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賽寧 | 上頁 下頁 |
一九 |
|
第八章 天國之門 1925年12月28日淩晨,年僅30歲的葉賽寧懷著「生」與「死」等同的混亂意識與矛盾心理,在列格勒「安格裡傑爾」旅館裡邁進了天國之門,他「用繩子勒死」了自己。幾年前,正是在這家旅館的同一客房裡與鄧肯度過了他們的第一夜。死前,詩人割破手指用鮮血寫下了一首八行詩的絕命書: 再見吧,我的朋友,再見吧。 你永銘於我的心中,我親愛的朋友。 即將來臨的永別 意味著我們來世的聚首。 再見吧,我的朋友,不必話別也勿須握手, 別難過,別悲戚,—— 在我們的生活中死不算新奇, 可是活著,當然,並非奇跡。 就詩歌創作而言,20年代初期蘇聯詩壇上的三大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勃洛克、葉賽寧——之中受到高爾基讚賞的惟有葉賽寧一人。儘管就奮鬥目標來說,馬雅可夫斯基與高爾基是一致的,但在文學創作如何為工人階級的遠大政治目標——實現共產主義——服務方面,卻有著明顯的分歧。勃洛克,儘管也是一位偉大的抒情詩人,但由於種種原因,高爾基對他並不欣賞。當年K.費定曾以列格勒作家出版社的名義約請高爾基為《勃洛克詩選》撰寫一篇序言,高爾基則婉言謝絕了①。可是對葉賽甯,高爾基的態度卻全然不同。葉賽寧的死引起了當時正在國外療養的高爾基的極大震動。為了探討一下葉賽寧的悲劇所在,高爾基立即著手搜集葉賽寧尚未發表的愛情詩和蘇聯公開出版的葉賽寧詩集。與此同時,高爾基還搜集有關葉賽寧的死在國內外報刊上所引起的一切反應,打算寫一部傳記小說,描述葉賽寧「悲劇的一生」。② ①參閱《高爾基文學書簡》下卷,第240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865年。 ②伊·格魯茲傑夫:《我同高爾基的會見與書信往來》,《星》1961年第1期,第146—147頁。 1926年7月初,高爾基在寫給葉賽甯的遺孀索菲婭·安德烈耶夫娜的信中說道:「我把報紙上所有涉及葉賽甯的文章都搜集起來了,大概一無遺漏」。③ ③《文學遺產》,第70卷,第643頁,蘇聯科學院出版社,莫斯科,1963年。 高爾基認為葉賽寧的命運本身就可以成為「一部優秀小說的極其珍貴的素材」。①然而,高爾基的這項創作計劃並未能實現,因為當時他正忙於寫他概括俄國四十年社會生活的小說《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高爾基寫這部具有廣闊歷史畫面的長篇小說,幾乎占去了他的全部時間。他在給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信中談到自己創作《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時寫道:「這項細緻而又艱苦的工作深深地吸引著我。」②正在這種無暇它顧的時刻,高爾基收到作家阿·查培根寄自列格勒的一封信,信中寫道:「不久前謝爾蓋·葉賽寧自縊身死。這是多麼可惜而又可怕的事情,他是那麼有天才,那麼富有俄羅斯靈魂——崇高的靈魂!」查培根精闢概括葉賽寧的這幾句話引起了高爾基的共鳴。高爾基一向對查培根的巨大創作才能十分敬佩,而且知道他是葉賽甯的知己,並熟悉農村生活,因此立即在回信中寫 道: ①《高爾基文集》,第30卷,第37頁,莫斯科,1955年。 ②《三人書簡》,第161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葉賽寧的死使我痛心。您對他的評價很正確。他的生與死——這是您的創作課題,不知您想過沒有?的確如此。誰也不會比您瞭解得更深、寫得更好。如果您寫完了《拉辛》④以後尚未著手新的歷史小說的創作,那麼,說實在的,您應當寫一部以葉賽寧為題材的小說。」但是查培根「迷」上了歷史題材,因而未能著手創作高爾基建議他寫的這部小說。⑤ ④指查培根於1926年發表在《紅色處女地》雜誌第1—12期上的長篇歷史小說《斯捷潘·拉辛》。 ⑤《文學遺產》,第70卷,第643頁。 高爾基對當時的某些文人不顧事實,甚至污蔑誹謗葉賽寧的惡劣行徑十分氣憤,但與此同時,他也從不少報刊文章中發現了許多有用的、至為重要的材料。1928年3月,高爾基在給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信中寫道:「關於葉賽寧,已經出現了一大堆文章,它們對這位天才詩 人夭折的原因作了詳盡的解釋。」①關於葉賽寧的死,當時蘇聯國內外持不同政見的文人,曾掀起一片叫囂聲,把死因歸咎於蘇維埃政權。在這一片叫囂聲中,作為白俄僑民的代表詩人巴爾蒙特最為突出。高爾基堅決駁斥了他的讕言,指出他「是個遠遠脫離現實生活的人」,根本不可能「公正地評判現實」。高爾基說:「葉賽寧的悲劇——這是泥罐子碰鐵罐子的悲劇,是來自農村的人毀沒於城市的悲劇。我想,這種悲劇不止一次地在俄羅斯重演著,但我不明白,這怎能怪罪蘇維埃政權呢?」②針對當時國內外這類文人對葉賽寧的歪曲和污蔑,高爾基於1926年底寫出《謝爾蓋·葉賽寧》③這篇反映詩人真貌的特寫,以正視聽。但是,高爾基曾為之搜集的大量報刊文章 ,目的不只是要寫回憶錄性質的文章,而且還為了寫小說和論文。可這需要許多時間,因為,「關於葉賽寧,可以而且應當談得很多」。④可是高爾基抽不出那麼多時間。因此,特寫《謝爾蓋·葉賽甯》表明高爾基關於葉賽甯只談了自己準備談的一部分印象和感想。高爾基創作以葉賽寧為題材的小說和寫長篇論文的設想,最終雖然未能實現,但他的不少文學書 簡、講話和文章,都涉及到對葉賽寧的評價。通盤分析和研究一下這些有關材料,對進一步瞭解葉賽甯及其詩歌必定頗有益處。 ①《文學遺產》,第70卷,第20頁。 ②《文學遺產》,第70卷,第20頁。 ③《高爾基論文學》,蘇聯作家出版社,莫斯科,1959年。 ④《文學俄羅斯》週刊,1965年10月1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