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屠格涅夫 | 上頁 下頁


  普希金是他們崇拜的偶像,但奇怪的是他們既崇拜普希金,又讚美別涅基克托夫的工體詩。但是,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對別涅基克托夫的庸俗文學給了堅決的打擊,這打開了屠格涅夫的眼界,使他看到了別涅基克托夫創作的實質。過了一段時間,他就不再讀別涅基克托夫的作品了。別林斯基的名字從那時起就深深地印入了青年時期的屠格涅夫的腦海中。屠格涅夫當時也沒想到,後來他同偉大批評家的個人交往在他一生中竟會起到巨大的作用。

  1936年,他看了果戈理《欽差大臣》的首次演出,這次演出轟動了全彼得堡。雖然當時的屠格涅夫還沒有能夠透徹理解這一事件的全部意義,但該喜劇確立的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創作手法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暫時潛藏在他的意識深處,為他未來的現實主義創作做好了準備。

  《國民教育部期刊》登出了屠格涅夫的第一篇鉛印作品,是批評安穆拉維約夫的《聖地紀游》的文章,那時他還不滿18歲。該文章發表後,他主要寫些詩歌、長詩,翻譯莎士比亞的《奧賽羅》、《李爾王》,拜倫的《曼弗雷德》,他自己很不滿意這些譯作,以後就把它們銷毀了。

  屠格涅夫經常參加普列特涅夫教授家裡的文學晚會,認識了一些當時有名的文人。有一次,他剛到教授住宅的前廳,碰到了一位正在告別的客人。屠格涅夫不認識這個人,他中等身材,聲音洪亮。屠格涅夫只來得及看清他的一口潔白的牙齒和一對靈活的眼睛。

  這就是普希金,屠格涅夫一向崇拜的神仙般的人物。

  在一切都弄清楚以後,屠格涅夫覺得非常懊悔。

  屠格涅夫再次看見普希金,是在1837年初詩人逝世前不久的一次音樂會上,那是詩人一生中最痛苦、最困難的時期。「他站在門旁,倚在門框上,雙臂交叉在寬闊的胸膛上,帶著一副不滿的神態不時地望著四周。我還記得,」屠格涅夫後來回憶說,「他的黝黑的、不大的臉龐,他的非洲人的雙唇,露出的一口潔白大牙,下垂的連鬢鬍子,一雙黯淡的黃眼睛,高額角下幾乎沒有眉毛,一頭捲曲的頭髮」等過了幾天再見到普希金時,他已經躺在棺材裡了,屠格涅夫不由地自言自語地重複:

  「他躺著一動不動。」

  「他的寬廣前額顯得古怪的苦痛。」

  也是在普列特涅夫家的那次文學晚會上,屠格涅夫見到了詩人柯爾卓夫。當時他穿著一件舊式的長禮服,謙遜地坐在一旁,兩眼流露出大智大慧。他拒絕了主人讓他朗誦自己詩作的請求。將近半夜時分,客人幾乎全都已經離去,屠格涅夫送詩人回家。一路上,兩人交談著,屠格涅夫問他為什麼不肯朗誦自己的詩歌。柯爾卓夫懊惱地回答:「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即普希金)剛走出去,而我就去朗誦!饒了我吧!」

  這些話充滿著對普希金的敬仰。

  1936年,屠格涅夫在彼得堡大學畢業,獲得「優秀生」稱號。屠格涅夫沒有就此罷休,因為他決心再聽一次三年級的許多課程,而且再度參加考試。

  1837年10月,經過頑強的學習和複雜的大學考試,他取得了副博士學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