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一七


  §把靈魂抵押給柏拉圖

  離開雅典後,亞裡士多德在小亞細亞沒住多久,就移居到萊斯波斯島的米塔寧。在那裡結識了他後來的繼承人泰奧弗拉斯特。倆人對小亞細亞一帶的海生動物進行了廣泛考察。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據說亞歷山大揮師遠征時,曾指令所到之處為他的老師收集珍禽異獸為標本,這一師生情誼被傳為佳話。之後不久,亞裡士多德返回馬其頓做了亞歷山大的家庭教師。

  公元前335年,亞歷山大主政希臘,已屆不惑之年的亞裡士多德由泰奧弗拉斯特陪同,終於回到了久別的雅典。重返雅典的頭等大事,就是在呂克昂建立講壇。

  呂克昂是雅典另一個古老的運動場。它座落在雅典東北角的城牆外,和西北角上的阿加德米學園隔城相望。這歷來都是有志之士雲集之處。呂克昂名字的由來,源於該運動場外的叢林裡有一座「如狼的阿波羅」神廟,呂克昂即是阿波羅的稱號「如狼的」音譯,也許是由於阿波羅顯形為狼的緣故吧。呂克昂不像阿加德米那樣正規,不要求學員的服裝必須相同,髮式必須一致,但它也有一系列的規章,如每隔十日輪流值勤,每個月全體成員有一次會飲。在草創之初,它也沒有像阿加德米那樣設備齊全的課堂,只能在體育場的回廊上講授課程,在漫步中討論問題。

  和亞裡士多德同時代的人曾這樣形容他:他身著講究甚至有些奢華的服裝,禿頂,有些大腹便便的樣子,腿細長,目光敏銳,嘴角輪廓分明。當他引導自己的聽眾走上智慧之路時,會像孩子般地咬文嚼字。

  他生性不喜安靜,給學生講課時,總是不停地走動,特別是上午聽課的人少的時候。他和學生們在回廓裡踱來踱去,闡述他的觀點,回答他們的問題,因此,亞裡士多德被稱為「漫步的哲學家」,他的學園被稱為「漫步學派」(Pbripatbks)。

  這一時期是亞裡士多德一生的高峰期。希臘內部停止了無休止的戰爭,亞歷山大又出征在外,社會穩定,很適合學術研究。經過12年的漫遊生活,亞裡士多德的閱歷日深,沿途積累的大批資料為他系統化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此時,他已擺脫了柏拉圖的固定模式,走上了獨立探索的道路;樹立了漫步學派的學風。上午,他帶領高年級的學生一邊漫步,一邊探討專門性的問題;下午,在運動場的回廓上他又向廣大低年級的學生包括部分旁聽者講授基礎科目。此外,他還編寫了大量的講義。在這段時間中,他寫下了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物理學等主要著作。

  他一生究竟寫過多少著作,說法不一。僅僅從現存的47部著作來看,就已經讓人瞠目結舌了。他是如何將如此龐雜的體系塞入那充滿智慧的頭腦中的呢?

  靠的是強烈的求知欲。

  亞裡士多德去世以後,他的文稿幾經轉手,甚至被埋入地窖達130年之久,其後又多次被一些人對蟲蛀腐爛的地方加以修補,所以弄得非常混亂。公元前一世紀,路德島的漫步學派學者安德羅尼柯在羅馬任呂克昂學園第11任院長。有幸獲得了先師的原稿,並和留存的經過幾度翻抄的講義相比較,於公元前40-公元前30年之間整理出版了第一部《亞裡士多德全集》。該集子按學術類別,把內容相近的著作彙集在一起,篇幅短的叫做「論」,如《論靈魂》、《論呼吸》等;篇幅長的叫做「學」,如《政治學》、《物理學》等。

  19世紀,柏林普魯士研究院廣泛徵集了亞裡士多德著作的多種文本及詮疏本,由貝刻爾主編,集中大批專家進行校勘、考證,從1831-1870年,用40年時間完成了《亞裡士多德全集》。此後,多國研究者均以此為標準本。1908年,J斯密斯和W羅斯開始主持編譯牛津英譯本《亞裡士多德全集》(12卷),這是權威性的英語譯本。1984年,在J·巴恩斯主持下,對該全集進行了一次較大的修訂。

  亞裡士多德以其包羅萬象的思想體系吸引了如此眾多的研究者拜倒在他的智慧下,這是他的榮譽,也是後人的幸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