手致意,將一大把玫瑰花扔下去。可馬上就有警官喘著粗氣跑上來:「什麼也別扔,卓別林先生,底下的人為搶您的花打起來了,他們會互相踩死的。要是有人死了,我們可要負責任。怎樣都行,可別扔花,我請求您,別從陽臺上扔什麼。」

  到下午4時,房間裡仍坐滿了友人、記者,卓別林藉口要小憩片刻。等他們一離開,他就換上一套衣服,戴上一頂帽子,乘了載運行李雜物的電梯下樓。悄悄從後門走出去,租了一輛的士開到特拉法加廣場,沿國會街上了威斯敏斯特橋,開到河東肯甯頓路。

  現在,卓別林在那些心中時常想念、使他倍感親切的地方散步。他來到母親以前去做祈禱的教堂;又找到波納爾弄3號,抬頭看那頂樓的窗口;從前他母親就經常坐在那窗前,貧困使她身體虛弱、營養不足導致發瘋,現在窗戶緊緊關著。他上了嘎嘎作響的樓梯,敲開頂樓的門。這個房間跟他為拍攝《尋子遇仙記》搭的房間佈景一樣,與20年前他母親被人從這兒帶走時相比,幾乎沒什麼變化。現在的住客是一個叫雷諾太太的貧民,她的丈夫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她拿出丈夫的陣亡通知書和獎章時,卓別林與她都流淚了……

  他下了樓繼續往前走,馬房巷已被一道牆堵住,劈柴人當然早已不見。肯甯頓路287號,當年他、雪尼曾同父親、露易絲住在二樓。河濱郵局,1908年後他省吃儉用在那儲存了60個英鎊,至今仍存放在那。肯寧頓公園,那是他幼小時身著藍色天鵝絨外套遊玩過的地方,現在裡邊的草地仍然一片蔥郁。後來,他走近號角酒館,當年一些好心人曾在那裡為他父親義演。離開那兒他又去了念過2年書的肯寧頓學校,他感到運動場沒有他兒時那麼大了。舊地重遊,他覺得過去在肯寧頓的生活像是一場夢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