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泰戈爾 | 上頁 下頁
三四


  1927年7月,泰戈爾再次啟程訪問東南亞的諸國,這已經是他年過六旬的生命裡第九次的出國旅行了。他所到之處,無論是新加坡、馬六甲和吉隆坡,還是怡保、太平和檳榔嶼,無處不受到熱情的接待。在前往印度尼西亞的船上他寫下了一篇讚美爪哇島的長詩。在對爪哇島和巴厘島進行訪問時,那裡迷人的歌舞劇和動人的傳統文化藝術也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之中。

  泰戈爾對印度尼西亞的訪問,使得兩國之間中斷了幾個世紀的文化交流得以恢復,而且兩國之間的留學生交換也由此開始。此外,爪哇的蠟染技藝也是因為這一次的旅行而首次輸送到和平之鄉桑地尼克坦,並逐漸傳至印度的其他地方。對那裡的陵廟建築、群島風光、居民的熱情,以及那裡與自己的祖國印度的文化親緣,都使泰戈爾難以忘懷這次印尼之行。離開印度尼西亞這個島國不久,他又將訪問的歡愉寫在了動人的詩篇《薩格利卡》中。歸途中,他還在泰國作了幾天的訪問,所到之處都進行了演講,也受到了當地各界人士的熱情歡迎。在曼￿大學,他還作了以教育為題的演講。這一年年底,由於泰戈爾要在12月裡主持和平之鄉一年一度的慶祝例會,所以他結束了這次東南亞的宜人旅行。

  1928年,泰戈爾收到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邀請函,請他前去演講,於是他準備再次踏上出國訪問的旅途。不巧的是,詩人在馬德拉斯就病倒了,在當地休養了一段時日後他乘船來到錫蘭,希望在那裡恢復健康再前往歐洲。然而在科倫坡休養的10天裡,他的身體狀況並沒有明顯的好轉,所以他決定暫時放棄這次訪英旅行,又返回了印度。

  應老朋友的邀請,泰戈爾來到班加羅爾繼續休養,在這3周短暫的時間裡,詩人的創作從未停止。他不僅續完了去年開始創作的長篇小說《交流》,還創作完成了另一部長篇小說《最終的詩篇》。令人驚異的是,這兩部風格迥異的長篇力作,是泰戈爾在同一時期創作的。《交流》是1927年泰戈爾開始構思的長篇小說中的第一部。他本想寫一部家族小說巨著,但小說在創作過程中有了改變。在他完成第一部後,由於種種原因,他決定放棄創作這個宏偉巨著的計劃,所以目前我們所見到的《交流》,只是這本未能完成的宏篇巨制中的第一部。

  小說的情節圍繞庫姆蒂妮和她的丈夫摩多休頓展開。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庫姆蒂妮,自幼受到舊式家庭的薰染,珍視名譽、自尊和教養勝於重視財富甚至生命本身。她美麗善良,又溫柔隱忍,但是外表的柔和沉靜並不能掩蓋住她內心的尊嚴與自重。她的丈夫摩多休頓則是一個典型的暴發戶,作為新興的實業家和擁有百萬家財的企業巨頭,他精力充沛,極富開拓進取,但性格粗魯而專橫,視金錢為萬能之物。

  性格與教養的不同使這對夫妻之間漸漸起了衝突:冷漠無禮的摩多休頓,把自己可愛的小新娘僅僅當做一件自己以金錢、武力奪取的附屬品,認為她就像自己開的一家商號似的,理所應當地該歸自己控制。而庫姆蒂妮因為沿襲家族觀念以及受印度教傳統的影響,努力讓自己成為標準的賢妻良母。但是一次次的爭執過後,庫姆蒂妮心中的叛逆精神覺醒了。而摩多休頓也逐漸困惑地發現,他可以控制妻子的肉體,卻無法控制她的自由心靈和不羈的個性。

  《交流》這部小說中,那些細膩生動而又趣味無窮的心理描寫是最引人注目的。而這種心理刻畫在丈夫對妻子態度的微妙變化之中展現得最為動人。開始,丈夫對妻子的無禮、幾近冷漠與粗鄙,然而後來這個常為小事就發怒、折磨別人的摩多休頓,卻由於妻子堅決維護自己獨立人格的抗拒漸漸對自己喪失信心。後來,倒是他對妻子生出柔順之情和敬畏之意,而這些令他困窘,因為這些可是他從來沒有在生活中遇到過的,他更不明白這是怎麼產生的。

  其實,《交流》這部小說也有著時代的特徵和印痕,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印度近代社會中錯綜複雜的矛盾即寧可失去財富,也要維護尊嚴、教養和傳統舊式望族與追逐金錢、權力、利己的新貴之間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的激烈衝突。

  泰戈爾以多年的處世經歷形成的冷靜從容而又細緻周詳的目光觀察著生活,孕育出一部反映變化紛壇時代的《交流》;與此同時,他心中的詩情依然蓬勃旺盛,又創作出一部其中約有一半是詩的長篇小說——

  《最終的詩篇》。

  這部有關青年人的小說立即成為孟加拉的暢銷書。毫無疑問,它是一部極富抒情意味的作品。印度的評論家都認為《最終的詩篇》是一部無與倫比的傑作。由於它那詼諧而又妙趣橫生的對話、富有詩意的場景、快速變換的節奏,令當時的孟加拉青年為之傾倒。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受過現代教育的孟加拉青年知識分子的故事。他生長於加爾各答一個高度歐化的家庭,曾留學英國,在牛津大學接受了現代教育,歸國之後專心一意地從事著律師工作,前程遠大。牛津大學的教育也給了他種種與眾不同之處:他喜歡奇想;他渴望改善國家目前不太遂自己心願的狀況;渴望獨創。但是,他突然遇到了一位與自己性格迥然相異的姑娘。使一切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姿容秀麗的姑娘是大學校長的女兒,她雖也受過極好的教育,卻從不嘲弄別人的無知。她儀態優雅,感情深沉細膩,充滿愛心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一向慣於在社交界中與小姐們做愛情遊戲的他,無比傾慕這個女孩,並且在兩人開始戀愛之後,他竟驚異地發現自己的身上原來也隱藏著真誠美好的情感。

  可是,這種真誠的內心體驗和他多年來形成的種種習慣截然相反。

  她與他水火不容,以至於他在感到驚喜與幸福的同時,卻又無比惶惑和感傷,因為他違背了自己的個性。善良敏感的姑娘也意識到,他愛的人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他塑造出來心中的偶像。於是,為著避免悲劇的發生,她決定毀掉兩人的婚約,給他自由。姑娘最後只給他留下一首感情深沉、動人心扉的詩,然後便像腳步聲一樣,永遠從他的生活中失去了蹤跡。

  《最終的詩篇》的敘事散文中織入了美妙的詩篇,泰戈爾圓熟、新穎的創作技巧,再加之長盛不衰的愛情主題和小說機智、抒情的筆觸,使得這部小說具有動人的魅力。

  第二十三章 詩與畫

  《最終的詩篇》這部小說在1929年出版,使泰戈爾眾多的同時代人為之讚歎不已,他們請求詩人編寫一部他自己的愛情詩集。勤奮不息的詩人於是在當年就創作出版了愛情詩集《摩福阿》,那些充滿真誠的感情與青春活力的愛情詩篇,給讀者以無上的感動與享受。

  摩福阿,又譯瑪花,是一種於暮春時節開放的印度花朵,它生長在森林中某類質地堅實、枝幹參天的大樹之上,香氣非常濃郁甜美。在孟加拉的農村中,這種花兒還常用來釀酒。初嘗此酒時還以為是柔和的甜酒,然而它卻能讓飲者很快醉倒。這部詩集與泰戈爾早年的愛情詩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它不同於《剛與柔》和《齊德拉》中對肉體的描寫,亦異於《渡河》中的詩篇那種被拘束著的情感。《摩福阿》中的愛情詩熱烈動人,語言也分外清新有力,體現出了成熟愛情的特質。

  在這些詩作中,印度女性一改往昔順從忍受的柔弱形象,成長為堅強獨立的新女性。在《告別》中,愛情堅信自己擁有能夠戰勝死亡的強大力量;在《挑戰》一詩裡,妻子向丈夫表白自己絕不會是他前進中的負擔,而是可以與他共同分憂、共同負重的旅伴;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無畏》這首詩,它昭示著人間愛情的真諦——以樂觀精神去戰勝命運:

  心上的人兒,你和我在這個世界上
  沒有製作一個玩具叫做天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