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第九章 邏輯學說 亞裡士多德一生寫過許多邏輯著作,主要的是《工具論》,包括《範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論題篇》《辨謬篇》。在《形而上學》《物理學》《修辭學》《論靈魂》等著作中也有一些關於邏輯的論述,據說還有一些失傳了。 亞裡士多德的邏輯著作多,國內外學者研究他的邏輯思想的成果也較多,不僅講西方邏輯史、西方哲學史的著作中有專門章節,而且研究他哲學思想的著作中也都談到他的邏輯思想,還有專門的著作,如王路著的《亞裡士多德的邏輯學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基本觀點 邏輯是關於思維形式及其規律的科學,研究概念、判斷和推理及其相互聯繫的規律、規則,以幫助人們正確地思維和認識客觀真理。遠在公元前7世紀,古代中國、印度、希臘的思想家就研究了有關的邏輯問題。亞裡士多德的邏輯研究更具系統,學術界公認為他是邏輯學的創始人。 亞裡士多德創立了形式邏輯,但他自己並沒有用過「邏輯」這一術語。他關於邏輯這門科學所用的術語是「分析的」或「由前提繼隨的」。他的「分析」一詞,最初是指把推理分析為三段論的格,把三段論分析為命題,把命題分析為詞項。這種分析就是現在講的邏輯。 亞裡士多德的邏輯學是以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這方面的成果為基礎的。傳統形式邏輯的基本內容,他都確定下來,後來增添的東西不多。黑格爾很推崇亞裡士多德的邏輯學:「他是被人稱為邏輯學之父的;從亞裡士多德以來,邏輯學未曾有過任何進展。亞裡士多德所給予我們的這些形式,一部分是關於概念的,一部分是關於判斷的,一部分是關於推理的,——它是一種至今還被維持著的學說,並且以後也並沒有獲得什麼科學的發揮。」「這個邏輯學乃是一部給予它的創立人的深刻思想和抽象能力以最高榮譽的作品。①」 ①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2卷,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366頁。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對亞裡士多德的邏輯學也給予了充分肯定:「亞裡士多德的影響在許多不同的領域裡都非常之大,但以在邏輯方面為最大。在古代末期當柏拉圖在形而上學方面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時,亞裡士多德已經在邏輯方面是公認的權威了,並且在整個中世紀他都始終保持著這種地位。到了13世紀,基督教哲學又在形而上學的領域中也把他奉為是至高無上的。文藝復興以後,這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大部分是喪失了,但在邏輯上他仍然保持著至高無上的地位。」① ①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卷,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第252頁。 亞裡士多德的邏輯都研究些什麼呢?鄭文輝在《歐美邏輯學說史》一書中指出: 第一,亞裡士多德認為邏輯研究的是普遍性的東西。按他的意見,普遍的東西存在於個別的東西之中,科學的對象都是關於普遍性的東西,因而邏輯學也是研究普遍性的東西。 第二,邏輯研究的是普遍性中有關形式問題的東西。亞裡士多德認為,邏輯不同于關於本原的實質科學,它不涉及對象的實質內容,而是涉及證明和科學本身,即方法論的問題,這是屬形式的科學。他認為形式科學是精密的科學。 第三,從邏輯學是一門形式的精密的科學出發,亞裡士多德認為,邏輯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三段論,而為了研究三段論,必須研究範疇和命題,研究三段論,目的是為了證明。整個邏輯問題,與一般性相關,因而必須遵循邏輯的矛盾原則和排中原則①。 ①鄭文輝:《歐美邏輯學說史》,中山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頁。 邏輯學在科學體系中的位置,我們從第六章的科學分類表中看出,亞裡士多德並未列入。後人的解釋是,邏輯是方法,是工具,而不屬理論科學,因此不必列入科學分類表中。這不等於說邏輯無意義或意義不大,相反,作為工具、方法,更不可缺少。亞裡士多德說:「有些人對於本應承認的真理也加以爭論的企圖,是由於缺乏邏輯的訓練。」(《形而上學》) 亞裡士多德十分重視邏輯的作用,認為邏輯不只是論證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探求真理、獲得知識的認識工具。思維的形式和規律是客觀事物之間聯繫的規律的反映。因此,邏輯論證不僅要求形式正確,而且要求內容真實。他的邏輯學說的基本傾向是正確的。他在邏輯學中,第一次提出了哲學範疇,試圖通過各種範疇,把客觀存在的一切分成若干類別,然後把握事物性質的不同方面或規定,他認為各種範疇是互相聯繫的。對此,列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到處,在每一步上所提出的問題正是關於辯證法的問題。」② ②列寧:《哲學筆記》,《列寧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17頁。 亞裡士多德邏輯學中的辯證法思想也像其他問題的辯證法和唯物論一樣,是不徹底的。他不瞭解事物的辯證運動,而把形式邏輯的矛盾律看成是在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絕對規律,所以他反對赫拉克利特關於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的辯證法命題。當然,我們對他不能苛求,他畢竟是二千多年前的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提出新的學說,已經是了不起的貢獻;他之後的形式邏輯沒有根本性的發展,他的基本思想、觀點,仍然是今天形式邏輯教科書的實質性內容,有這種學術成就的,古今中外又能有幾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