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亞裡士多德 | 上頁 下頁
一三


  2.《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全書14卷142章,是亞裡士多德最重要的哲學著作。

  亞裡士多德自己並沒有寫過一本叫做《形而上學》的著作,這個書名是後人加的。關於這部著作的書名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公元前60—前50年安德羅尼珂在編纂亞裡士多德文集時,將他寫的關於自然事物,即我們可以感覺到的運動變化的事物的那部分著作編在一起,定名為《物理學》。將另外一部分討論比較抽象的東西的著作編在一起,擺在《物理學》的後面,無以名之,就將它叫做《物理學之後》。亞裡士多德將他自己的這類思想稱為「第一哲學」,表示它是高於其他研究具體事物的各門科學的。中文將《物理學之後》譯成「形而上學」。這裡的形而上學指關於存在的學問、抽象的東西,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孤立、靜止、片面看問題的形而上學思維方法不是一回事。另一說是因為亞裡士多德在該書中稱「物理學」為「第二哲學」,克萊孟·亞歷山大裡諾就把亞裡士多德著作中所講的「第一哲學」解釋為「超物理學」,即形而上學。現在一般都取前一種解釋法。

  《形而上學》這部著作是後人編纂成的,不是亞裡士多德原來就這樣寫的。從形式和內容看,有不少重複和矛盾,前後各卷間,也有不相連接之處,有一些顯然是不同時期的著作,有的還可能是他的學生的筆記。古代有一種記載,說《形而上學》只有10卷,但我們現在見到的是14卷,其中2、5、11、12卷可能是早期作品。對這點,學術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這部著作中,亞裡士多德首先總結了他的前輩們的哲學思想,著重回顧了這些哲學家們關於世界本原問題上的看法。他從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主張水是萬物之源開始,以及畢達哥拉斯的「數」的學說,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直至柏拉圖的理念論,都引證了許多史料並作了分析。他在總結這些哲學家的思想時指出,我們雖然從他們的哲學觀點中得益不少,但他們都有片面性,沒有找到事物存在和變化的四種原因,即質料因、動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亞裡士多德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他的四因說。

  接著他討論了哲學研究的主題、對象以及科學分類的原則。

  在第3卷,亞裡士多德提出了十幾個哲學應該討論的問題:1.對於各種原因的研究,是不是同一門學科的任務?2.研究本體的學問是不是同時也研究各門科學的普遍性?3.哲學是不是要研究一切本體?4.有無不可感覺的本體?5.哲學是不是還要研究事物的主要屬性?6.事物的第一原理是屬還是種?7.有沒有脫離個體而獨立存在的抽象?理念是不是可以和物體分離?8.第一原理在數目上有限,還是在種上有限?9.可毀滅的事物和不可毀滅的事物其原因是不是相同?10.存在和單一是本體呢還是屬性?11.第一原理是普遍的,還是特殊的?12.第一原理是潛在的,還是現實的?13.數理對象是不是本體?這些問題是全書的提綱,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便構成了以後各卷的主要內容。由於亞裡士多德的思想是發展的,後來有些問題的回答,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原來提出問題的範圍。亞裡士多德在哲學史佔有重要地位,對哲學發展有重要影響,提出這些哲學必須研究和解答的問題是原因之一。

  在第4卷指出,哲學的對象是研究「存在」本身,或稱為「存在的存在」。存在的中心點是實體。其他各門科學是研究「存在」的一部分及其屬性。亞裡士多德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次對哲學的研究對象作了有益的探索。在第6卷,根據科學研究的對象不同,亞裡士多德把科學分為理論的科學、實踐的科學和創制的科學。哲學、數學和物理學屬￿理論的科學。他認為哲學是研究既獨立存在又不動的東西,即永恆不動的實體。哲學是其他科學的根本,優於數學和物理學。

  關於實體學說,在該書第7卷作了集中闡述。他提出了「實體」的四種意義:本質、普遍、種和基質。這裡他特別強調「基質」,指出基質是這樣的東西:其他一切東西都是來述說它的,而它卻是不述說其他東西的,因此它是最真實的實體。實體有三種意義:質料、形式以及質料和形式的結合。質料是潛在的實體。形式是現實的實體。現實的東西,原來一定不是現實的,但現實的東西的存在不能出於絕對不存在的事物,必須先有一個能成為現實的東西存在,這就是潛在的東西,潛在的東西的現實化就是運動。

  在這部著作中,亞裡士多德提出了他的神學思想。他有關於不動的推動者的思想,認為宇宙間存在著一個永恆的實體,它是沒有任何質料的,亞裡士多德稱之為神。神是不依賴於任何東西的「自在自為」的東西,是至善的永恆存在。黑格爾把亞裡士多德這種神學理論稱讚為「再沒有比這個更高的唯心論了」。

  最後,亞裡士多德集中批判了理念論和數論派。他對理念論的批判,集中到一點,就是提出了理念論把一般的「理念」看成是在個別事物之外而獨立存在的東西,從而使一般和個別分離開來。在批判數論派時指出:他們看到了感覺事物具有數的屬性,便設想事物均屬￿數,事物均由數所組成,這是荒謬的。數學的對象不能脫離感覺事物而存在,數若不存在於可感覺事物之內,為什麼可感覺的事物會表現有數的屬性?數論派看到點構成線,線構成面,面構成體,就認為這些必定屬￿實體,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東西本身不是實體;退一步說,即使是實體,也應該是感覺世界的實體,因此,數絕對不能獨立存在。

  3.《尼各馬科倫理學》

  《尼各馬科倫理學》全書共10卷116章,這是亞裡士多德三部倫理學(另兩部是《大倫理學》和《優代莫倫理學》)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該書思想完整、結構嚴密,各卷章節一氣呵成。在所有亞裡士多德的著作中,這是惟一一部系統著作(其他多是經後人編輯,把同類著作編在一起而加以篇名),也是被研究得最仔細、注釋得最廣泛、成果最豐富的著作。

  這部著作主要之點是:第1卷定義主題及說明問題所在;第2—5卷討論道德德性,先是一般說明,然後討論選擇及責任,再詳細說明道德德性;第6卷討論智德;第7卷討論道德弱點;第8—9卷研究友誼;第10卷討論快樂、幸福。各卷之間的論述互有穿插。

  在這部著作中,亞裡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之道的倫理觀。他認為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就是善和至善,這種善就是人們的美德,因此善是具體的。從而批判了柏拉圖提出的存在一個絕對的抽象的善的觀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