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雪萊 | 上頁 下頁
二三


  雪萊同銀行家和出版商還有事要辦理,他們在倫敦大拉塞爾街租了個寓所。這裡是個時髦的地方,是上等階級才會光顧的公寓。這些人多數住在鄉間,在倫敦逗留時間不長,因而就沒有必要買套住宅。雪萊夫婦在一樓有個起居室和一間臥室,樓上給奶媽和孩子住。

  雪萊辦完事後沿著海德公園「〈」形河散步,這是最後一次了,第二天他要騰出時間收拾行李,同親友告別。瑪麗、克萊爾帶著孩子和奶媽去了斯金納大街,晚上不回寓所。雪萊獨自一人,漫無目的地走在從泰晤士河口漫長的水道裡升起來的濃霧中。他想起了他的第一個妻子——年輕美麗的哈麗艾特,想起了現在的妻子——溫柔賢淑的瑪麗,還想起了很多很多過去的人,過去的事很晚他才踱回寓所。樓下的房間已生了火,他沒有點燈獨自坐在爐火旁。他很乏,連日與出版商、銀行家甚至放債人的周旋使他疲於思考。瑪麗的小說《弗蘭肯斯坦》和他的長詩《羅薩林德與海倫》出版的事都已商妥,他需要一個人安靜地休息一下,以解幾日來身心的疲憊。

  晚上,有一個陌生的女人來拜訪。她容貌出眾,聲音略顯沙啞卻很動聽,梳著整齊的希臘式髮型,她說她叫阿德萊德。

  阿德萊德無疑是雪萊詩作和人品的崇拜者,她在雪萊面前抑揚頓挫地背誦了雪萊的詩作,並且希望拜他為師。她真誠坦率地說如果雪萊願意,她可以奉獻她的友誼、支持、同情和永久的忠誠。

  陌生的女人神秘地來了又神秘地走了。

  夜裡雪萊夢見了她,當時他的手裡還拿著拜倫的《異教徒》。她穿著絲綢的袍子,像是《異教徒》中的悲劇女主人公萊拉。她輕輕地躺在雪萊身邊,幻想變成了真實,真實又變成了一個夢,一個使雪萊忘記現實、安然入睡的夢。第二天早上,雪萊幾乎要自己相信,什麼都沒發生過,甚至連昨晚來拜訪的那個陌生的女人都只是一個幻象。他想找到她,想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不過他堅信,任何東西都不能改變他對妻子瑪麗忠貞不渝的愛情,何況是這麼一段虛無飄渺、似真似幻的「夢」呢。

  1818年4月,雪萊、瑪麗和克萊爾又一次結伴而行走海路到達意大利。這是他們第三次一起登上歐洲大陸。一路上雖然辛苦,又帶上了孩子和奶媽,但一家人一直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的。一到意大利,旅途的辛勞、以往生活的憂鬱和不快都被美麗的自然風光化解了,代替了。

  他們路過蒙塞尼,抵達米蘭,並決定在米蘭停留數日,以等待拜倫的回信。因為雪萊早已通知拜倫說他們帶著他的女兒到了意大利。在米蘭停留期間,雪萊常常在大教堂中消磨時光。他喜歡教堂裡巍峨的哥特式的大窗戶,喜歡一縷光線透過窗戶灑在祭壇上的莊嚴氣氛。對於教堂,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反感了。他甚至驚訝地發現教堂是他經歷過千辛萬苦之後最能給他安寧的地方,也是寄託人類崇高激情的最神聖的地方。

  拜倫終於回信了。他拒絕再次見到克萊爾並說無論他住在哪個城市裡,只要克萊爾一到,他就馬上離開。但是,他願意撫養阿萊格拉,並負責她的教育,條件是孩子的一切事情由他一人作主。雪萊認為條件過於苛刻,要求與拜倫再作商議,拜倫卻力圖避免與克萊爾有生活上的瓜葛而毫不讓步。與此同時,他們也聽到了有關拜倫生活的種種傳聞,說他在威尼斯花天酒地,放蕩無度,像一個妻妾成群的回教徒。雪萊擔心這種生活狀況會給年幼的阿萊格拉帶來不好的影響,勸克萊爾拒絕拜倫的要求,和他們夫婦一同生活。

  雪萊像以前一樣,願意負擔克萊爾母女的一切費用。

  但克萊爾對阿萊格拉的出生引以為榮,她要為女兒爭得權益,讓公眾知道拜倫是她的父親,所以無論如何,她都要把孩子送到拜倫那兒去。

  於是,孩子被奶媽送去威尼斯了,其餘的人在裡窩找到了住處。僑居在裡窩的英國人把這個地方改名為「萊格霍恩」,令瑪麗驚喜的是,在這裡她遇到了她和范妮的母親瑪麗的朋友瑪麗亞·雷弗利。瑪麗亞熱情地款待了雪萊夫婦。

  不久,克萊爾得到了有關阿萊格拉的消息,這消息令克萊爾深感不安。起初阿萊格拉因其俊俏而早慧,深得拜倫喜愛,她成了拜倫在威尼斯官邸裡的寶貝。

  可是沒多久,拜倫便不願當這個可愛的孩子的父親了,他把阿萊格拉和奶媽送到了新認識的霍普納夫婦家去,請霍普納夫婦代為照管。克萊爾對此極為擔心,她愛拜倫,愛這個孩子,拜倫離開了她卻給了她這個孩子,阿萊格拉是她的精神寄託,是她和拜倫之間的紐帶,她不能放心把孩子交給一個陌生人。

  雪萊不忍看克萊爾整日憂傷,便自告奮勇決定陪克萊爾去威尼斯接回孩子。瑪麗雖然不十分樂意,但能同意雪萊的做法,她能理解克萊爾作母親的心。雪萊和克萊爾走後,瑪麗著手於她的另一部小說的創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