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西哈努克家族 | 上頁 下頁
二〇


  6月初,民主黨在金邊舉行了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宣誓忠於國王。會議認為國王能夠領導國家走向獨立。大會選舉著名的經濟學家宋雙為該党的主席。很顯然,民主黨準備與國王合作。但是西哈努克未予理睬。大會閉幕後兩天,西哈努克在民主黨占統治地位的王國議會(上院)上發表講話,警告目前一黨專政的危險。這實際上是對民主黨發動攻勢。但在講話後,政府的信息情報部扣發了這個講話達10天之久,它的法文本遲遲不予公開發表。這使國王十分氣憤。不久,出現了反民主黨的傳單。傳單要求解散國民議會;解除輝根托首相職務。支持革新黨的傳單從過路的汽車上撒了下來,顯然該黨的目的是激怒民主黨,促使他們採取過火行為。

  但是,民主黨的反應是謹慎的。該党政府出動了警察,出示了必要的證據,對少數党領導人住宅進行了搜查,並扣留了朗諾、賽尼昂、毛賽和嚴森波,其罪名是私藏武器和參與了對遊格的暗殺陰謀。

  直到這時,西哈努克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應該奪取民主黨的權力。國王召見輝根托首相和法國專員。會晤期間,法國專員突然離開,迅速同西貢的法國當局聯繫,要求立即派一營摩洛哥步兵和一個武裝的騎兵中隊到金邊來執行「10天任務」。

  輝根托對此一無所知,因此,民主黨毫無準備。6月15日星期日上午,摩洛哥部隊到達不久,西哈努克便宣佈解除輝根托的職務,解散了內閣。他任命了一個新的非民主黨的內閣,他自己接任了首相一職。他的堂兄弟施裡瑪達任國防部長,西哈努克父親的老朋友沈法成了信息情報部長。

  與此同時,法國派來的軍隊包圍了民主黨議會,坦克在金邊的街道上橫衝直撞。西哈努克向全國宣佈,在以後的三年內,國王要直接領導政府,並向人民保證,最遲到1955年,將從法國人手中贏得柬埔寨的完全獨立。他還宣稱,到了1955年,允許全民無記名投票決定對他的取捨。

  這之後,國王發佈了一個禁令,禁止一切政治集會和宣傳鼓動。

  西哈努克立即向外國使節說明了這一行動。他說,解散政府的理由是民主黨統治下的政府極其腐敗,對反叛的山玉成集團未能採取果斷態度,對其他小黨實行獨裁,阻礙立憲君主發揮作用。

  為了加強國王對局勢的控制,前首相輝根托和國防大臣宗雲西被派往國外當大使。宋雙自知民主黨已失勢,辭去了該黨主席的職務,不過後來,西哈努克又請他擔任了首相。

  西哈努克和法國人合謀把民主黨趕下了台,但雙方的動機卻大不相同。前者只是想利用法國人的力量打垮他的反對派,鎮壓那些動亂分子,從而建立自己的絕對權力地位,然後在沒有任何反對派的干擾下,沿著他自己設計的道路,一步步地走向獨立。

  而法國人的想法則是,以武力清除反對派勢力,幫助西哈努克恢復他的權威地位,使西哈努克對法國的依賴性更強,這樣就可以抑制西哈努克的獨立要求,至少使他放慢獨立的時間表。

  但是,雙方的目的都未達到。雖然,這時大部分權力回到了西哈努克手中,但鬥爭遠未結束。

  1953年1月,國民議會舉行會議。民主黨領導人決定同國王對抗。宋雙辭職以後,斯外索出任民主黨主席。他比宋雙更加溫和。1月11日西哈努克向議會發表講話,鑒於國家處於危機狀態,他要求議會授予他更大的權力。他在說明國家的政治形勢時,列舉了金邊、磅湛等地中學的罷課,越盟對一個省長的暗殺等,他把這些都歸罪於山玉成之流。他指責民主黨支持這些人。西哈努克要求民主黨對國王的要求明確表態:要麼表示贊成,要麼表示反對。民主黨選擇了後者。於是,國王命令軍隊包圍了國民議會,並宣佈議會解散。

  實際上解散議會是西哈努克事先就準備好了的。據莫尼勒親王的回憶,一些民主黨人對西哈努克1952年的行為極為憤怒。他們主張在國民議會開會期間宣佈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這並未形成有組織的行動計劃,只是說說而已。但這被當作密謀計劃傳到了西哈努克母親耳中。這位王太后十分惱怒,於是命令人草擬了一個法令,解散國民議會。她將這個法令送交西哈努克,讓他選擇時機宣佈生效。民主黨在國民議會上對抗國王的要求,就成了導致西哈努克解散議會的藉口。

  根據西哈努克簽署的緊急法令,13名民主黨人被投入監獄,其中有9名為議會議員,罪名是「密謀反對國家」。他們被關了8個月,一直未進行審訊。

  至此,西哈努克收回了全部權力,實現了他向民主黨奪權的計劃。

  對西哈努克來說,戰勝了民主黨,並不意味著消除全部威脅。使他感到不安的另一個威脅,就是親共的伊沙拉運動。如果說民主黨還比較好對付的話,親共的伊沙拉運動就不是那麼容易對付了。

  ◎10 高棉伊沙拉和越盟

  高棉人民抵抗運動,即伊沙拉,幾乎從一開始就同越南的抵抗力量有聯繫。越南抵抗力量的核心是越南共產黨(1930年2月~10月,稱越南共產黨;193D年3月~1976年12月稱越南勞動黨)及它領導下的統一戰線組織越南解放同盟(簡稱「越盟」)。

  到1948年,除了巴春領導的伊沙拉組織沒有同越盟有直接的聯繫以外,大多數伊沙拉組織都程度不同地同越盟建立了聯繫或受到其影響。造成這種聯繫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法國殖民者佔領了整個印度支那以後,逐步把這裡的三個國家攏到了一起,建成了法屬印度支那聯邦,長期的殖民統治加強了三個國家之間的聯繫。二是在反抗殖民主義的鬥爭中,越南的革命勢力成長較早較快,而且力量也較大,柬埔寨的反抗力量則弱小得多,興起也較晚,因此,柬埔寨的反抗力量就不能不向越南革命力量尋求幫助、指導,互相聯合和依靠。

  1944年在馬德望成立的由卜昆領導的第一個伊沙拉委員會,就是印度支那共產黨和泰國共產黨支持的結果。當時參加這個委員會的青年郎中暹亨,就是後來在越南幫助下成立的高棉人民革命党的主要領導成員。

  1945年在一座寺廟當巴利語教員的杜斯木,由於躲避美軍飛機對日本佔領的金邊的轟炸,逃到了農村,後轉輾到了越南,開始同印度支那共產黨合作。越南的8月革命後,山玉明和杜斯木聯合起來,領導了同越南聯繫最密切的伊沙拉運動。

  山王明和杜斯木主張越柬團結共同抗法。他在越南的高棉人中招募支持者,並且得到越盟的支持和援助。1946年10月,山玉明在泰國加入了印度支那共產黨。杜斯木則於1946年底在柬埔寨加入了印支共產黨。以泰國為基地的巴春領導的伊沙拉委員會中的梅波,於1949年加入了印支共產黨。

  在伊沙拉運動中,領導著一個勢力較大的伊沙拉組織的達春雖然並不親共,但他領導的高棉人民解放委員會的11名成員中,有5人是越南共產黨人的親密盟友,其中4人後來加入了印支共產黨。實際上,該人民解放委員會一直受越盟和印支共產黨的影響。領導東南伊沙拉運動的高莫尼,早在1947年就加入了印支共產黨。所有這些伊沙拉領導人,後來都在自己控制的地區成立了地區解放委員會。

  柬越抵抗力量的這種聯繫,還為越盟的文件所證實。1949年旅柬越僑救國團的章程說,高棉和越南的革命組織「必須共同存在,互相幫助,交流創見和經驗,有助於兩個民族的彼此瞭解,切實實行棉越友好,在反對侵略柬埔寨和越南的法國殖良主義反動派的鬥爭中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起兩個民族的聯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