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西哈努克家族 | 上頁 下頁
二一


  1949年初,柬埔寨人民解放委員會改成了柬埔寨民族解放委員會,其目的據說是為了「排除那些被認為太親越盟的分子」,不過改組以後,在以達春為首的6名領導成員中,仍有3人是越盟的親密盟友:梅波、廖高莫尼和梅蒙,他們分別負責通訊、經濟和財政部門。由於作風專橫,在1949年7月的一次選舉中,達春被在曼￿建立第一個伊沙拉委員會的蔔見所代替。卜昆成了民族解放委員會的首腦。據法國的情報說此人是親越的,但人們對他的瞭解還很少。

  卜昆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試圖把所有的伊沙拉組織聯合起來,但未獲成功。1950年4月,廖高莫尼當選為柬埔寨民族解放委員會的主席,取代了蔔昆。

  進入50年代,由於越南戰爭形勢的發展,柬埔寨抵抗組織日趨成熟,革命力量日趨壯大,而越南和柬埔寨的抵抗力量之間的聯繫也更加緊密了。

  1950年3月,越南共產黨領導人黎德壽和越盟在南越的外交事務負責人阮清山,在柬埔寨與越南邊界的河山會見了越南和柬埔寨的抵抗運動幹部,共同討論如何促進柬埔寨的革命。山王明、暹亨、杜斯木等參加了會見。阮清山分析了柬埔寨的革命形勢。他認為柬的革命條件不成熟,首要的工作是傳播馬列主義和建黨。他說,柬埔寨的革命應服從越南的革命。他預言柬埔寨人只有沿著越南人開闢的道路,才能解放自己的同胞。這之後不久,高棉的抵抗運動領導人便行動起來。

  1950年4月17日,約有200名各抵抗組織的代表,在柬埔寨西南部舉行了「高棉抵抗力量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這次會議的決定,由山玉明在印支共產黨控制影響下的各地解放委員會的基礎上,建立伊沙拉聯合陣線。該陣線還成立了一個「人民解放臨時中央委員會」,相當於一個臨時政府。臨時中央委員會以山玉明為主席。3個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是姜薩馬、暹亨、杜斯木。他們均為印支共產黨成員。原來的4個軍區現劃為3個:東部軍區、西南軍區和西北軍區,分別由高莫尼、山玉明和暹亨領導。

  伊沙拉聯合陣線的中央領導機構為全國中央常務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主席是山玉明,成員包括姜薩馬、暹亨、杜斯木等。

  伊沙拉聯合陣線成立後不久,廖高莫尼領導的高棉民族解放委員會同聯合陣線進行談判,試圖加入該陣線。結果,這個第一個高棉伊沙拉委員會也加入了由印支共產黨控制下的伊沙拉聯合陣線。

  作為臨時政府的人民解放臨時中央委員會成立後兩個月,山玉明就宣佈柬埔寨獨立。這個臨時政府立即得到了越盟和老撾抵抗組織的承認。聯合陣線的伊沙拉武裝力量控制了1/3的國土。柬埔寨這時有40名高棉黨員和4名泰共黨員。

  1951年2月,印支共產黨召開了第2次全國代表大全。這次大會決定將黨的名稱改為越南勞動黨,因為該党的絕大多數成員是越南人。同時也決定幫助柬埔寨和老撾的革命者建立自己的黨組織。大會決議說:「由於印支和世界的新形勢,越南將建立越南勞動党,制定適合越南情況的政治綱領和章程。老撾和柬埔寨也將建立它們各自的革命組織以適應它們各自國家的條件。」

  1950年11月,高棉抵抗組織在越南北部舉行會議,以完善自己的組織。其他幾個印度支那代表也參加了會議。會上決定成立「印度支那聯合統一戰線」,號召三國抵抗力量進行密切合作。參加這次會議的柬方代表是暹亨,老方代表是蘇發努馮親王,越方代表為孫德勝。這次會議的重要決議是:「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的革命基本任務是驅逐法國侵略者和美國干涉者,以便實現老、柬的真正獨立」。不久,三國抵抗力量成立了「越棉老人民聯盟」,並成立了聯盟委員會,共同領導三國的抵抗運動。實際上在這個委員會中,越南人占統治地位。根據聯盟的決議,越盟軍隊進入了柬埔寨,同高棉伊沙拉武裝力量並肩作戰。

  1951年9月,高棉人民革命党臨時中央委員會成立,山王明任主席,杜斯木為副主席。該党擁有黨員1000人,仍接受越南人的指導,党的章程是用越文寫成再翻譯成高棉文,實際上是越南勞動党章程的簡寫本。

  越、柬雖然有了各自的黨組織,但越、柬混合的支部仍然存在,這些支部仍稱作「印支共產黨支部」。

  儘管越、柬、老三國的抵抗力量建立了聯盟關係,但伊沙拉聯合陣線的高棉部隊已達3500人,並且控制了全國2/5的地區。另外還有一批數目不詳的區、鄉遊擊隊,它們主要活動在貢布、戈公、磅清揚、馬德望和東北部的一些省份。

  1952年,柬埔寨的伊沙拉聯合陣線成立了一個「全國抗戰政府」,由山王明任主席,姜薩馬任副主席,統一領導全國的抵抗運動。這時伊沙拉軍隊已改編成高棉民族解放軍。

  到1954年日內瓦會議召開前,在整個伊沙拉運動中,儘管存在著對越南的敵視,但從總體來說,越、柬之間的合作是協調的。在整個印度支那,形成了統一的抗法戰場和統一的越棉老人民聯盟的指揮系統。這種協調一致的聯盟的作用,在具有決定性的奠邊府戰役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在那次戰役中,雖然主要戰鬥力量是越南人,但老撾的抵抗組織「巴特寮」堵住了法國向奠邊府增援的去路,而高棉的抵抗組織則切斷了法國的通訊線路。

  應該指出的是,這種聯合是建築在越柬力量懸殊、柬埔寨對越南的服從和柬党領導人多數親越的基礎之上的。

  同時,這種聯合的思想種子早在40年代就播下了。在1943年3月,印支共產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會議就提出黨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包括越老柬三國的「印度支那聯邦共和國」。直到一些老、柬人加入印支共產黨之後,該黨仍然堅持這個目標。這些高棉人民革命党的元老們,就是在這種「合作」、「聯盟」、「聯邦」的思想和綱領的指引下成長起來的,並成為這一綱領的實踐者。

  然而,正是這一綱領導致了後來柬埔寨抵抗力量和黨組織的分裂,以致再後來釀成了柬埔寨慘痛的歷史悲劇。

  ◎11 爭取獨立和日內瓦會議

  西哈努克始終想依照自己的方式去贏得柬埔寨的獨立,即以和平方式,不傷和氣地從法國手裡要回柬埔寨的主權,結束法國對柬埔寨的「保護」。然而民主黨人和伊沙拉武裝勢力則總是以過激的口號和行動,干擾、破壞和妨礙西哈努克的計劃。

  1952年,西哈努克解散了民主黨政府,自己親自接管政府權力。隨後又解散民主黨占統治地位的議會,並將其轉變成沒有任何立法權的諮詢機構。這一系列行動,使他清除了政治對手,排除了有礙他實施自己獨立計劃的一切干擾和障礙。這時,他莊嚴地向他的臣民保證,他要用3年時間實現國家的獨立,

  1953年初,西哈努克開始了他的「獨立十字軍遠征」。他以度假的名義前往法國。他之所以不採取正式訪問的形式,是因為他不願意給法國造成輿論上的壓力。他在回憶錄中說:「我不願意使法蘭西共和國政府為難,也不願暴露我的意圖,使人懷疑我正在向法國政府施加壓力。」他對法國政府的體諒,是完全符合當時西哈努克的行動計劃的。

  法國巴黎非常願意接待這位年輕國王。主人更善於為這位貴客安排度假,使他感到舒適愜意。國王下榻在美麗的拉納普勒。

  出乎法國政府意料的是,這位國王突然將私人度假變成了正式訪問,而且要同法國討論最棘手的獨立問題。這使法國人措手不及。

  西哈努克向法國總統樊高·奧裡奧爾寫了一封長信。信中表示:「柬埔寨一致強烈要求獨立。」隨信還附了兩個照會:一個是關於柬埔寨國內的不安全問題;另一個是關於軍事、司法、財政和經濟問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