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泰戈爾 | 上頁 下頁 |
一一 |
|
《戈拉》 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戈拉》是泰戈爾的一部最長的小說,它描繪了人物之間以及家庭內部的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其間交織著當代印度某些重大的社會和政治問題。小說中的事件都是具有特定的時間和區域性的;它們發生在19世紀後半葉,也就是在叛亂事件的25年以後。地點是在加爾各答和孟加拉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鄉村裡。作為一部長篇小說,它的背景廣闊,事件紛繁。即便是次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頗具功力的,它們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它們看起來就像主要人物一樣。小說對這些次要人物著重刻劃它們顯著的性格特徵。連同其他描寫,包括環境色彩、人物關係的描繪,使這部小說具有一種史詩般的宏偉氣魄。 這部小說在印度現代小說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這樣說,即使泰戈爾只寫了《戈拉》這一部作品,沒有創作其他的長篇和短篇小說,他作為現代印度首屈一指的小說家的地位也是無可置疑的。 作為一部文學名著,它能夠滿足各種文學修養層次的讀者乃至批評家對藝術性的苛求。出色的人物刻畫;一個自始至終勾起讀者懸念的故事;流利酣暢的筆調中時時流露的詩一般的描述,以及令人折服的真實性,撼人心魄的巨大的人物和社會歷史的命運感。《戈拉》 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教派等方面的爭端。與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中那些揭示俄國的社會狀況、社會問題的章節具有時代特徵一樣,《戈拉》 對上述問題的思考也反映了那一時代的特徵,它們有著一種不容曲解和懷疑的真實性。從某種比擬的意義上,這部小說堪稱印度的《戰爭與和平》。 古爾·莫漢,也就是戈拉,是小說的主人公,他熱愛自己處於苦難的祖國,強烈地憎恨那些奴役者。 他們是把統治視為天經地義的外國殖民主義者。戈拉曾在軍糧供應部門任職,這時雖然仍和家人住在一起,但幾乎已成為克利什那達雅爾先生的兒子。克利什那達雅爾這時已經是一個禁欲主義者,他年輕時曾恣情取樂,甚至違背教規大吃酒肉。但他現在過著一種恪守戒規的老派婆羅門的儉樸生活,身穿苦行者的黃色長袍。他的妻子安南達摩文雅嫺靜,很愛自己的孩子,善於操守家務。 戈拉的兄長馬依姆在政府財政部供職。他具有一種看似矛盾的價值觀念和處世哲學,他痛恨英國上司,私下常詛咒他們,但在機關裡卻俯首聽命,甚至阿諛奉承,確保自己既得利益。他相信,對於一個印度人說來,用謊言矇騙外國老闆是合理合法的,只要不被人識破。而對待上司則是另一回事,因為上司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馬依姆有個女兒,名叫莎希,她是個愛國正直的姑娘,已與戈拉的朋友賓洛耶訂婚,婚約還沒有正式公諸於眾。 莎希的未婚夫賓洛耶為人誠實,他具有良好的教養,收入體面。他獨自住在一所租來的房子裡。他父母雙亡,便把一個叔父看作自己的保護人,但他心靈與良知上的真正保護人是戈拉。他們二人自幼同窗,感情深厚。他們幾乎每天都在一起,至少也要見面談論一番。賓洛耶不僅愛戴自己的朋友,而且敬佩他的力量、誠摯、勇氣和學識,他為朋友感到驕傲,稱戈拉為「印度之自我意識的化身」。但他並不完全贊同戈拉的觀點,他也是個有知識,有頭腦,能獨立判斷事物的優秀青年。但戈拉的人品坦誠高尚,闡述自己的觀點時又是那麼雄辯,結果賓洛耶的反駁往往顯得十分虛弱,很難成立。 還有一家人平時同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同一條街上,離賓洛耶的住處不遠,有一位名叫帕勒希的老先生,住在一所破舊的房子裡,生活節儉,卻享受著無倫之樂。帕勒希先生是梵社的虔誠信徒,一度與克利什那達雅爾有過很深的交情。但隨著時光的推移,兩人在宗教信念上的歧見愈益明顯,終於分道揚鑣。 帕勒希先生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拉凡雅性格文靜,而小的一個——洛麗塔卻潑辣剛強。洛麗塔篤信婆羅門教義,然而在生活習慣乃至穿著打扮上卻是現代派。 帕勒希先生的妻子拉塔桑達裡,人們總是簡稱「絲拉塔」,是一位能幹的現代主婦,她贊助丈夫的自由民主見解。除了親生的兩個女兒以外,這對夫婦還有兩個過繼來的孩子:一個是拉達蘭麗姑娘,老倆口為她取了一個時髦的名字叫蘇恰麗達,另一個是蘇恰麗達的小弟弟薩迪斯。蘇恰麗達和洛麗塔一樣,是一位活潑的摩登姑娘,受過良好教育。當家庭和梵社裡經常發生對宗教、社會問題的爭論時,她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蘇恰麗達深愛自己的養父,而怕勒希也感到自己對蘇恰麗達比對親生女兒還要親近。薩迪斯是個早熟的小學生,喜歡說一些不著邊際的傻話,但卻是一個「乖孩子」,他很容易和人交上朋友,同幾個姐姐也很好地相處。這是一個總是在爭論什麼的和睦家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