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泰戈爾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讓她背起她的負擔和大家一同前進吧。 傳給她,萬能的上帝,你的勝利的消息, 呵,永遠覺醒的主! 革命的形勢激起泰戈爾火一般的創作熱情。這年年末,印度國大黨在加爾各答召開一年一度的國民大會,在開幕那天,泰戈爾登臺朗誦了他創作的名為《印度的祈禱》的著名長詩,詩中這樣為祖國祈禱著: 讓這個作為我們對你們的祈求吧—— 給我們力量去反抗逸樂,在它奴役我們的時候。 向你舉起我們的憂傷如同夏天把握它的中午的太陽。 使我們堅強,使得我們不去嘲侮那軟弱和跌倒的人,使我們當周圍一切都向塵土獻媚的時候高舉起我們的愛。 他們為自愛而爭鬥殺戮,卻把名義歸給你, 他們為爭吃弟兄的肉而哄鬥, 他們和你的義怒爭戰到死。 但是讓我們牢穩地站住堅強地忍受, 為著真,為著善,為著人的永存性, 為著你的在人心合一中的天國, 為著那靈魂的自由。 這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內蘊的堅強的信念,使得當時出席會議的所有政界領袖向他致敬,歡呼。 1918年,俄國十月的勝利革命和其他國家的革命大潮推動著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展開,印度再次出現了緊張局勢。本已轉入地下的孟加拉青年愛國者們採取恐怖主義的暴力行動。而此時的英國,由於美國的參戰,在歐洲戰場上勢如破竹,信心正旺,於是英國駐印度政府便對印度愛國者進行了嚴酷的鎮壓。 泰戈爾堅持認為,即便是為著合理的愛國的目的,也不應採取過激的暴力主義與恐怖主義。因為為鎮壓暴力需要倚仗暴力,而為平息仇恨會導致更多的仇恨,他痛恨以刀斧去開啟野蠻之鎖,於是公開表示反對暴力。因此,詩人與愛國者之間又出現了新的矛盾。 儘管如此,對遭到英國政府鎮壓的勇敢青年們經受的慘無人道的折磨,泰戈爾絕不會無動於衷,置之不管。滿懷人道主義精神的他,在自己健康狀況很不好的情況下,仍舊想盡了方法力圖營救被捕的愛國志士。不過,與革命者們主張的不同使他的心情緊張而且煩悶,以至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身心的疲乏增添了他的重負,而他最寵愛的大女兒貝拉又于當年5月不幸病重而亡,更使他的情緒極其低落。巨大的痛苦又促使他拿起心愛的筆繼續進行創作。 雖然教育和政治活動使得泰戈爾十分忙碌,但他在這段時間裡寫出了一部重要的孟加拉文作品——故事詩集《難獲之物》。 以詩文寫就的故事《難獲之物》,以樸素、自由又坦率的詩風和起伏跌宕的情節引人入勝。故事盡是生活中的悲劇,主人公多與拘束在閨閣中的女子相關。 一個婚後任勞任怨20餘年,卻不幸未及中年就病重的臨終婦女的獨白,構成了《解脫》的內容,此外還有一則打動人心的故事《欺騙》: 23歲時就身染絕症的妻子,聽從醫生易地休養的建議,與丈夫一同外出旅遊。常年累月身系閨閣的她,在途中的一個車站上,為搬運工人妻子講述的悲慘際遇所打動,請求自己的丈夫贈給那女人25個盧比。丈夫答應了,然而實際上他只給了兩盧比。兩月之後,妻子彌留之際,為丈夫在自己生命的最後給予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尤其是曾為滿足她的請求,慷慨地贈錢給那陌生的女子的事,十分感激他。妻子去世了,丈夫的良心卻極為不安,於是歸途之中,他又來到了那個車站,想彌補這個過錯,卻發現搬運工人的妻子早已無處可尋。他只有帶著心上永久的遺憾離開了那裡。 1919年3月,英國駐印度的殖民政府通過了所謂的「維持治安法案」,即臭名遠揚的「羅拉特法案」,它規定政府擁有不經起訴即可逮捕人的權力,還規定警察有權制止公眾集會。法案的頒佈引起了印度全國上下一片抗議之聲。阿姆利則群眾集會、示威與罷工此伏彼起。4月13日,正當群眾在查利安瓦拉·巴格廣場舉行抗議集會之際,軍隊向兩萬名手無寸鐵的參加者開槍射擊達10分鐘之久,人們無處逃生。大屠殺中死亡1000多人,受傷2000餘人。 阿姆利則慘案發生後,殖民當局嚴格禁止新聞報道,妄圖掩蓋事實真相。幾周之後,慘案的消息才得以傳出。泰戈爾驚悉之後,萬分不安,立即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趕到加爾各答,希望能約請各界人士舉行抗議集會。然而,人們懾於新頒佈的「羅拉特法案」的威脅,無人敢起來響應。萬般無奈的他毅然單獨採取了行動。 1919年5月29日深夜,他事前未向任何人透露,甚至連自己的兒子也沒有告訴,就寫信給當時英國駐印度總督,聲明放棄英國政府於1911年授予他的爵位。信中沉痛而懇切地寫道: ……我為我的國家所能做的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就是自己把這一切結果全部承擔起來,把數百萬嚇得目瞪口呆的同胞的抗議表達出來。已經是時候了,榮譽獎章使所受的屈辱擺在一起就會使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因此,我要去掉一切特殊榮譽,站在我的同胞一邊。他們據說是無關緊要的,因而應該接受那種同人類這個稱呼不相稱的待遇。由於上述理由,我不得不遺憾地請求閣下取消我的爵士稱號…… 這封信於幾天之後得以發表。泰戈爾在當時高壓政策下的這一英勇舉動給了同胞們極大的精神鼓勵與聲援,並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 但是在英國統治者看來,這種行為不能原諒,因為在此之前,還從未有一個人敢於拒絕英王陛下所授予的榮譽稱號,故而英國官方感到極其憤慨。 為了建立一所國際性的大學,泰戈爾本來打算1919年前往日本和美國以期籌款,後來未能成行。於是他開始在祖國各地旅行:先在南印度廣泛遊歷,並在其中的一些城市宣講他的教育理想;隨後他又前往印度西部漫遊,而且曾在阿赫姆巴德擔任古甲拉特文學大會的主席;並且他還在他新建的別墅裡,與聖雄甘地會見,共同度過了一段時光。 1919年6月,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①作為和平運動領導者,認為泰戈爾是他的志同道合的夥伴,於是便寄信給詩人,邀請他在《精神獨立宣言》上簽名。這一宣言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羅曼·羅蘭代表歐洲藝術家和知識分子所起草的,旨在號召各國的知識界人士團結起來,為著消除各種形式的偏見而努力,並呼籲世界各國知名人士簽名。一向堅持為保衛和平與自由而大聲疾呼的泰戈爾,在這份宣言書上鄭重地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①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傑出作家,著有《約翰·克裡斯朵夫》等作品,1915年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