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泰戈爾 | 上頁 下頁 |
二八 |
|
童年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因為孩子們還不熟悉生活,故而對生活有神秘和奇異的感覺,所以孩子們的催眠曲中就常有關於神仙鬼怪的故事,也常有那遙遠明亮而又親切迷人的新月。在讀過《神仙世界》和《紙船》之後,我們就會更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美之所以是那樣動人,是因為它本身就是夢幻仙女所創造的。 孩子們的世界與成人世界是不同的,因為他們並不在乎利害得失,也不理會世俗的種種欲望。在《玩具》一詩中,詩人就真誠地羡慕著孩童們的這種快樂。 在《新月集》其他的一些詩篇中,有著許多兒童所特有的情趣。他們很容易把自己和籠中的鸚鵡、向媽媽乞食的頑皮的小狗看作同一類生命。《著作家》一詩中,小孩子認為爸爸寫了又寫,實在沒有趣味。他天真地以為,自己的胡塗亂寫跟爸爸的寫作是一回事,因此弄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只用了紙做小船,媽媽便說自己討厭,而爸爸卻可以任意地用墨點塗滿許多紙的兩面。 長大後的孩子不情願去讀書也不願受到拘束,他希望自己是個小販,或是園丁,或是更夫,無論做什麼事都沒有人來阻擋自己(《職業》);《小大人》一詩中,兒童盼望自己早日長大,好像爸爸一樣可以不去讀功課,可以獨自一個人到市場裡去,也可以隨便地把錢給自己所喜歡的人。小孩子還希望自己成為注意的焦點,成為有尊嚴的大人。可是在《長者》中,他想教妹妹讀書,書頁卻被她撕掉,他想冒充老師和父親的權威,卻只被妹妹當做可以放肆地與她講話的哥哥。 孩童的心是那樣拙樸、稚嫩而又純潔、高貴,所以詩人泰戈爾在《最後的買賣》一詩中,決心為著使自己成為自由之人,而決不肯被皇帝的權力、老人的金錢與美人的微笑所雇用,卻心甘情願地為一無所有的玩貝殼的孩子所雇用。 在《贈品》的開篇,詩人這樣深情地寫道: 我要送些東西給你,我的孩子,因為我們同是漂泊在世界的溪流中的。 我們的生命將被分開,我們的愛也將被忘記。 但我卻沒有那樣傻,希望能用我的贈品來買你的心。 你的生命已是青春,你的道路也長著呢,你一口氣飲盡了我們帶給你的愛,便回身離開我們跑了。 …… 的確,在為孩子們獻上的詩歌中間,泰戈爾的《新月集》將永遠是一份異常美麗的贈品。 受著日本短詩俳句的影響,泰戈爾還創作了一些詩行極少的短詩,後來集成一冊《飛鳥集》。其中一些是他所作孟加拉短詩的英譯,一些則以英文寫成,《飛鳥集》的誕生再次為他贏得了世界聲譽。 《飛鳥集》中僅三兩行的短詩無不閃現著哲理、情感、體驗的光彩,可以說,幾乎每一首小詩都給人以獨特的、引人入勝的感覺。 在詩人的眼中,許多本無生命的大自然景象也有了生命,詩人將人性注入了自然: 群樹如表示大地的願望似的,踮起腳來向天空窺望。(第41首) 陰影戴上她的面幕,秘密地、溫順地,用她的沉默的愛的腳步,跟在「光」後邊。(第47首) 綠草求她地上的伴侶。 樹木求他天空的寂寞。(第78首) 有的詩以對話的形式出現: 「你離我有多遠呢,果實呀?」 「我是藏在你的心裡呢,花呀。」(第86首) 權勢對世界說道:「你是我的。」 世界便把權勢囚禁在她的寶座下面。 愛情對世界道:「我是你的。」 世界便給予愛情以在她的屋內來往的自由。(第93首) 小花問道:「我要怎樣地對你唱,怎樣地崇拜你呢,太陽呀?」 太陽答道:「只要用你的純潔的素樸的沉默。」(第247首) 有的讚頌著神: 那些有一切東西而沒有您的人,我的上帝,在譏笑著那些沒有別的東西而只有您的人呢。(第226首) 神的巨大的威權是在柔和的微風裡,而不在狂風暴雨之中。(第151首)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帶來信息說:神對人並未灰心失望。(第77首) 泰戈爾以他詩人的慧眼,在大自然中那些表面看似乎毫無意義的事物中發現著隱密的意義,並且由於這些意義是源於人類的生命,這便使得或明或隱的感受美妙地結合起來,給人以強烈而獨特的印象: 今天晚上棕葉在嚓嚓地作響,海上有大浪,滿月呵,就像世界在心脈悸跳。從什麼不可知的天空,您在您的沉默裡帶來了愛的痛苦的秘密?(第302首) 道旁的青草愛那天上的星吧,你的夢境便可以在花朵裡實現了。(第260首) 白雲謙遜地站在天之一隅, 晨光給它戴上了霞彩。(第100首) 創造的秘密,有如夜間的黑暗,——是偉大的。而知識的幻影,不過如晨間之霧。(第14首) 詩人觀察著鮮花,昆蟲、小鳥與浮雲,在它們身上找到了奇異的價值,於是將驚奇的感受凝煉為警語: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第82首) 采著花瓣時,得不到花的美麗。(第154首) 螢火對天上的星說道:「學者說你的光明,總有一天會消滅的」。 天上的星不回答它。(第163首) 杯中的水是光輝的;海中的水卻是黑色的。 小理可以用文字來說清楚;大理卻只有沉默。(第176首) 詩人還對世界和平的終將來臨作出了某種預言: 權勢以它的惡行自誇,落下的黃葉與浮游的雲片卻在笑它。(第315首) 人類的歷史很忍耐地在等待著被侮辱者的勝利。(第316首) 總的說來,《飛鳥集》是以碎金綴銀的形式出現的、溢光流彩的詩之集合。 第二十章 為祖國祈禱 1917年3月,正是生命力蓬勃的春季,泰戈爾結束近一年的國外遊訪,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此時他看到的是一場新的民族解放運動業已在國內醞釀成熟的景象,青年們正準備為祖國的權力和自由獻出鮮血以至生命。 當時,有一位同情印度人民鬥爭的英國婦女阿尼·貝贊特夫人,勇敢地代表印度發出了自治的高昂呼聲,結果她被馬德拉斯邦的政府監禁。泰戈爾敬仰她偉大崇高的品德,於是公開發表聲明,抗議拘捕這位英國女士,並組織了為營救她而舉辦的群眾抗議運動。從此,他再次步入了政治舞臺。 目睹祖國同胞們轟轟烈烈的愛國浪潮,詩人不再保持沉默。在加爾各答的一個群眾集會上,備受公眾矚目的他,用自己剛剛創作的愛國的民族歌曲打動了每位聽眾的心: 你的召喚正越世上所有的國家 人們都聚集在你的座前。 這個日子來到了。 但是印度在哪裡呢? 她還是藏起來,拖在後面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