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泰戈爾 | 上頁 下頁
三一


  詩人曾在寫給甥女的信中提起,之所以寫這些詩,是為使因成年人的責任變得疲憊的身心得以解脫和休憩。他盼望自己能像孩童一樣,在世界這個廣大的遊戲樂園中愉悅忘情地嬉戲。

  《小濕婆天》這首詩是最能體現這部詩集特色的作品,這是獻給一個永恆神聖的孩子——濕婆的讚歌。詩篇文筆優美,富於哲理,現引錄如下:

  呵,我的孩子,我的小濕婆天,
  忘我的,
  在你狂舞的每一步伐中萬物動搖而崩陷,
  你聚斂的東西都散擲了,
  一陣破壞的旋風,
  把你踩碎的玩具的屑片揚到空中。

  從荒涼到荒涼
  你的世界得到它的解脫;
  你的遊戲的泉水永遠流穿你的玩具的裂縫;
  在缺陷中歡樂,
  你用零件建造出你的創作,
  緊接著只為一個任性又把它忘掉;
  以天空為你的衣袍,
  你從身上拋掉了一切的衣服。

  在你身中隱藏著財富
  你住在一個完全沒有恥辱、賣弄和自私的世界裡,在永不會使你困窮的貧乏中,
  塵埃也不會玷污你的純潔,
  你自己舞蹈的飛掠
  永遠把自己拂拭得雪白。

  呵,濕婆天,這嬰孩,
  你認我為你的情人,
  你的舞蹈的生徒,
  請教我以不羈的智慧,
  和破壞玩具的遊戲,
  教我怎樣引導我的步伐
  來應赴你的腳拍,
  怎樣撕裂我們織成的網束來自由地活動。

  作品流露出詩人那對童真和隨心所欲的遊戲的渴望之情。1921年12月23日,國際大學在和平之鄉桑地尼克坦正式成立了。這是泰戈爾多年來教育夢想的實現,亦是他從青年時代就艱辛創業,多年來苦心經營的結晶。早在1916年,泰戈爾出訪日本和美國時,他就對將來桑地尼克坦學校發展的宗旨有了明晰的構想。他希望能將自己的學校拓展成一所國際型的學校,既向別國人民奉獻印度最優秀的文化,同時也汲取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精粹。和平之院的口號就是:讓全世界成為一家。

  早在1912年12月在桑地尼克坦召開的一個專門座談會上,泰戈爾即提出了這一設想並加以闡述。他在多次演講和多篇文章中都流露出這樣一種思想:世界上各個種族、各個教派應當團結起來。應該創辦一所機構以便讓不同種族與不同文化的人們彙集在一起。在國際大學中,有泰戈爾從其他國家請來的客籍教師,他們都是著名的藝術家、哲學家和科學家。而且他在印度率先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中國的系。泰戈爾希望和平之院不去摹仿歐美的名牌大學,而是廣采它們的長處,然後按照自身情況加以綜合利用。泰戈爾為使理想變為現實,不惜把自己桑地尼克坦的土地、房屋和財產,通過一個信託公司交付給和平之院,並把自己的諾貝爾獎金和以往所創作的孟加拉文著作的出版權,以為由此而獲得的經濟收益,也全部慷慨地獻給了國際大學。

  儘管泰戈爾為著和平之院的工作而忙碌不已,但他仍然關注和思慮著自己祖國的政局。在1921年底到1923年初,因為不合作運動的狂瀾已越來越猛烈,所以當時的印度政治形勢相當嚴峻,除了甘地以外,印度國大党的領導人差不多都已被捕,有3萬名政治犯入獄。作為關心祖國前途的印度子民,泰戈爾思緒萬千,於是將自己心中的想法,通過一個象徵性的戲劇《摩克多塔拉》戲劇性地表達出來。

  該劇創作於1922年1月,作品可以說是對甘地的個人品質和他所領導的非暴力運動的讚頌。劇情是如此展開的:摩克多塔拉瀑布(意為「自由的瀑布」)給西布特拉伊的人民帶來了富裕。巫多爾古特國王為了自己控制這使人們富裕的水源,花25年修築起水壩,妄想截住水流,完全不顧失去水源後人民的生活。王太子同情人們,決心使自由的瀑布重新奔騰而下,於是他想方設法摧毀了水壩,而他自己則被浪濤卷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這部劇作中,泰戈爾塑造了一個具有超凡人格的修道士——塔南喬耶的形象,他是甘地的化身;面對暴力,既勇敢無畏,又不主張以暴力抵抗;面對民眾,既激勵他們,又不讓他們一味盲目地依附自己。這個人物早在泰戈爾1909年出版的戲劇《贖罪》中就曾出現過,並且連臺詞都未更改,可見作者對他的喜愛。

  《摩克多塔拉》的背景是機器和強權的威力。劇中人物眾多,有暴君和獻媚者,也有理想主義者和偽君子,更有樸實而又機智、幽默的無名百姓。舞臺上來來往往的這些角色,使我們從中也看到生活多姿多彩的真實,同時也令我們思考一個問題——自由精神與強權、機器的衝突。

  這部劇結構單純,線索單一,沒有過多的枝蔓。不過《摩克多塔拉》只是由詩人在朋友集會上朗讀過,而未能演出,因為就在那一年的3月,泰戈爾獲悉甘地被捕。並被判處6年監禁。於是演出的籌備工作即告中斷。

  1922年2月,泰戈爾在桑地尼克坦的和平之院舉辦了紀念莫裡哀誕辰300周年的活動;7月,他又擔任了在加爾各答舉行的紀念雪萊誕辰100周年大會的主席。這年的8月和9月,他的一部新作——音樂劇《雨季節》和一部早期作品的修改本——音樂劇《秋節》在加爾各答的舞臺上演出。這兩部音樂劇是融詩歌、戲劇、音樂和舞蹈特點於一體的作品。

  它們歌詠了季節的變換以及歡慶的人們,其中彌漫著純樸的感情和自由的氣息。

  1922年的9月,泰戈爾前往印度和南印度,做了漫長的旅行。一路上他在孟買、馬德拉斯及其他城市停留,最後抵達了錫蘭。每個地方都熱烈地歡迎他的到來,那前來聽他演講的人們如潮水湧來,歸途中,他專程來到位於阿默達巴德的甘地建立的「堅持真理運動院」。聖雄甘地那時正被關於獄中。泰戈爾給運動院的居民和學生們作了演講,細緻地闡釋了甘地的思想以及他犧牲精神的真實意義。泰戈爾的行動和言辭都表明了他對甘地深刻的理解和支持。

  回到和平之鄉休息了大約兩個月之後,泰戈爾又啟程到北印度和西印度去旅行。在西印度他還去採訪了甘地的誕生之地,並於1923年的4月返回桑地尼克坦這個和平之鄉。之後,為了避開酷暑,他又來到了位於阿薩姆山區的西隆。在這寧靜涼爽的自然環境中,泰戈爾創作了又一優秀劇作——《紅夾竹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