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
一一 |
|
§形而上學的世界觀 (一)神是萬物之源 形而上學觀點的提出,使亞裡士多德榮膺「哲學家之王」的稱號。在這裡,他提出了神是萬物之源的世界觀。 他認為:神不是宇宙的造物主,而是宇宙運動的原因。因為造物主是一個夢想家,而夢想家具有不知足的性格,是嚮往不存在之物的靈魂,是一個尋求幸福的不幸存在。簡言之,是一個以至善至美為目的而自身卻不完善的東西。而神則不同,她是至善至美的,所以她不會是不滿意的或不幸的,她不是宇宙的創造者,而是推動者。 那麼,神是一個什麼樣的推動者呢?她是一個「不動的動者」,如果宇宙中有變化,那麼必定存在著把變化賦予其他萬物而自身卻不變動的原初源泉。 不動的動者處在宇宙之外,「必定有某種不變的東西停息在變動者之外而不是它的一個部分,不是嗎?宇宙不也正是這樣嗎?如果變化的原則在它之中,那大概會顯得很荒唐的。」「外部推動者出於對對象的喜愛而發動變化;其他事物通過改變自身而發動變化」。 同心的天球以及它們帶著的天體都是最完美的、神聖的;但它們是運動著的神。首要的神、一切變化的不變的發動者超越於它們之上,無形無體、居於宇宙之外。世界上任何其他運動的根源,無論它是人、物體或思想,都是受動的推動者。例如,鐵犁翻動泥土,手臂把持鐵犁,頭腦推動手;又如,饑來思食的意念刺激頭腦,求生的本能引起食欲等等。任何一個動作的原因都是另外一個動作的結果。同樣,任何一個奴隸的主人就是另外一個主人的奴隸,甚至是高高在上的僭主也是他自己野心的奴隸。神是一切行動的根源,一切主人的主人,所有思想的煽動者,世界的不動的推動者。 不過,儘管塵世對神有興趣,但神對塵世則不然。 因為對塵世有興趣就意味著受感情支配,意味著別人的行為、欲望能夠改變她的頭腦。但神是永恆不變、完美無缺和大公無私的,她不受功利左右和感情支配。 她推動世界就像一個被愛的對象推動愛她的人一樣。 一個漂亮的女人在大街上散步,她不看什麼也不想什麼,但每個人都看她,她的美貌吸引了所有的眼睛,引起了所有頭腦的思考,這就是神的完美的本質;沒有什麼推動她,她卻作為被愛的存在,在塵世引起了運動,她是「道無為而無不為」。 但是,這個完美無缺的神又是誰創造的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亞裡士多德本人也是無法解釋的。 從表面上看,亞裡士多德是個有神論者,甚至在他的遺囑中他還為故鄉斯塔吉拉定制獻給宙斯和雅典娜的神像,但這並不表達他的信仰。他指出:宙斯、雅典娜、奧林匹斯山的眾神都只不過是神話,但「我們遙遠的祖先」並不是純粹迷信的供應商,他們至少認識到:「第一本體」是神聖的(「神似乎對每個人類說都是一種原因和第一原則」)。其次,第一本體應在天上尋找。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亞裡士多德所說的「神」並不是完全宗教意義上的上帝,這個「神」更類似于科學意義上的第一動力,亞裡士多德並不是純粹迷信的鼓吹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