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伊紮克·拉賓 | 上頁 下頁
一八


  以色列政府曾很快以一個四點決議對此作以回應,提出了撤軍以及西奈和戈蘭高地非軍事化的問題。但不久,以色列就後悔了,認為太輕易地拍賣了自己的苦戰成果,居然背著美國,背著駐美大使拉賓改變了主意。令拉賓尷尬和氣憤的是,1968年5月他回國給將軍們作國際形勢報告,談到撤軍至國際邊界時,全場亂起來,後來達揚出面解釋,以色列早將四點決議視作廢紙了。拉賓由此對艾希科爾的內閣失去了許多信心,甚至開始認為那裡許多人都是貪得無厭的,然而這註定和平絕不可能實現。

  這場騙局使美國始終蒙在鼓裡,美國還曾將約翰遜提出的五項原則作以有利於以色列的修改並敦促聯合國通過,成為著名的242號決議。阿拉伯國家拭目以待以色列的撤軍,而以色列見美國將「從所有領土上撤軍」改成了「從領土上撤軍」則提出要與阿拉伯先談判具體事宜,承認以色列,並以條約保證其安全才可以逐步履行決議。

  早在這一年9月,阿拉伯喀土穆會議曾通過對以「三不」——不講和、不談判、不承認的原則。阿以在此「撞車」使約翰遜極力促進的中東和平陰雲密布,困難重重。

  拉賓就任大使後,始終堅持不與所有阿拉伯國家簽訂共同條約,而要與各個鄰國分別簽訂雙邊協定,而且他還以四大國同床異夢為理由拒絕美、蘇、英、法四國派部隊保證蒂朗海峽的通航權,而主張由以埃雙方自行解決。拉賓的強硬態度使非常想在中東問題上大作文章而增加政績的民主黨政府十分惱火。國務卿臘斯克居然背著以色列與埃及打交道,並提出了「七點」倡議文件交給以色列外長埃班,拉賓得知後當即對其內容及其瞞著以色列與埃及接觸提出抗議。

  但當助理國務卿西斯科將埃及人回復的附件轉交拉賓時,他驚奇地看到,埃及人居然只讓以國軍撤回到1967年6月4日的停火線上,而埃及人正企圖吞下1947年聯大分治決議劃給阿拉伯國的那部分。

  拉賓在1968年9月4日聽說蘇聯照會美國,建議敦促以色列按撤軍時間表撤軍。這時拉賓是十分緊張的,然而即將下臺的約翰遜卻回電蘇聯人,中東問題要以一個有足夠約束力的協議代替內容泛泛的多邊協議才行,並聲稱:「各方以前簽訂的停火協議應由一個和平的現實所取代。聯大242號決議呼籲退到安全和公認的邊界,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是1967年6月4日時的停火線。」拉賓聞聽此言,高興得很,居然喝幹了一大杯的威士忌。

  時間指向1969年了,儘管拉賓力為尼克松進行了大量的遊說,但仍然有80%的美國猶太選民投的是漢弗萊的選票,拉賓不知這位將於20日宣誓就職的新總統尼克松是否會信守自己當初的諾言,儘管拉賓僅僅拉到了20%的猶太人支持他。

  拉賓也並不怨恨那些投漢弗萊選票的猶太人,因為美國猶太人支持民主黨已是多年的傳統。況且在前一年的10月9日,約翰遜要給拉賓一個「手腕」就是這些美國猶太人幫拉賓解圍出氣的——約翰遜因大選壓力,許諾賣給以色列50架鬼怪式戰鬥機,但拉賓催問此事,美國一再扯皮拖延,國防部副部長保羅·沃尼克居然拿出了一份幾乎是讓以色列出賣主權的出售條件,他們要監察以色列所有武器製造工廠和國防科研機構。拉賓以各種渠道把這些責難與阻礙講給美國的猶太人組織,這些猶太人同胞馬上群起責問政府,不肖三四天,國防部就收到了總統關於無條件向以色列出售武器、飛機的命令。

  1月15日,約翰遜的總統任職倒計時只剩五天了,又有好消息傳到拉賓耳朵裡,約翰遜告訴蘇聯政府:「中東的和平只能隨著各方的談判進程來達到衝突的雙方必須簽訂一個相互有約束力的契約式的協定。」拉賓甚至認為這一天該作為一個紀念日,因為約翰遜所言表明,在中東和談的問題上,美國已完全採取了以色列的立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