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三五


  這樣的理性就是善,就是神。神是現實性,而理性的現實性就是生命,所以神是有生命的。神的自我依存的現實性就是最善的、永恆的生命。在這裡,亞裡士多德把神看作了需要任何質料的、自在自為的現實的思維活動,「再沒有比這更高的唯心論了」。他從求知是人的本性出發,又把這種本性確立為其哲學的最高原則,神永遠在進行思維,所以它是最幸福的。

  因此,為了幸福,人們也應該不斷地從事思維活動,這正是亞裡士多德畢其一生而執著從事的事業。不管他有沒有從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中得到幸福,他留給後人的著作和成就則令世人吃驚,這也該算是他最大的幸福吧。

  既然神是不動的推動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它是怎樣推動被推動者的。

  我們看到不止一類原因跟自然的生成相關——有目的因、還有動力因。這樣我們必須決定誰是第一的,誰是第二的。看起來我們叫做「為了什麼」的東西是第一的;因為它是對那個事物的解釋。這種解釋是一個在技藝的產品和自然的產品中都以同樣方式存在的原則。醫生診斷健康、建築師判斷房屋都是要麼用思想,要麼用感官知覺;然後他們作出論斷,指明他們所做的事情的原因,解釋它為什麼應當這樣做。目的因或「善」在自然的產品中比在技藝的產品中更為盛行。

  在《動物的部分》一書中,亞裡士多德提出了神學自然觀。

  目的因在自然產品中起作用並不遜於在技藝產品中。為了解釋自然事物,我們必須要問「為了什麼」。

  用「目的因」來解釋即是用「善」來解釋。因為如果鴨子有蹼足是為了游水,那麼有蹼足就是善的——對鴨子而言是善的。目的因是第一的,因為它們與「對事物的解釋」相等同。作為一個游水者是鴨子本質的一部分,對「鴨子是什麼」的適當解釋要求提及游水。

  目的因並不是理論思辨強加給自然的,它們是在自然中被觀察到的。

  在所有的生物學著作中,亞裡士多德始終在尋找目的因。為什麼牙齒是硬的,它為什麼會不斷生長?

  「目的因意義上的增長原因要在它們的功能中去尋找。牙齒要是不能生長,那麼很快就會被磨損、廢壞——事實上,在有些要吃大量的食物但牙齒卻非常小的衰老動物中,牙齒被毀壞的速度快於生長的速度,所以完全被磨損了。這就是為什麼自然在這裡也要作一個出色的安排來適應這種情況的原因。她使牙齒的脫落與老年和死亡相一致。如果生命可以延續一萬年或一千年,那麼牙齒一開始就會數量眾多並且經常生長;但即使它們不斷生長,也會逐漸變得光滑,失去鋒利,而不能勝任其工作」。這就是牙齒生長的目的。

  人為什麼有手呢?

  「阿拿克薩戈拉說人類因為擁有手所以是一切動物中最有智慧的;但認為人之所以有手是因為他是最有智慧的動物更為合理。因為手是工具,而大自然像一個明智的人一樣,總是把每件東西賦予能使用它的某個動物(把笛子給一個吹笛者總比把吹笛技能給予擁有笛子的人要好)。它總是用較輕微、較低級的事物來裝備較重大、較高級的事物,而不是用較珍貴、較重大的事物來裝備較輕微的事物。如果這種安排是一種較好的方式,如果自然總是在各種情況下做最好的事情,那麼人不是因為有手所以最有智慧而是因為他是最有智慧的動物所以有手」。亞裡士多德在這裡的論述似乎有些牽強附會,從社會史觀看,是勞動創造了人的雙手,進而促進了人腦的發展和語言的產生。

  在這個基礎上,使人的智慧不斷發展,並不是說因為人是最有智慧的動物所以有手。那麼,沒有智慧的動物就沒有手了。

  水禽為什麼有蹼足?

  「由於這些原因,所以它們必然有蹼足;由於為生活起見最好有這樣的足,所以生活在它們的肢膀一無用處的水中,它們就有對游水有用的足。蹼足對於水禽就如槳對於劃手、鰭對於魚一樣重要。因此如果魚身上的鰭,或者水禽雙足間的蹼被毀壞,那它們便不能再游水了」。

  總之,「自然不做無益之事」。自然像一個精明的管家一樣,不浪費任何有用之物。

  在這裡有兩個問題值得思考:

  第一:是不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目的?

  自然行為和自然結構一般都具有目的因,但是,目的因是受必然性支配,並且有時候根本找不到目的因。「肝臟中的膽汁是一種殘渣,它並不為了什麼,正如胃和腸中的渣滓一樣。自然有時候甚至也使用殘渣來達到有利的目的;但在它們當中尋求目的因卻是荒謬的」。

  所以,在亞裡士多德看來,雖然整個自然界中都可找到目的,但是它們並不是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現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