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第六章 學術成就 亞裡士多德的研究涉及他所處時代的一切領域,並且幾乎在每個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成就。他是許多學科的創始人,為後人留下大量的、內容豐富的科學著作,對人類文化進步和科學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亞裡士多德為科學做出了最根本的範疇分類,並建立了最根本的典範——重視經驗事實與強調系統化的重要性。後來的科學與哲學是根據亞裡士多德的典範,而實現其種種特殊的要求與發展。因此,就此意義而言,亞裡士多德的成就影響了西方哲學與科學的發展。 1.科學分類 亞裡士多德經過多年鑽研,幾乎掌握了當時所有各門科學的知識,並且是古希臘第一個對知識進行分類的科學家。他認為各門科學都是獨立的(因此可以分類),又是統一的(有相關性),並認為這諸多學科並非都在一個平面上,根據其價值和目的可分為不同的層次。理論性的科學較之其他科學略高一籌,而神學又較理論性科學再高一層。因此,各門科學不但有其個別獨立的內在系統,而尤其有結構、目的、價值之相關性,學科之間雖獨立而又相連,雖雜多而又有其根本之目的與統一。他提出根據求知的目的不同,科學知識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求知本身為目的的屬理論的學科,包括形而上學(他本人稱為「第一哲學」)、物理學(生物與無生物、生理與心理)、天文與地質等自然科學的總原理,也就是「自然哲學」)和數學;第二類是以尋求行為的標準為目的而求知的屬實用的學科,包括政治、經濟和倫理等;第三類是以尋求創作有實用價值或藝術價值為目的而求知的創制學科,包括各種技藝,如建築、體育、音樂、圖畫、雕塑等。他創立的邏輯學,他認為是求知的工具,是一切學科都必需的。他的邏輯學著作被後人總稱為《工具論》。 關於亞裡士多德的科學分類,學者們用幾種圖示來表示: 表1 表2 表3 亞裡士多德第一次對科學進行分類,對於推動科學和哲學的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他一方面對科學進行分類,另一方面認為科學知識是一個統一的系統,知識之間有相關性。把人類知識系統化的思想源于柏拉圖。柏拉圖在建構他的理念論大廈時指出,理念世界的最高點是「善」,即「第一原則」,它是理念世界的本原,是知識的終極點,是理性的對象。一切知識都以第一原則為出發點。人們應該去把握第一原則,然後從中演繹出其他知識,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老師的知識系統化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亞裡士多德。但他不像柏拉圖那樣浪漫,並不相信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從同一原則中推演出來,因為各門科學的獨立性同樣是十分明顯的。但他確信,人類的知識絕不是散亂的、無序的,一定會有某種內在聯繫。 這一思想,後來的科學家給予了肯定。德國物理學家,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M.普朗克說:「科學是內在的整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取決於事物的本質,而是取決於人類認識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由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和人類學到社會科學的連續的鏈條,這是任何一處都不能打破的鏈條。難道這僅僅是臆想的嗎?①」系統論創始人貝塔朗菲把亞裡士多德看成是系統思想的始祖,並指出:「亞裡士多德的論點『整體大於它的各個部分的總和』是基本的系統問題的一種表述,至今仍然正確。」對這點,很多人只是把這種系統思想看成是亞裡士多德哲學中的一個閃光點,其實這是亞裡士多德在柏拉圖思想基礎上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他當時提出兩點設想: ①(德)M.普朗克:《物理學世界圖景的統一》,莫斯科出版社,1966年。 第一,各類獨立的科學之間具有一種內在的結構。他通過深入研究各門科學,把各類知識進行了分類,提出人類認識史上第一張科學分類表,如上述。 第二,每門科學自身應成為一個公理系統。科學由知識集合而成。亞裡士多德首先規定了知識的本性:「當我們認為知道了一件事物所產生的原因(知道了它是它的原因),並且也知道了它不可能是其他時,那我們便認為知道了一件事物(在絕對意義上,而不是在似是而非的或偶然的意義上)。」(《後分析篇》)這就是說,知識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說明對象的原因,說明它為什麼是這樣的;2.說明它必然是這樣的,而不可能是別樣的。一門科學又是由一系列證明組成的,證明就是科學的三段論,它以一種知識為根據推出別的知識。作為根據的知識就是公理。公理除了要滿足知識的上述兩個條件外,還須:1.它們必須是「真實的」,否則便不能作為定理知識的依據,也不能使自身得到瞭解;2.它們必須是「原初的」,即直接的,不用加以證明的。如果它們是還須證明的,那就不是第一原則了;3.它們必須比結論知道得更清楚;4.它們先於結論並且是結論的原因,「沒有這些條件可能會有推論,但卻不能有證明。因為它不足以產生知識」。(《後分析篇》)從公理出發,人們必須按照三段論的格進行推論,推論出一系列前後相繼的定理,從而構成一門科學。他說每種證明、每種演繹推論都必須通過我們所討論的三個格而進行。①(《後分析篇》) ①參見易傑雄主編:《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9-152頁。 當然,亞裡士多德的公理化系統也並未付諸實踐,還只是一種設想,一種頭腦中的模型。他的著作並不是這樣推導出來的,而都是先廣泛收集整理各種觀點,將它們形成為問題,然後加以詳盡的考察,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責備他是空想家。一個科學家提出問題不意味著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一種設想並不負有非實現的責任。提出問題、設想,那是長期觀察、思考、研究的結果。科學家們根據他們的經驗,對此都講過很深刻的體會,如法國科學家貝爾納說,問題的形成和選擇,「是科研工作中最複雜的一個階段。一般地說,提出課題比解決課題更困難」。②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新的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③ ②《科學家譯文集》,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頁。 ③愛因斯坦:《物理學的進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