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泰戈爾 | 上頁 下頁


  1881年,20歲的泰戈爾回到了加爾各答,和哥哥一起住在蘇德大街。就是在這裡,他經歷了一件奇事,或許只能說是一種幻覺。一天清晨,他一大早起來就信步走到陽臺上,看見太陽從大路盡頭的一片樹林後面冉冉升起。泰戈爾經常如醉如癡地觀看日出。可是這天的日出整個景象異乎尋常,它強烈地感染著他,打動著他。他感到好像宇宙萬物都驟然間獲得了新的含義。事過很久,他在回憶錄裡寫道,「美麗而歡快的波浪」,「好像要把我整個吞沒似的」。

  這種景象接連出現四天。他立即把這一幻覺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瀑布的覺醒》。在詩中,他歌頌了自己精神上感受到的自由與歡樂。接下來他又寫了一些情調同樣輕鬆愉快的詩。這些詩都收在詩集《晨歌》裡,這本詩集通常被看作是他開始成為第一流詩人的標誌。詩集受到了包括般金查特吉在內的一些重要的文學批評家鑒賞家的重視。

  在《晨歌》裡,我們看到了自然生動的破曉的景色以及它那美妙悸動的時刻:晨曦逝去,轉瞬間陽光普照。在開卷的第一首詩裡,詩人責備自己在幻想的世界裡生活得太久,表示決心要結束他的孤獨狀態。

  在第二首詩《瀑布的覺醒》中,詩人的諾言便兌現了。

  這首詩標誌著泰戈爾文學生涯的一個轉折。他的心就像凍結的冰川,遇到太陽便融化了,變成澎湃奔流的瀑布。象徵著新的充沛的生命衝動和創作衝動的瀑布從睡夢中驚醒,它載歌載舞,一瀉千里,從位於崇山峻嶺的家鄉來到山腳下那綠草如茵的峽谷。整篇詩歌是對生活——一種新發現的生活,一種充滿了歡樂與活力的生活——的讚美。他的愉快的心情抒發得那麼自然,人們如果知道這首詩是他在一次神奇的經歷之後情感突然爆發而寫成的,是不會感到奇怪的。詩人在他的《回憶》裡這樣描述這次經歷:「一時間,宇宙之光穿過阻擋它的層層愁雲湧進我的心田。同一天,《瀑布的覺醒》便像一座瀑布一樣出現在我的心底。」

  因此,《瀑布的覺醒》也是詩人的覺醒。

  這時的泰戈爾內心充滿憧憬,詩人歡唱著晨歌。

  《晨歌》集的詩篇裡,充滿了重新發現世界的感情。

  這種重新發現,主要是通過與詩人心靈契合的大自然,而不是通過人類生活的社會獲得的。

  泰戈爾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在童年,我與大自然曾經有過親密而深透的思想交流後來閃現出最初的青春熱情,心靈要求得到自身的地位。與外部世界的這種自然的和諧一致被打斷了。精神被束縛在這個內部世界之中。突然間,禁錮之門打開了,我重新發現了在童年失落的東西。事實上,我在《晨歌》中所發現的世界比我失去的世界更加豐富,更加充實。

  我們注意到《晨歌》裡包含著一些支配著或兆示著泰戈爾的世界觀的思想和傾向的奇怪預言。泰戈爾平時常常閱讀科學讀物,研究宇宙的廣褒和太陽系產生于原始星雲等現代科學理論。在《演變—維持—死亡》這首詩裡,這些科學思想和成果與古代印度的神話——實在的三方面——結合在一起。詩一開始描述造物主梵天在太虛中沉思冥想。他幡然醒悟,高唱著創造的讚歌,在太空填滿了遠古時候的熊熊燃燒的物質。經過了數不清多少個世紀,這些燃燒著的星雲不停地旋轉,直到毗濕奴吹起法螺,宣告生命的誕生,火球開始冷卻,地球把自身從宇宙的其他天體分離出來,美和善出現了。生命在繁衍,經過漫長的時間,它們感到了生存的樂趣。後來,一種厭倦情緒出現在所有生物的身上。濕婆——破壞之神,睜開了他那火焰熊熊的第三只眼睛。銀河,包括數以百萬計的太陽、月亮和星球逐漸分崩離析,所有的生物又蕩然無存。

  這是一首令人敬畏的詩歌,傳達了印度對時間的傳統看法:時間是輪回的,而不是直線的,它描繪了宇宙變遷和人類感應的壯美景象,其中宏偉的交響詩般的音樂旋律和撼動神靈的青春熱情是它的藝術魅力所在。

  描寫猛烈爆炸的宇宙壯觀景象的詩,並不多見。

  《晨歌》中更多是平和優美的詩。在《回聲》這首詩裡泰戈爾歌頌了使宇宙萬物和諧一致的韻律的作用,這一作用在美中找到了最高的表現形式。兩個主題在詩中和諧交融。創造與破壞本身是一個單純的韻律的兩個方面,它們在詩行中延伸。這種信念在《永生》和《永死》兩首詩中也鮮明地體現出來。它們是相互補充的。死並不是生命的盡頭,而是自我新生的必要手段,它們在一起維持著這一宇宙的韻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