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西蒙·波娃 | 上頁 下頁 |
一九 |
|
2. 日子在時局的艱難中熬度 這年7月,她父親去世了。 63歲的喬治因前列腺動過手術,在連續幾個月營養不足的情況下,身體越來越糟了。戰爭局勢的惡化使他大為震驚,僅幾天時間,突發性的老年肺結核便奪去了他的生命。 在他彌留之際,西蒙·波娃一直守護在他身旁,目睹了這場嚴峻而又持久的掙扎,目睹這場掙扎以生命的最後消失而告結束。她同老人單獨在一起待了很久很久,直到他咽下最後一口氣。感覺上總以為他還在那裡,還在呼吸,還是她的父親,猛然發現自己只是伏在一具從此再無知覺的屍體上時,她淚流滿面,才確認失去 了一位親人。 日子在時局的艱難中熬度。 為了幫助和接濟在赤貧中掙扎的奧爾加、旺達、麗絲和博斯特,天生不喜歡做飯的西蒙·波娃,開始學做飯菜,扮演起「家庭主婦」的角色來,並且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當家庭主婦的快樂。「我不再為此而煩惱,反而迷上了烹飪,一連做了三年飯。我看著購物票從定量卡上剪下來,只是一張接一張地減少;我在市場上轉悠,隔著商店的櫥窗到處搜尋不用定量卡的食品,簡直就像在探寶,我完全陶醉在這樁事中。倘若偶然得到一根甜菜根或是一棵大白菜,那簡直就是意外的收穫。……我做起了童年時代的一種過家家的遊戲——精打細算,料理一個很窮的家庭。我掃一眼我的財務。就能估量出還能維持多久的生計,藏在食品櫃中的就是我們今後的日子呀。我決不浪費一粒糧食。我真正懂得了省吃儉用和珍藏財物的樂趣,一點也不抱怨為此花去了很多的時間。……」 這一時期,一切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連希望也不例外。英國堅守陣地,德國態度強硬,而法國內部形勢不斷惡化,總理賴伐爾的極端通敵主義政策佔據了陣地。許許多多的共產黨人被處死;德國人也不再談論親善,揚言誰敢進行共產主義宣傳,格殺勿論,並設立特別法庭審判從事反德活動的人。 10月初,德軍進攻莫斯科,雙方僵持不下。 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國參戰,可日本卻在太平洋頻頻得手,侵佔了婆羅湖(加里曼丹)、馬來亞、香港、菲律賓、澳門半島、蘇門答臘和爪哇。 時局的動盪不定,使得她的同胞們既不願默認德意志帝國的勝利,也不敢相信它會被擊敗。她為之全身心投入的「社會主義與自由」活動,面臨著開創階段曾經蓬蓬勃勃、接下來不是散夥就是解體的各種組織的相同命運。這些由個人倡議下成立的、主要由一群毫無地下工作經驗或者根本就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組成的組織,多是各自為戰,缺乏凝聚力,這就註定他們沒有什麼大的作為。薩特也曾試圖努力與共產黨人取得聯繫,在法國建立一個從事抵抗運動的人民陣線。然而,共產黨人根本不信任他們甚至對西蒙·波娃和薩特的一位朋友說,薩特被德國人釋放,意味著同意當奸細,為德國人效勞。滿腔熱情遭如此冷落,他倆不禁為之黯然。 到了6月,種種憂慮把他折磨得夠嗆,其他組織的大批成員被蓋世太保逮捕或驅逐。幸喜當局還沒找他們這個組織成員的麻煩。薩特覺得,「社會主義與自由」組織存在已毫無意義,只能給他們的朋友帶來危險。他雖然於心不忍,最終還是決定解散了。總之,正如西蒙·波娃後來在《一代名流》中借安娜之口所感歎的:「一切都比她想像的更壞,更加不堪忍受。真正的不幸從未降臨到我的頭上,但卻一直在威脅著我的生活。」 組織解散了,薩特就埋頭寫劇本,他認為這也是一種投入抵抗運動的方式。西蒙·波娃則開始了《庇呂斯與西奈阿斯》的寫作。7月完稿後,被加利馬爾接受了。《女賓客》正式出版了。《他人的血》雖然不可能在解放之前出版,但她充滿信心,重要的是總有那麼一天到來,甚至預測不需再等很長的時間。認為自己曾經失去的幸福的種子現在又開花了! 而且,她熱情洋溢地感到這一花朵從未像今天這樣茂盛。 3. 《女賓客》獲得了出乎意料的反響 《女賓客》獲得了出乎意料的反響! 這部後來被公認為與薩特的《噁心》齊名的存在主義小說,因刻畫了一類新出現的時代人物,表現出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危機,而受到文學界的廣泛注意。《康莫迪爾》報上發表了第一篇評論《女賓客》的文章,作者是馬塞爾·阿爾朗。他高度評價了她的這部處女作,「它以白紙黑字向我證實,」西蒙·波娃寫道,「我寫了一本在現實中存在的小說——我一夜之間成為現實中的作家,快樂在我心中蕩漾。」一個文學專欄評論家在談論加利馬爾出版的幾本新書時,把她稱為「這家出版社嶄露頭角的女小說家」。這個評語「不禁令我頭暈目眩」,西蒙·波娃寫道,「假如她的名字不是我,而是其他人,我必定對這位一本正經、朝氣蓬勃、正在文學領域中拔錨起航的女子羡慕不已——但她就是 我!」 從加利馬爾出版社獲知,《女賓客》很有希望獲取是年的法國最高文學獎——龔古爾獎。評選委員會最後一次開會的那天下午,她待在「弗洛」的樓上,像往常一樣工作著,心裡卻急不可耐地等待著報告結果的電話。她穿著一件嶄新的十分漂亮的外套,為了襯托她精心梳理的高聳髮型,把纏頭式女帽子也給甩了。屏息斂氣地等待好消息到來的時候,一想到自己隨時都可能成為公眾注目的中心,她又是害怕,又是神往。 最後的結果,龔古爾獎另有得主。她在接受這個令人失望的通報時,顯得出人意料的平和。日子還長著哪! 大快人心的是,巴黎終於解放了! 世界、未來又回到手中! 槍聲響處,巴黎的所有時鐘開始齊鳴,每一間房子亮起了燈,有人還在路中央點燃了篝火,他們圍著它跳啊,唱啊。翌日——8月20日,這一整天她和薩特走在旗幟飄揚的巴黎街道上,看到婦女們穿著最漂亮的衣服,抱著戰士們的脖子;三色旗在艾菲爾鐵塔上迎風飄揚著。她心中湧動著多麼激動的情緒! 長達5年的戰爭,不僅改變了她對萬事萬物的態度,而且對規劃未來充滿了信心。「我在想,歷史並不是我的敵人,因為,歸根結蒂,我的希望還是實現了。確實,它剛剛把我所體驗過的最強烈的歡樂施恩於我。我多麼喜歡在種種旅程中,忘情於樹叢之中和岩石之間啊……全巴黎已成為我的化身,我從看到的每一張面孔上看到了我自己。自我的存在能如此獲得強化使我感到震驚。通過某種難以置信的普遍的親切感,我的存在使我的感覺向外延伸,直到越出所有其他人的範圍才罷。我似乎長了翅膀,遨遊於蒼天——這個蒼天就是人類——之中。」 總之,解放了,籠罩法國的陰影消散了,一切都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意味著一切又開始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