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一五


  在這部著作中,亞裡士多德提出了理想政體和由「中等階級」統治的治國方案。他首先解釋了什麼是「政體」,認為「政體」這個詞的意義同「公務團體」的意義相同,而公務團體就是每個城邦「最高統治權的執行者」,它可以是一個人、少數人或多數人。這種執行者的統治如是旨在照顧全邦的共同利益,則由他或他們所掌握的公務團體就是正宗政體;反之,如果執行者所掌握的公務團體只顧自己或少數人或平民群眾的私利,那就是變態政體。他指出正宗政體有三種: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共和政體。這三種好的政體中,以君主政體為最好。同這三種政體相應的變態政體是僭主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這三種壞的政體中以僭主政體為最壞。

  在亞裡士多德看來,一般國家在實踐上所能達到的那種政體形式,就是由「中等階級」進行統治。在任何國家中,總有三種成分:一個階級十分富有,一個階級十分貧窮,第三個階級則居中間。富者、貧者統治都不好,只有中等階級為基礎組成的政體為最好,因為從倫理道德來看,「中庸適度」乃是最好的,是一種美德,這種道德原則適用於城邦國家,因此擁有適度財產乃是最好的,而且這個階級能夠恪守中庸的道德原則,順從理性。另外,中等階級人數多,是比較穩定的公民階級,它沒有野心,還可以充當貧富兩個敵對階級的「仲裁者」,它的政體可以避免黨派之爭,至少黨派糾紛可能少。不難看出,亞裡士多德這種由中等階級進行統治的治國方案,是企圖調和敵對階級之間的矛盾,以維持行將崩潰的城邦奴隸制,當然這不過是一種幻想。

  亞裡士多德還探討了各種政體更替的原因和治理的辦法。他指出,一般城邦在建立政體時,都以偏于自己的正義和平等為原則。邦內持有不同觀念的黨派,就企圖推翻這種政權。如民主政體的建國觀念認為,凡人們有一方面的平等就應該在各方面都絕對平等,既然大家都是自由人,就應該一切都歸於平等。寡頭政體的建國觀念認為,人們要是在某一方面不平等,就應該在任何方面都不平等,富人就應該在財產方面占絕對優勢。從這些觀念出發,平民便以他們應有的平等地位為依據,要求分享一切權利;而寡頭們則要求在一切方面都必須逾越於他人,於是這兩個派別在同一城邦內,倘若所賦予的政治權利不符合自己的願望時,就各自起來煽動變革。另外,一切政體都可能由於外來勢力的破壞,或被傾覆或引起變革。這就是各種政體發生變革的一般原因。亞裡士多德還列舉了歷史上大量事實,詳盡地分析了各種政體發生變革的具體原因。維持各種政體的方法和途徑,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禁絕一切違法行為,一切政體都應訂立法制並安排它的經濟體系,執政者不能假借公職,謀求私利;任何政體都應求得大多數公民的擁護,才能穩定,各種政體的措施不能趨於極端,不要忘記「中庸之道」,應保持各勢力的平衡;按照各政體的精神教育人民,使他們的生活符合本政體的要求,這樣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效果。

  亞裡士多德擬定了理想城邦的輪廓和教育宗旨及方法。他對於理想城邦的人口、疆域、位置、民族稟性、社會結構,直到邦內中心城市的規劃都提出了具體方案。對於城邦的教育,諸如對公民、青年、兒童教育的宗旨、原則、課程和方法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5.《物理學》

  《物理學》全書共8卷66章,是論述自然及其運動的學說。書中也探討了許多重要的哲學範疇。

  在這部著作中,亞裡士多德對於「自然」作了兩種解釋。他指出,事物自身內部,都有一種它之所以運動和靜止的根源,這種根源就是自然,因此「自然乃是以它為基本屬性的東西之所以被推動或處於靜止的一個根源或原因。正是借著它,而不是借著一個附隨的屬性,該物才有運動和靜止」。(《物理學》)這是第一種解釋。自然是本身具有一個運動的根源的東西的形狀或形式,即自然是一種形式的東西。這是第二種解釋。

  在這部著作中,亞裡士多德論證了事物存在和變化的原因。他首先闡明了考察事物原因的重要意義,指出要想瞭解事物是什麼,就必須認識事物的原因。接著他分析了原因的四種涵義:(1)為一件東西所從出、並且又繼續存在著的東西;(2)形式或原型,亦即表述出本質的定義,以及它的「種」;(3)變化或停止的最初源泉;(4)在目的這個意義之下的原因,或一件事之所以被產生的「緣由」,例如健康乃是散步的原因。在他看來,後三種原因常常合而為一:因為那個「是什麼」和「所追求的那個東西」乃是同一個東西,而運動的最初的源泉與這些東西也是同類的。

  接著他闡述了關於事物產生的必然性和目的性的關係問題。他對於必然性作了專門論述,並在強調事物發展的必然性的同時,也看到了在必然性中會出現偶然性的問題。但是他又認為事物必然性受事物的目的所支配。有智力的人的活動是為了一定的目的,人工技藝產品是為了一個目的,自然也是如此。他進一步分析說,事物的目的產生于自然本身,因為自然就意味著兩個東西:質料和形式,而後者是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的。這就是說事物為什麼是這個樣子,而不是那個樣子,是它未形成之前就預先安排好的。這是錯誤的目的論。

  在這部著作中,亞裡士多德詳細地考察了事物的運動及其形式。他指出,只有認識運動的意義,才能瞭解自然的意義。運動不是存在於事物之外,而是存在於事物之中。運動表現有以下幾種形式:在實體方面,是實有和缺乏;在性質方面,是白和黑;在數量方面,是完全和不完全;在位移方面,是向上或向下。他還從潛能和現實的關係上給運動下定義:潛在的東西的實現或完成就是運動。他把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圓周運動。所謂直線運動就是上下左右的運動,它是有限的,而圓周運動是無限的,屬￿天體運動。

  關於時間與空間問題,亞裡士多德在這部著作中也進行詳盡的討論。他用時間的永恆性來論證運動的無限性。在空間問題上他反對德謨克利特關於虛空的學說,他從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性批駁芝諾否認運動的四種證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