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泰戈爾 | 上頁 下頁
四一


  §第五節 音樂和繪畫的才能

  從與音樂的接觸中,我找到了心靈難以接近的最高主宰。

  泰戈爾喜歡欣賞音樂,而且把這看作在追求最高實在過程中的最高獎賞。他將美的感受看得高於純分析的推理。在各種不同的美的享受中,音樂所提供的享受是最完美的。從這個意義上,才能解釋王爾德·佩特的著名論斷:「一切藝術皆以音樂為指揮。」泰戈爾曾向一位朋友承認,在他深為激動時,本能的反應是在音樂方面,而不是在詩歌方面,儘管他主要以詩人享名遐邇。他有一句常被引用的警句:「神敬重我的工作,但他喜愛我歌唱。」

  有時,泰戈爾不僅把音樂作為藝術上的體驗,而且作為一種表達手段,將音樂置於其他藝術之上。人的內心感受,詞語常常難以暢達,唯有音樂才能表現。

  羞怯的心靈難以傾吐的話語我為她披上音樂的衣裝去表達。

  他有時感覺到,通過音樂,比通過詩歌更能有力地抓住聽眾,他甚至大膽預言,從吸引觀眾的魅力來看,子孫後代對他的音樂作品的尊重將超過他的文學作品。這一預言已經完全應驗:不僅是孟加拉,全印度都已承認泰戈爾的歌曲。

  羅賓德拉調式作為印度音樂中的准古典調式之一,已經得到公認,與旁遮普的塔巴調,或勒克瑙和巴拉納斯的土姆瑞調一樣,泰戈爾音樂作品的意義超越了地域的限制。

  泰戈爾寫有兩千多首歌詞,其中絕大部分由他自己譜曲。他的侄孫南德拉納特有敏銳的聽力,而且受過全面的樂理基礎訓練。當詩人哼起一首在他心中就要成形的歌曲時,迪南德拉納特便把曲調記錄下來。

  泰戈爾音樂的形成因素,首先來自泰戈爾家庭環境,這一環境使他從孩提時代起在無意之間對音樂產生了愛好;其次是西方音樂,尤其是他在英國留學期間所受到的音樂方面的影響;還有印度北部古曲音樂傳統的長期薰陶;最後,則是形式多樣的民間樂曲,特別是具有孟加拉風味的宗教流行樂曲。

  音樂作品的大量創作,表明了泰戈爾涉獵的範圍極廣。一個人的作品如此之多,令人驚奇。1878年,他與哥哥薩迪延德拉納特同住在瑪達巴德期間,便開始為自己寫的歌謠譜曲,當時年僅17歲。3年後,他將歐洲的一些曲調運用於他的劇作《蟻垤仙人的天才》中。在以後的幾十年,繼續進行音樂創作。

  他以寫歌劇開始,60年以後,意味深長地以創作舞劇結束了音樂生涯。這樣,在音樂與同屬一類藝術的舞蹈、戲劇之間保持了延續不斷的聯繫。在內容方面,人生的世態炎涼,大自然的萬千氣象,無不反映在他的樂曲裡。從巴德瑪河、恒河上擺渡的艄公,到井邊汲水的姑娘,種稻子的農婦,浪跡四方的歌手,飛梭走線的紡織娘,詩人在凡人瑣事中聽到了生命的樂章。

  羅賓德拉的歌曲讚美了春天和雨季,詠唱了與這些季節相聯繫的小鳥、鮮花和樹叢。人心靈中的種種感覺與激情在這些樂曲中都有表現:愛國主義,宗教信仰,人在面臨宇宙的奧秘奇觀時所產生的驚歎,感思,希望,尤其是愛,各式各樣的愛:母性的,夫妻間的,浪漫的,朋友間的,神秘的,都以各種方式表現在他的樂曲之中。

  泰戈爾的音樂天才是罕見的。即便風格接近古典拉加曲,泰戈爾的音樂作品,也以其具有詩歌的特色而顯得不同凡響。在中世紀,印度產生過集音樂與詩歌兩方面的才能于一身的天才:闍亞提婆,蘇爾達斯,米拉拜,阿米爾·庫斯洛,等等。但若要論在音樂與詩歌兩者的結合上所產生的影響,還是泰戈爾較為顯著。在聽了同時代的一些著名歌手演唱後,他發現,從文學的標準來衡量,那些歌詞不是晦澀難懂,就是極其平庸。泰戈爾的重大貢獻在於:使音樂與詩歌再度結合起來。他的一位弟子兼合作者指出:「泰戈爾詩作的結構,准押韻與韻律,元音、輔音的恰當調配,開頭、停頓和結尾都是與樂曲諧調一致的。詩的含意總是襯托出音樂的寓意。在他看來,歌詞是離不開樂曲的,二者密不可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