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泰戈爾 | 上頁 下頁
二〇


  劇本充分表達了一種進步的政治立場,也表現了劇作家崇尚自由、支持正義和讚美犧牲精神的思想。也充分表明了他以作品來歌頌造福人民的進步人物的人民性傾向。

  這部劇作為我們研究泰戈爾政治思想提供了形象的詮釋。它像一段耀眼的彩錦,織進了他的各種思想與見解:對帝國主義統治機器的憎恨,對褻瀆了科學的聖師而為暴力與壓迫者服務的技術的蔑視,對種族歧視和依靠剝削其他民族而養肥自己的無恥行徑的憤怒,對通過劇中小學教師的形象所代表的殖民地教育制度的揶揄嘲笑,對自由的崇高的信念,對一切能使生活變得更美好的事物的歌頌,對自我犧牲高貴品質的讚美。它們是那麼豐富而鮮明,在劇情進展中令人振奮。

  《摩克多塔拉》在藝術結構方面也獨具風格。泰戈爾在這個劇本裡嚴格遵守了希臘古典劇的時間與地點的統一。它沒有妨害主題的過多的枝蔓和突發事件,它利用機器恫嚇的工業文明背景,但作為恐怖象徵殖民主義者窮凶極惡的控制手段,而巍然矗立那些信徒、叛逆者、理想主義者、暴君、幫兇、奴才以及充滿了幽默與機智的普通的男男女女不斷地來來去去。正是這些路邊的議論和爭辯裡,作者找到了廣闊的諷刺與歌頌的領域。劇情的大部分時間被這些旁觀者佔據了,主要人物的活動並不多,人們只能從旁觀者的心理反應上得到啟示,而看不到什麼戲劇在真正發展。但是崇高而偉岸的戲劇形象——濕婆大神或者說真理對於邪惡的憤怒的監視,以及魔克多塔拉衝破羈絆的狂瀉奔騰,又自始至終吸引著人們鼓舞著人們。

  可以說,出家人塔南喬耶是劇中主要人物之一。

  他也是1909年泰戈爾所寫的另一劇本《贖罪》裡的主要人物。作者似乎對他特別喜愛,又讓他走進《摩克多塔拉》,連姓名、對話和所唱的歌詞都一字未改,而他恰好是作者心目中倡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甘地的形象。戲劇與生活從形象的意義上確實有著微妙的聯繫。

  §第三節 詩歌創作的鼎盛狀態

  作為一位傑出的詩人,泰戈爾一生寫下了50餘部詩集,其中8部是英文散文詩集,5部是孟加拉語散文詩集。1913年,詩人以散文詩集《吉檀迦利》

  獲得了諾貝爾獎。泰戈爾的散文詩,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至今仍擁有眾多的讀者。1915年在曾對五四運動和現代革命文化運動起過重要先導和催生作用的《新青年》上最早介紹的泰戈爾作品,也是散文詩《吉檀迦利》。在我國翻譯最多、影響最大的也還是他的散文詩。可以說,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泰戈爾的名字是詩歌和詩人的同義語。

  印度近代意義的散文詩肇始20世紀初。而泰戈爾正是印度散文詩的開拓者。東方的散文詩受西方影響,但又有東方的民族傳統;而東方散文詩反過來影響到西方散文詩創作的,還要首推泰戈爾的作品。泰戈爾是印度民族詩體的繼承者,又是新詩體的開拓者和創造者。他對散文詩的探索,是從1912年把自己的幾部孟加拉文詩集選譯成英文《吉檀迦利》開始的。翻譯時,他拋棄了原文的格律,把詩譯成散文,卻保留了詩的情韻。它的成功促使詩人以同樣的方式翻譯出版了七部英文散文詩集,影響遍及世界各國。

  翻譯英文散詩的巨大成功,使泰戈爾更加堅定了走一條獨持的創作之路的決心。隨即他便開始用孟加拉文創作散文詩,「不保留詩歌格律明顯的抑揚頓挫」,「賦予孟加拉散文以詩的情韻。」

  給孟加拉文散文詩賦予美的形式、美的光彩。

  英文散文詩和孟加拉文散文詩1919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泰戈爾開始用孟加拉文寫作散文詩。詩人的一位友人曾經在回憶錄中談到,當泰戈爾聽到英國軍隊鎮壓旁遮普的阿姆利則城的群眾,並實行軍事管制的時候,「他內心的痛苦如此之強烈,致使他病倒了。醫生命令他臥床休息。有一天晚上,他叫我第二天不要去看他,可是第二天一大早我還是去了。當時太陽還沒有升起,我看到他正坐在桌邊。原來他一夜都沒有睡覺,剛剛寫完給英國總督的一封信。他在這封信中抗議這種殘酷的鎮壓,並聲明放棄爵士稱號。信寄出之後,泰戈爾就完全恢復了健康,而且覺得自己更加富有生氣。就在那一天,他開始創作最優美的散文詩,後來都收在《隨想集》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