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雨果 | 上頁 下頁 |
一三 |
|
§第五節 《死囚末日記》 1827年12月,《克倫威爾》及序言一起出版了。在書的扉頁,雨果特意題詞,將該劇本獻給自己的父親。雨果將軍深為自己的兒子自豪。此時,國王決定讓他官復原職,他重新當上了將軍和伯爵。老雨果更加春風得意,心情格外舒暢。 第二年一月的一天傍晚,維克多和妻子安黛爾去看望父親。老雨果聽著兒子講述《〈克倫威爾〉序》所獲得的巨大成功,笑得非常開心。夜深了,他將兒子和媳婦送出大門。剛一轉身,他就覺得頭一沉,眼前一片黑暗。他栽倒了待雨果聞訊趕回來時,他再也沒有睜開眼睛。 悲痛中的雨果回想起父親過往給他留下的記憶。 父親一生征戰,出生入死,從未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退卻;他將強韌的個性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維克多將因此而受益於一生。但更重要的是,老將軍還把人道主義的精神傳給了雨果。父親是行伍出身,但並非殺人成性,而是極力反對嗜血,反對任意殘害人命。雨果不禁想起父親曾經向家人講述過的故事。 那一年,老雨果率法軍駐紮在西班牙境內,同英葡聯軍交鋒。聯軍很快敗退了,投靠聯軍的一部分當地叛軍仍然負隅頑抗。自戰事以來,叛軍一律被視與盜匪同樣看待,捉住即槍斃;叛軍也施以同樣的手段進行報復。老雨果屢次告誡部下,勿殺俘虜;同時也將訊息傳遞給對方。但叛軍卻充耳不聞,有一次還槍殺了雨果將軍手下的兩個僕人作為回答。事後不久,老雨果抓住了一股叛軍的首領。他不僅沒有殺死那個首領,還給他醫治創傷。首領的部下聞訊後,特致信表示感謝。這事傳開以後,從此雙方互相虐殺俘虜的事情就漸漸絕跡了。 父親的這段親身經歷,深深地印在維克多·雨果的腦海裡。同時,它也將愛惜人生,反對任意殘殺生命的觀點,牢牢地植根在雨果的心靈中。 這年深秋的一天下午,雨果來到市政府廣場。他看見一群人正聚集在那個漆著血紅顏色的巨大斷頭臺周圍。原來,當天晚上有人被處死刑,劊子手正在進行演練;只見他一邊給刀槽裡加油,一邊同看熱鬧的人閒聊。看到這情景,雨果感慨萬端:又一個不知姓名的人要做刀下之鬼了,此時此刻,那個死囚犯在想些什麼呢? 回到家中,雨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想起以前目睹的多次斷頭臺行刑的經歷。最早的一次是在1820年,那時雨果剛滿18八歲,他在路上遇見一個殺人犯正被送往斷頭臺。他痛恨這個殺人兇手,但眼看著這個殺人犯又被人活生生地拉去殺死,他又覺得此人怪可憐的。他認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並非良策。當時他就萌發了一個想法:要寫一本書,反對斷頭臺。 另一次是在1925年夏末,一個朋友拉著他去市政大廳前面的格萊夫廣場觀看行刑。死刑犯名叫約翰·馬爾丁,他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送犯人的囚車到了,犯人面向車尾,身後站著劊子手和助手。犯人頭上蒙著黑布,身著白襯衣和灰布褲子。牧師同他說話,讓他吻一個耶穌十字架。接著,犯人下車了,在助手的拖拽下,走上斷頭臺。牧師上去了;書記官也跟上去了,他高聲宣讀判決書。劊子手除下犯人頭上的黑布,露出一個惶恐萬狀的年輕面孔;劊子手將犯人的右手用鐵鍊固定在木樁上,然後高高舉起斧子雨果不忍再看,把頭扭開了。 後來,他又遇見過兩次斷頭臺行刑的情景。那最後一次被處死的是兩個人。這兩個犯人受刑前的態度絕然不同。一個臉色蒼白,神氣沮喪,渾身顫抖;另一個卻氣宇軒昂,抬頭挺胸,毫無懼色「當」、「當」,時鐘敲響12點了。雨果這才回到現實中來。他決定,要親自到監獄去,去親眼觀看,並體驗死囚犯的全部心理感情。 雨果去了彼塞特監獄。一次,再次,三次多次的採訪,使他對獄中的囚犯生活以及他們的經歷、他們的心靈情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他決定寫一部關於一個勞役犯的生活的長篇小說。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