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三〇


  2.關於邏輯學著作成書時間問題

  《工具論》中六部著作的題目不是亞裡士多德使用的,它們的順序也不反映成書年代的先後,它是由安德羅尼珂編輯整理而成的。

  《工具論》中這六部著作是否全是亞裡士多德本人的作品,學術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論題篇》《辨謬篇》是亞裡士多德的原作已得到公認。《範疇篇》和《解釋篇》是不是亞裡士多德所作,說法不一。如邏輯學家普蘭托爾一方面認為《範疇篇》的絕大部分的內容與亞裡士多德的其他作品沒有矛盾,另一方面又懷疑此篇非亞裡士多德之作。就連整理編輯亞裡士多德著作的安德羅尼珂也認為《範疇篇》中的部分章節是後人加進去的。更多的人認為,即使《範疇篇》和《解釋篇》不是亞裡士多德寫的,這些作品裡所闡述的學說,也是亞裡士多德的學說。所以編入《工具論》是可以的。

  對亞裡士多德邏輯著作成書年代,爭論更大。大家之所以接受安德羅尼珂的編排順序,是因為這是按照概念、命題、推理這樣一個順序排列的。也有人從亞裡士多德的哲學活動和思想發展過程來考慮這些著作的年代順序。最先使用這種方法分析亞裡士多德著作寫作年代的是德國哲學家耶格爾。他認真地分析了《形而上學》一書,通過分析這部著作中不同部分之間的區別,來反映亞裡士多德的觀點的發展,以此區分《形而上學》各部分寫於不同時期。他的研究結果寫成《亞裡士多德》一書(1923年)。

  在這部著作中,他揭示了亞裡士多德整個思想(包括全部學說)的發展。耶格爾的學生索羅門斯用這種方法分析亞裡士多德的邏輯學說,寫出了《亞裡士多德邏輯和修辭學的發展》(1928年)。這種分析的依據是把亞裡士多德的研究活動分為三個時期:在柏拉圖學園求學時期、漫遊時期、呂克昂學園教學時期。這不同的時期思想是不一樣的,反映在著作中將有不同的特點和內容。這樣,《工具論》中的六部著作,就可以分析出是何時所作,有的應該看作是在柏拉圖學園最後幾年完成,如《論題篇》,有的則是更晚期所著,如《前分析篇》和《後分析篇》,還有的可能是第三個時期的著作(這個時期亞裡士多德完全形成了他自己對一般與個別問題的研究結論,並且積累了研究工作的豐富經驗)。

  現代邏輯學家則根據亞裡士多德所取得的邏輯成就和各著作表現出的邏輯水平的高低來劃分邏輯著作的年代順序。亞裡士多德研究專家、牛津大學教授羅斯依據上述原則,即文學考證法來分析,認為《論題篇》是比《分析篇》早的作品,論據是:第一,研究辯證推論的《論題篇》和柏拉圖的思維方法比較接近;第二,在《論題篇》中對論證問題的探討不如在《分析篇》中探討的充分;第三,在《論題篇》裡,「三段論」這個術語用於最廣泛的意義,即表示一般的推理,而沒有用於它在《分析篇》裡所具有的那種較狹隘的、技術性的意義。

  後來有人對羅斯的分析作了補充:《論題篇》中的各部分,也不是同一時期寫成的。在《前分析篇》第1卷第1章中,引用了《論題篇》辯證推理的文字,而《論題篇》第8卷則引用了《分析篇》中所提供的資料。這說明,《論題篇》第8卷是《分析篇》之後寫的著作,其前7卷可能是在《分析篇》之前寫成的。關於前後分析篇,人們看到互有引文,羅斯認為這些引文是後人加上去的,根據兩書的觀點可以看出《前分析篇》早於《後分析篇》而成。

  德國邏輯學家波享斯基在他的《形式邏輯》中認為,有五個標準可以從內容上來確定《工具論》各著作的前後順序:第一,凡是沒有碰到

  《前分析篇》裡所談的那種三段論的著作,都比那些其中有這種三段論的著作早;第二,那些其中沒有使用邏輯變項的,但從內容上看必須使用這些變項的著作,都是較早時期的著作;第三,其中分析與證明的技術越高和越形式化的著作,就是亞裡士多德越晚期的著作;第四,可以在上述標準的範圍內從著作中區分出各個階段,例如,亞裡士多德在最初使用字母表示縮寫,後來把它們當作真正的邏輯變項來使用。根據這五個標準,亞裡士多德邏輯著作的先後順序是:

  (1)包含「亞裡士多德的第一邏輯」的最早的著作:《論題篇》《辨謬篇》《範疇篇》;(2)此後的著作:《解釋篇》《後分析篇》第2卷,亞裡士多德在這裡開始闡述三段論式;(3)《前分析篇》第1卷,在這個時期建立了「亞裡士多德的第二邏輯」;(4)最後,《前分析篇》第1卷第8—22章和《前分析篇》第2卷,包含「亞裡士多德的第三邏輯」。

  這樣劃分,可看作是一家之言。

  各家各派研究方法不同,結論不一樣,但也有一致之處。綜合各家之說,作如下歸納似乎是可以的:

  《範疇篇》《論題篇》是亞裡士多德早期著作,後者可能更早—些;《辨謬篇》是《論題篇》的第9章,因此也是早期著作;然後是《解釋篇》,最後是《前分析篇》《後分析篇》。

  研究亞裡士多德邏輯著作的成書年代,不是無意義繁瑣考證。年代順序反映出亞裡士多德邏輯思想的一個發展過程。在《論題篇》中,他研究了命題中謂詞與主詞的關係;在《解釋篇》中,他研究命題的形式、命題之間的關係;在《前分析篇》中,他研究由命題組成的推理。可以說,亞裡士多德的邏輯體系是以這三篇著作為主,以其他著作為輔而構成的。這樣分析,既可看到亞裡士多德所取得的最高的邏輯成就,也可看到他整個邏輯思想的發展過程。這樣,我們可以從他的思想發展過程看到邏輯學的一些發展①。

  ①參看王路:《亞裡士多德的邏輯學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7-8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