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屠格涅夫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1855年11月末,托爾斯泰從克裡米亞的戰場回到彼得堡,住在屠格涅夫家裡。屠格涅夫很欣賞托爾斯泰,在朋友面前誇他是個討人喜歡、最具獨創精神的出色的人。屠格涅夫就像慈父一樣愛著托爾斯泰。 兩人在一起,參加文學晚會,去象棋俱樂部吃飯、看戲,或參加業餘愛好者音樂會。屠格涅夫把托爾斯泰引進了彼得堡的文學界和新聞界,介紹他認識了很多作家,並幫助他熟悉當時俄羅斯文壇上的一切優秀和先進的東西。 屠格涅夫把他個人生活中所愛戴和敬仰的一切都介紹給托爾斯泰。在他的影響下,托爾斯泰興致勃勃地研究起別林斯基的論文,而以前他是完全不把它們放在眼裡的。屠格涅夫把斯坦凱維奇的書信集寄給了托爾斯泰,年輕的托爾斯泰對斯坦凱維奇發生了濃厚興趣,對其評價很高。又是在屠格涅夫的幫助下,托爾斯泰對赫爾岑的創作和他個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因此可見,同屠格涅夫的友誼是年輕的托爾斯泰生活中的一件極為重要的事。 但是,兩人年齡的差異、天性的迥然不同和觀點的對立影響了兩人建立赤誠相見的關係。托爾斯泰生性執拗、坦率直爽,提問題毫不折衷,一句話就能傷透別人的心。而屠格涅夫態度溫和謙遜,跟多數人都能和睦相處,但同托爾斯泰爭論起來,也常常大發雷霆,氣喘吁吁,聲音變得又尖又細。 在政治思想上,屠格涅夫是站在貴族自由主義立場上。托爾斯泰回避政治,他反對革命民主思想,也厭惡自由主義的溫和與膽怯,討厭自由主義者那些華而不實的詞藻。因此兩人之間就發生了誤會和爭吵,有時是短暫輕微的,有時則經久難消。 但是,不管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爭吵和衝突,他們的關係並沒有終止。屠格涅夫無論在俄國,還是在國外,都堅定地宣傳托爾斯泰的作品,並甘願承認這位新秀的領先地位,認為俄羅斯文學的第一把交椅應當屬托爾斯泰。而托爾斯泰則在給屠格涅夫的信中說:「我記得我在文學上的名望全靠您的栽培,我還記得,您多麼愛我的作品和個人。關於我,您可能也會有同樣的回憶,因為有一個時期我是真誠地愛過您的。」 兩個偉大俄羅斯作家的友誼是坎坷、複雜的,但卻在年復一年地鞏固起來。 《羅亭》發表後,引起了許多爭議。 《祖國紀事》的評論家杜迪什金認為羅亭不是新的典型形象,而是俄羅斯文學以前的「多餘人」奧涅金、畢巧林的翻版。 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現代人》上發表文章表示不同看法,說羅亭同奧涅金、畢巧林是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人物,他們彼此形成鮮明的對照,並高度評價羅亭是一個完全忘了自己,全身心都奉獻在公共利益上的熱心人物。 涅克拉索夫在評論中,揭示了這部作品的深刻思想意義,並評價羅亭這個人物,「雖然有許多弱點,但卻茁壯有力;雖然有許多缺陷,但卻令人神往」。 他相信屠格涅夫「開始了一個新的活動時期,他的天才獲得了新的力量;他會給我們寫出一些好作品來的,它們將被公眾認為是果戈理之後我們新文學中首屈一指的、意義更為重大的作品」。 《羅亭》為屠格涅夫後來一系列優秀的小說打下了基礎。從此,屠格涅夫開始了一條不同于《獵人筆記》的嶄新的創作道路,並逐步走向高峰。 1856年,《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共分三卷出版。這個內容豐富的文集,對作家的創作進行了一次總結,具有很大的意義。同時在俄羅斯文學生活中,也是一件大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