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雨果 | 上頁 下頁 |
一二 |
|
§第四節 《〈克倫威爾〉序》 《法蘭西詩神》沒有辦多久就停刊了,文社因為缺乏明確的綱領,不久也自動解散。但在這幾年裡,雨果一直沒有鬆勁,他努力地寫作詩歌,創作劇本,與文學界的朋友們一起切磋技藝。 1826年,他與詩人維尼、繆塞和大仲馬、諾迪埃等人,一起成立了浪漫派的第二個文社,旗幟鮮明地反對古典主義。1827年雨果發表了《〈克倫威爾〉序》,在法國文壇激起了極大的反響。這篇長篇序言被譽為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和聲討偽古典主義的檄文;它從此奠定了雨果的浪漫主義領袖地位。 雨果很早就強調詩歌表達情感和心靈的作用。1821年12月,那時他與安黛爾還未結婚,他在給未婚妻的信中指出:「僅僅詩句還不是詩。詩存在於思想之中;思想來自心靈。詩句無非是美麗的身體上的漂亮外衣。詩也可以用散文來表達,不過在詩句的莊嚴美妙的外表之下,詩才顯得更完美。心靈中的詩啟發人的高尚情感、高尚行為以及高尚的著作。」他認為,「詩就是愛」。 這篇序言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起源和特點。雨果認為人類社會分為原初、古代和近代三個階段;近代文學由於基督教的啟示而體現了美與醜、崇高優美與滑稽醜怪相對照的原則,它是浪漫主義的標誌。第二部分論述對比原則在戲劇中的運用、戲劇反映現實的特點、戲劇的地方色彩、人物塑造等問題。第三部分論述戲劇的風格和語言。 整篇序文構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浪漫主義文藝理論。 順應當時歐洲民主思想的潮流,雨果在《〈克倫威爾〉序》中提出了反古典主義的主張。他給浪漫主義重新下了定義,他指出:「浪漫主義它真正的意義是:文學的解放,新的人民,新的藝術。」他認為,浪漫主義「不過是文學上的自由主義而已」。在序言中,雨果回顧了文學發展的歷史,宣稱戲劇是當代生活中的主要體裁,而莎士比亞則是戲劇的頂峰——「戲劇之神」。他批評古典主義的「三一律」,認為地點、時間和動作的一致律中只應保存動作的一致律,因為它不與現實生活相抵觸。而其餘的兩個一致是荒謬的。 他反對模仿別人,他將「模仿」稱之為「藝術的災禍」;因而,他格外推崇自然和真實。 雨果在序言中認為,為了接近現實生活,戲劇必須通過其本身將崇高偉大和滑稽可笑結合起來。因此,他特別重視對比和怪誕作品,認為這種作品採用達到幻想程度的誇張手法來描繪可怖可笑的事物。「滑稽醜怪是戲劇的一種最崇高的美」,醜美善惡相依相存,粗俗崇高相生相共。值得注意的是,雨果在這裡明確提出了他在此後其文學創作生涯中貫串始終的對比原則。偽古典主義是將滑稽醜怪排斥在文學之外的,而雨果則將它引入並賦予其嶄新的美學意義。他指出: 「滑稽醜怪作為崇高優美的配角和對比,要算是大自然所給予藝術的最豐富的源泉。」他還突出強調了想像和誇張在文學創作中的重要作用。並且,在他日後的創作實踐中,他將想像和誇張與其最重要的對比原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了創造性的運用。 這是一篇真正的使人耳目一新的藝術宣言。那年秋天的一個夜晚,當雨果在諾蒂埃兵工廠向眾多的文藝界人士和文學愛好者們宣讀了這篇序言後,台下掌聲雷動,浪漫主義的擁護者們給予了熱烈的支持。 《〈克倫威爾〉序》並非無懈可擊但在當時,它對反對保守的古典主義有著積極的影響,推動了進步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發展。而且,瞭解這篇序文對我們認識雨果的文學創作是大有幫助的。從日後雨果的《歐那尼》、《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這篇序言中的許多重要文學主張的具體而生動的運用。更重要的是,它標誌著雨果政治態度和觀點的轉變:他開始由保皇主義而走向贊同民主和進步。 饒有諷刺意義的是,序言在當時及以後都獲得了高度的肯定評價,但《克倫威爾》這部戲劇本身,卻遠沒有產生足夠的反響。這部劇本以英國17世紀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為題材,描寫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人物克倫威爾拒絕國王王位的故事。由於劇本篇幅太長,人物眾多,不適宜舞臺演出,因而它從未上演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