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雪萊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埃米麗亞和侍從騎士 1820年1月,整個歐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寒冷天氣。位於亞平寧山坡上的佛羅倫薩寒風刺骨。雪萊身體不適,醫生勸他們去背風的比薩居住。這樣一家人又乘船沿著阿爾諾河,到位於河口的那座幽靜的古城去居住。 在比薩,雪萊以超常的精力埋頭工作起來,他的長詩《伊斯蘭的起義》發表後,引起很大的轟動。 《布萊克伍德》雜誌這樣評述: 「活著的評論家們誰也沒有力量使真正喜歡詩的人看不到雪萊的傑出的詩才要瞭解這位詩人的偉大和誹謗他的那些人的渺小,只要連續看《伊斯蘭的起義》中的六節詩就夠了。這首長詩充滿音樂感、想像力、智慧和激情。」 雪萊的詩才顯然已經得到了評論界的重視。雖然他的讀者不多,但有遠見的人已經開始意識到,他富於靈感的創造力至少必須同拜倫的浪漫主義和濟慈的抒情風格具有同等的地位。 在比薩,雪萊夫婦的生活豐富熱鬧起來了。雪萊的一位表兄托姆·楊德溫常常來拜訪他們,楊德溫是駐印度的龍騎兵團的一名前軍官,他為人厚道,並且介紹給雪萊夫婦兩位朋友—威廉斯夫婦。 愛德華·威廉斯同楊德溫一樣,也是龍騎兵團一位前軍軍官。他為人坦率,純樸謙虛,並且對一切事物都有興趣。威廉斯太太珍妮·威廉斯溫文爾雅,漂亮風趣,還是位出色的音樂家。兩對夫婦相處融洽,很快就建立起了友誼和信任。 很快,在他們和朋友中又有了幾個加盟者,一位愛爾蘭伯爵泰阿佛,一位希臘親王馬弗羅高達托和一位不尋常的意大利牧師巴希阿尼。泰阿佛伯爵是個走路哼著歌、在花盆裡種土豆的異想天開的老先生,馬弗羅高達托親王是個思想高尚、力求獻身于祖國獨立事業的愛國者。巴希阿尼是個沒有宗教信仰的牧師、沒有教授職位的教授,同時又是古玩收藏家、訴訟代理人,還是在行的鑒賞者、萬事的撮合人。和他們在一起,雪萊夫婦才真正領略到閒居生活的樂趣。 最與雪萊夫婦合得來的,還是威廉斯夫婦。雪萊和威廉斯都在伊頓中學讀過書,只是威廉斯年級低些。 他們都想不起當時是否見過面,不過如今倒是一見如故。他們都喜歡水,常常架著小帆船到阿爾諾河上游去探險。 在這種快樂安適的生活間歇,約翰·濟慈在羅馬去世,年僅26歲。雪萊過了快兩個月才得知此事。 雪萊和濟慈雖無深交,但他愛慕濟慈的詩才,為了寄託他的哀思,雪萊創作了一首五十五節的挽詩,題為《阿多尼》。他在前記中怒不可遏地指責《評論季刊》對詩人粗暴的攻擊: 「我這篇不成樣的詩所追憶和哀悼的人,他的天性既美麗而又脆弱;當然,在毒蟲蔓生的地方,何怪乎年輕的花朵未放苞而即凋殘?《評論季刊》對他《恩狄米安》的粗暴批評,在他敏感的心靈上造成最強烈的印象;由此而生的激動使肺葉的血管崩裂了;肺病很快發作起來,這種無理的損傷連此後較公正批評家們對他的真實而偉大的才能所作的贊許也無法挽救了。」 《阿多尼》如泣如訴,如怨如艾,震撼著讀者的心。 巴希阿尼是雪萊府上的常客,他常常作為朋友和牧師,出入比薩一些名門豪府。於是就有一些關於他們的故事。這些故事中有一個深深地打動了雪萊。 比薩城的要人老維維阿尼伯爵膝下有兩個花容月貌的女兒,但因新娶的年輕的伯爵夫人妒嫉她們的美貌,被貪戀美色的父親送到兩所修道院裡,並說要等到有人情願不要妝奩娶她們,她們才能離開修道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