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
六 |
|
黑格爾認為,亞歷山大的精神和事業的偉大來自亞裡士多德深刻的形而上學。他說:「亞歷山大的教養,有力駁斥了關於思辨哲學的對於實踐無用的那種流行說法。」 儘管如此,亞裡士多德始終無法適應宮廷的生活。 在這裡,到處充斥著爭權奪利的血腥味。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婭斯多疑善妒、喜怒無常,菲利普和亞歷山大也缺乏理性。在一次宮廷宴會上,亞歷山大竟然公開侮辱他的父親,惹得父子倆拔劍相刺,諸如此類的事情不絕於耳。在這個紛亂的家庭裡,亞裡士多德肩負著用「智慧的甘泉」平息膨漲的野心的責任,這簡直比登天還難。 亞歷山大令人討厭的好戰性和狂傲不羈的性格,最終導致了亞裡士多德侄子的被殺和亞裡士多德的出走。 公元前336年,菲利普國王在征服希臘城邦的過程中遇刺身亡。亞歷山大放下課本和哲學,拿起刀劍和權杖繼承父志,完成了菲利普征服希臘的戰爭,然後又開始了征服世界的戰爭。亞歷山大在出征時仍然忘不了亞裡士多德的」內聖外王」之道。因此他派亞裡士多德的侄子加里敘尼做隨軍參謀,隨時請教哲學問題。但是,在抽象的正義和具體的掠奪之間是很難達到一致的,加里敘尼的入世哲學比不上他的叔叔,他沒有明哲保身的機智,因此他犯了一個為亞歷山大不能接受的錯誤——把真理放在了政權之上。亞歷山大既然不能從思想上征服他,那麼只能從肉體上把他消滅。 侄子之死,給了亞裡士多德一個嚴重警告:當真理和政權發生衝突時,政權至上。亞裡士多德再次受到了政治命運的捉弄,從此,他厭倦了現實生活,埋頭於精神領域的研究中,開始了他創辦呂克昂學園的生活。 影響亞裡士多德政治命運的第三件事是亞歷山大之死。 公元前335年10月,亞歷山大繼位不久,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南下平定了起兵反抗的底比斯城。 南部諸城的反馬其頓派土崩瓦解,紛紛投降。但亞歷山大提出一個受降條件,要求雅典交出反馬其頓領袖德漠斯提尼及其同夥。希臘的文化以及德漠斯提尼的命運危在旦夕。據說,正是由於亞裡士多德的出面奔走,希臘文化才得以保存,亞歷山大也收回成命,將德漠斯提尼放逐到他鄉。 在馬其頓完全控制局勢後,已屆不惑之年的亞裡士多德重返雅典,開始了他事業的真正高峰期。這一時期,亞歷山大征戰波斯帝國,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希臘社會也停止了內部紛爭,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但是好景不長,公元前323年7月,亞歷山大突然病死于巴比倫,時年33歲。 消息傳來,一直留戀著自治的雅典人欣喜若狂,反馬其頓的情緒空前高漲。經公民大會決議,德漠斯提尼從流放地返回,全城頓時大亂。亞裡士多德作為一個外鄉人,作為馬其頓宮廷御醫的兒子,作為亞歷山大的老師,他的命運可想而知,他正在被狂熱的雅典人一步步地推向死神。 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一個一生追求真理的人,僅僅因為他的身體中沒有流淌著雅典公民的血液;僅僅因為他同馬其頓宮廷的特殊關係,而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真是可歎!可悲! 第一次離開雅典是由於反馬其頓派在雅典執掌大權;回到馬其頓後,自己心愛的侄子又慘遭殺害;隨著亞歷山大勝利的號角在雅典吹響,亞裡士多德得以重返雅典;亞歷山大之死,迫使亞裡士多德再次離開雅典。一個人就是這樣在雅典人和馬其頓人此起彼伏的鬥爭夾縫中苟且偷生的。形勢好時尚可安心作幾年學問,形勢危及時只能背井離鄉,寄宿他地。一個人的命運就是這般潮起潮落,難以捉摸。真是應了亞裡士多德的那句名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