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屠格涅夫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第十七章 一切如「煙」 同革命民主主義派斷絕關係後,屠格涅夫在國外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多,回俄國的次數越來越少。 1864年春天,波麗娜·維亞爾多在巴黎歌劇院舉行告別演出,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但這位女歌唱家意識到,她的歌喉已喪失了從前的魅力,她退出舞臺的時刻已經到來。維亞爾多夫婦憎恨拿破崙三世及其制度,離開了法國,移居到德國巴登—巴登,他們在這座風景如畫的小城城郊買了一所別墅。波麗娜·維亞爾多在這座別墅裡辦了一所歐洲最好的聲樂學校。 屠格涅夫在維亞爾多別墅的旁邊買下了一塊地,給自己蓋起了一幢私人住房。從此,屠格涅夫也在巴登居住了下來。 屠格涅夫為女兒和她那位上了年紀的家庭女教師在巴黎租了一套小小的住房,他常去看她們。1865年2月,女兒出嫁,做父親的熱忱地參加了女兒的婚禮,感到無比幸福。屠格涅夫對女婿印象很好,認為他漂亮、善良而又能幹,他覺得他的女兒會得到幸福,因為新婚之家在物質上是有保障的:菠莉娜(屠格涅夫的女兒)得到父親一份富裕的嫁妝,她丈夫加斯頓·勃留艾是一家玻璃廠的廠主。不久後,屠格涅夫有了外孫們。屠格涅夫本人從未嘗到過家庭幸福,他特別熱切地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幸福。然而,生活無情地欺騙了父女倆。加斯頓破產了,並且揮霍了妻子的所有嫁妝。夫妻之間不和,美滿的家庭被徹底破壞。菠莉娜帶著孩子,沒帶任何財物,離開丈夫跑到瑞士。屠格涅夫雖然已經年邁蒼蒼,病情嚴重,仍然盡可能資助她,幫助她躲藏起來,甚至臨死也沒能見她一面。 巴登以礦泉療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而聞名,這裡的寫作環境很好。但屠格涅夫長期以來寫作不順心,同《現代人》的破裂,同赫爾岑、奧加遼夫等的分歧,與「第三十二號訴訟案」的牽連,一些報刊對《父與子》的猛烈抨擊,這一切都使作家的心靈受到了創傷。同時,在思想上他也極其彷徨,面對俄國繼續發生的激烈的思想鬥爭,他難以決斷該何去何從。 他離開了革命民主派,卻又不願與反革命陣營同流合污。他竭力想在他不贊同的革命思想和他憎恨的農奴精神之間,尋找某種中間路線。 在這種情況下,屠格涅夫的寫作速度大大下降了。 從前,在短短的時間裡——1855年到1861年——他創作了4部優秀長篇:《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中篇和短篇;可是現在,從1862年直至1867年底,他只創作了幾個短篇和一個長篇《煙》。這些作品充滿濃厚的悲觀主義,證明了屠格涅夫在這一時期所經受的思想危機。 《煙》是作者于1865—1867年之間寫於巴登-巴登。小說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巴登,然而作品描寫的中心卻是俄羅斯人和農奴制改革後幾年俄國生活中的問題。 小說重點描寫了聚集在巴登—巴登的俄羅斯貴族,他們的中心是一個將軍小團體。屠格涅夫對構成俄國專制制度支柱的這些人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準確地擊中了要害。屠格涅夫說:「《煙》中的將軍們我寫得很成功,準確地擊中了要害。您知道,在《煙》出版的時候,那些真正的將軍們非常生氣,有一天晚上,在英國俱樂部裡,他們本來已準備好要集體給我寫一封信,想把我從他們的社交圈子裡開除出去真了不得,對我來說,要是真能得到這樣一封信該是一件多大的喜事!我會把它鑲在金框裡掛在牆上呢!」 小說的主人公李特維諾夫是作者筆下的理想人物。 他不是個堅強而勇敢的當代進步英雄人物,也不是革命民主派,他不過是個貴族自由主義者。他主張逐步改良,但是由於性格軟弱,遇事優柔寡斷,不但在改良社會方面毫無成效,而且在個人的愛情生活方面也徹底失敗了,所以感到浮生如夢,「好像一切都是煙,他自己的生活,俄羅斯人的生活,人類的一切都是煙」,小說具有濃厚的頹廢情調。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