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二三


  這裡的神學由於經常被亞裡士多德同部分天體相等同,所以可被看作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值得一提的是,亞裡士多德的兩部重要學術成果——《形而上學》和《邏輯學》似乎難覓其蹤,從劃分三門科學的依據上來看,二者都應屬￿理論科學,在某種意義上都被亞裡士多德當作與神學等同的科學處理。

  在亞裡士多德看來,形而上學是第一哲學,因此它等同於神學。但我們或許會感到奇怪,一門研究絕對實在性的科學怎麼能和一門只研究一個種類、一類極其特殊的事物的科學相統一呢?亞裡士多德因此指出,神學「是首要的所以是普遍的」。即是說,如果要研究其他實在物所依賴的第一本體,那麼就是在隱含地研究所有作為存在的存在物。因此,亞裡士多德的第一哲學有時被認為是由兩個差別顯著的部分組成,即:研究「作為存在的存在物」的一般形而上學和研究事物的原則和原因的特殊形而上學。

  關於邏輯學,亞裡士多德並沒有論述過它在科學系統中的地位,後來的學者有的認為它是哲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同數學和自然科學相並列;有的則極力主張邏輯學是哲學的」工具」,它不是哲學和科學的研究對象。實際上,邏輯學既是哲學的一個部分又是它的工具。亞裡士多德指出,哲學家也要研究「在數學中稱做公理的東西」或「演繹的第一原則」。「因為它們屬￿一切存在著的事物,而不專門屬￿某些與其他事物相分離的特殊種類的事物」。他主張邏輯學家「具有和哲學家相同的面目」。或者說,邏輯學由於是一門完全普遍的科學,因而應當歸入形而上學或神學,但亞裡士多德又補充說,雖然如此,邏輯學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專業。

  亞裡士多德勾畫出了人類知識的結構圖,但是在他龐雜的著作體系中幾乎沒有這種系統的蹤影。他也不是按照他所主張的先設定公理然後以三段論進行演繹的步驟,去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相反,他通常的做法是:先廣泛搜集整理各種觀點,羅列各種難題,然後加以詳盡考察,從而找到解決的方法。所以,亞裡士多德的學術體系著作顯得零亂不堪,缺乏一個公理化體系。正如黑格爾所說:「我們不必在亞裡士多德那裡,去尋找一個哲學系統。亞裡士多德評述了全部的人類概念,他的哲學是包羅萬象的。」

  為了讓讀者對亞裡士多德包羅萬象的思想體系瞭解得更加清楚,下文將按照他理想中構造的人類知識的公理化系統,分別從創制科學、實踐科學和理論科學三方面,對他的重要著作及其思想作逐個闡述。

  (一)創制科學

  創制科學是有關事物製造的科學,包括農業、文學藝術和工程等。所謂」創制」就是把形式給予質料。

  亞裡士多德在這個領域的成就,保存下來的只有《修辭學》和《詩學》兩篇作品。

  雄辯家的修辭學

  亞裡士多德並不是修辭學科的創始人,但他的有關著作卻使這門學科系統化、規範化了。

  「修辭」一詞從字面上看,同文筆和口才有密切關係,事實上,修辭學就是作為一門說話的藝術而產生的。

  在亞裡士多德看來,修辭學是在任何特定的主題上把握勸告人們的方法的能力。修辭學包括三個分支:1.諮詢者的雄辯術,指明未來的禍福;2.辯護人的雄辯術,說明過去事實的合法抑或不合法;3.證明的雄辯術,其目的是要證明當前存在的事物是高尚的還是卑劣的。修辭學的要素有三個,即勸說的材料(論證、性格、激情),方法和詞項,論證的排列。如辯護律師為被告作辯護時,要熟悉案情,收集證據以證明被告無罪或罪輕,並把這些勸說的材料彙集整理成對被告有利的文字,以適當的方法或措詞為被告辯護。這一過程是創制有關事實的過程,因此修辭學是創制科學。

  要想說服人,必須遵守三條原則:1.要有眾所周知的東西做根據;2.在技巧上必須讓相反的論斷聽起來也有道理;3.說服的動機和目的是達到真理和正義。

  柏拉圖的學術對頭伊蘇格拉底精於修辭學之道,他曾以雄辯的口才攻擊柏拉圖的學園只研究些對現實無用的理論。亞裡士多德是在這次爭論中,在修辭學科中脫穎而出的。實際上,柏拉圖的學園為了滿足學員的需要,也開設修辭論辯之類的課程,亞裡士多德本人就主講過這類課程。現在收在《工具篇》的《論點》和《辯謬篇》等篇,似乎就是這類課程的教材。

  亞裡士多德雄辯的口才我們是沒有運氣聽到了,但是這個令柏拉圖頭疼的」少年蘇格拉底」,和讓大雄辯家伊蘇格拉底不悅的阿加德米的青年,足以說明亞裡士多德的雄辯口才。

  亞裡士多德雖然同伊蘇格拉底分歧很大,但他對修辭學的興趣經久不衰,除了駁斥伊蘇格拉底的兩篇著作《格裡努斯》和《忠言》外,他還寫了《論修辭》一書,這部著作可追溯到他在學園的早年時期,但直到生命的最後階段他才在這個領域內擱筆。

  修辭學和文學的研究緊密相連。亞裡士多德寫了一本題為《論詩人》的歷史評論和一本題為《論荷馬史詩中的疑難》的論文集。這些研究工作可能是在學園中進行的。它們表明了亞裡士多德在語言學和文學評論方面的才華,同時也為創制科學的另一代表性著作《詩學》和第三本《修辭學》作好了準備工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