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伊紮克·拉賓 | 上頁 下頁
一九


  §幕後的停火交易

  理查德·尼克松於1月20日正式成為白宮的新主人,令拉賓高興的是尼克松組建的新「班子」裡有那位同是猶太人的基辛格博士,儘管他與基辛格都是忠於本國利益的,猶太人的背景及個人私交只會放在極為次要的地位上考慮。

  在以色列國內,也發生了變化,艾希科爾於2月22日死於心臟病突發,繼任總理的正是拉賓十分親切的果爾達·梅厄夫人這位長輩,她在電話中鼓勵拉賓,鼓勵他完成自己臨行前的許諾。

  與基辛格的交談仍然是十分讓人充滿了信任的,基辛格認為以色列「將不得不生活在那些邊界之內」,美國要的是推動中東和平的進程,他始終希望拉賓能敦促外長埃班帶來一些更具體可行的新的構想。

  拉賓在頻繁的交往中也加深了與助理國務卿西科斯的私交,兩人在非正式場合常會直言不諱地互吐真言。拉賓在西斯科那裡聽到一席話,正證明了拉賓初到美國時對美國關於以埃一直進行的「隔岸消耗戰」

  的看法。西斯科說:「我們在中東的利益不僅只是集中在以色列一國的身上。我們對以色列承擔的義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友誼僅僅導致美國被中東世界拋棄的後果的話,那將是美國政策的一個災難性的挫折。我們必須致力於解決中東和平問題,因為它是唯一能夠捍衛我們在那個地區全域利益的途徑。」這顯然不是西斯科一人之見,這必然也是尼克松的真言。

  拉賓認為,以埃之爭絕對是大國政治的投影,因為倘若以色列弱起來,美國在中東的勢力一定會下降,甚至與蘇聯人的談判都會先矮半截。拉賓權衡再三,想出了一個兩全齊美的政策。他首先寫報告給梅厄夫人要對埃及放手猛打,不惜攻擊其腹地要塞,因為這樣會使納塞爾和蘇聯的地位與威信同時降低,而在美國他首先促成第一批鬼怪戰鬥機於9月發往以色列,還利用各種渠道,包括猶太人組織,還有那些對這位「戰爭英雄」和「將軍大使」感興趣的新聞界打消尼克松的顧慮,而讓尼克松認識到中東絕不是越南,以色列將是令美國在中東擺脫不利之地的利器。

  就任後的尼克松不再像從前那樣經常許願。新任以色列總理于9月24日訪問美國,尼克松給予了她極其隆重、熱烈的歡迎儀式。拉賓感到梅厄夫人對他出色的工作是十分滿意的。梅厄夫人是一位外交的老手,她曾是以色列第一任駐蘇公使,當過10年的以色列外交部長,梅厄夫人堅定的立場和慷慨陳辭使尼克松一再向她保證,堅持保持強有力的以色列的政策不會動搖,尼克松甚至說了即使雙方有了分歧也得照舊向以色列供應武器。梅厄夫人十分欣喜地回國了。

  梅厄夫人訪美,使兩個人的地位顯得無足重輕了,那就是美國國務卿羅傑斯和以色列外長埃班,習慣于首腦外交的尼克松與梅厄夫人建立了直線聯繫,而具體的事情由基辛格和拉賓來做。

  但好景不長,10月29日,美國提出了其關於中東問題的新建議,主張以國際邊界作為以埃之間的安全和公認邊界;至於加沙和沙姆沙伊赫等問題建議以埃按「羅得島模式」解決。這些都是以色列一直激烈反對的,梅厄夫人當即表示抗議,認為這是只有以色列「叛徒」才會接受的「災難」。這居然是美國醞釀已久的「羅傑斯計劃」?外長埃班訪美,與羅傑斯會晤中,羅傑斯態度十分強硬,甚至拿與以色列一直保持接觸的約旦要挾以色列,要以羅傑斯計劃同樣處理以約邊境問題。不久埃班又受到了基辛格的寬慰,他告訴埃班,尼克松不會將以約問題拿到安理會上討論的。但第二天,助理國務卿埃利奧特·理查德松告訴拉賓,安理會四大國已開始討論以約衝突的問題了。

  拉賓看到埃班受到戲弄,怒衝衝地去質問基辛格:「這完全是對以色列搞兩面派你們正在炮製一個永遠都不會被接受的決議。我本人將在美國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盡力發動公共輿論來反對你們的做法!」

  這一「將」使基辛格不知所措了,他一再解釋這個計劃只是羅傑斯在籌劃之中,總統還沒表態。拉賓看出了基辛格亦十分懼怕拉賓使出猶太人組織攻擊尼克松這張「王牌」,當然他知道攻擊尼克松是不會有好果子吃的,但他把矛頭指向了「羅傑斯計劃」。

  羅傑斯計劃也同樣受到了蘇聯的拒絕,雖然它是從另一角度作出拒絕的。但拉賓這一次又感到了大國政治的飄忽游離,以色列的彈丸小國是折騰不起的。

  於是他把時間排得滿滿的,一定要全力掀起一個反對「羅傑斯計劃」的運動。拉賓走訪了少數党領導人福特,參議員戈德華特和傑克遜,工會領袖米尼等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