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雨果 | 上頁 下頁 |
一四 |
|
3個星期後,這部小說寫完了。它被取名為《死囚末日記》。為了顯得真實可信,小說採用日記體,不加署名發表。作者有意讓書中主角保持絕對非人稱形式,使讀者不會將其與其他任何罪犯相聯繫,而看作所有罪犯的代表。這部小說於1829年2月出版。 《死囚末日記》共49節。第一節概述囚犯等待判刑前的痛苦。第二節描述了法庭審判的情景,囚犯經3天審訊後被判處死刑,關入死牢。第3至第17節,記述死囚在等候上訴回音的6周間的日益增長的恐怖情緒。第18至49節,描寫死囚被行刑前的經歷和感受。小說展示了一個死囚在行刑前的恐怖心靈歷程。 作者試圖通過對囚犯內心痛苦的生動描繪,突出其反對死刑的主題。 雨果的這部紀實性的長篇小說具有拓荒性的意義。 後來的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筆下的作品比雨果的這部作品更為成功和深刻,但他是最早把注意力投向那被人遺忘的社會黑暗角落的作家,是他將人道主義的思想用生動的文學形式鮮明地表現出來。 朋友們都為雨果的成功高興。這部作品也受到了俄國文學家赫爾岑和別林斯基的讚揚。但它也受到了保皇派的咒駡。擁護君主制的《日報》咬牙切齒地寫道:「我們永遠不能寬恕他那執意玷污人類靈魂,破壞整個民族安定的企圖讓我們擺脫這種赤裸裸的真理吧。」 榮辱毀譽總是相伴相生的。雨果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了。 五年以後,雨果發表了一篇類似主題的短篇小說《克洛德·格》。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窮愁潦倒的善良工人偷了一次東西,被判處五年徒刑,在獄中受到獄吏的虐待而被逼殺人,最後被判處死刑。小說揭示了人物悲劇的發生根源,對當代社會不公正的法律制度進行了批判。 值得一提的是,在《死囚末日記》出版前的一月份,雨果出版了詩集《東方集》。這部詩集中的作品擺脫了古典主義的束縛,具有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和情調。 詩歌中出現了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解放鬥爭的謳歌。其中一首《被佔領的城市》譴責了專制王權的暴虐統治: 王呵,火焰謹奉王命熊熊燃起,吞沒一切,它咆哮如雷,窒息了你的人民的呼喊;那有千隻胳膊的兇手象巨人矗立,那被火焰擁抱的宮殿正在化為墳場父老、妻女、夫婦,全在它的利刃下倒落;群鴉環繞著這個城市號啼不停。 少女的心怦怦跳動,作母親的渾身發抖! 王呵,她們在哭泣她們那凋謝的青春;暴戾的戰馬把她們還未斷氣的屍體,給了打擊和強吻的蹂躪,拖到帳篷的外邊! 所有的幼小孩童被踐踏在鋪路石板下面,還在喘息;鐵蹄浸潤在他們的血泊裡與作者的第一部詩集相比,雨果的思想顯然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更重要的是其詩歌形式的變化。 那鏗鏘有力的語言,那和諧一體的詩韻詩節,令人驚贊不已。且讓我們引述那首超越時空的《消魂》結束這一小節: 一天夜裡我獨立曠野: 天上無雲,海上無帆,我的目光越過了萬水千山。 高山、森林乃至整個大自然仿佛隨同我向燦爛的群星,向洶湧的海洋一起叩問上蒼。 金燦燦的星辰無窮無盡,時而靜寂,時而大聲,在永恆的和諧中,垂下了它那輝煌的王冠,藍色的海浪驕傲地掠過,落下了多沫的波峰——它們一齊反復說: 它,全能的造物主,就是一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