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泰戈爾 | 上頁 下頁


  喜馬拉雅山之行仿佛為羅賓鍍了金,他嚮往已久的內院也開始對他開放了。而他也就像古代故事中的驕傲的小孔雀,成為內院露天會議中重要的主講人了。想表現自己和想得到母親和女眷們的歡心的願望,使得小羅賓的演講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他背誦孟加拉文法書中的詩句,講解天文學中的一些知識,例如太陽比地球大得多的理由,並在只懂孟加拉文的婦女們中間,高聲朗讀梵文的《羅摩衍那》,儘管他自己有時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此時羅賓簡直像一個無所不知的大學者了!善良的母親深以小兒子自豪,常常讓羅賓給大家朗誦梵文詩句。

  來自內院的眾口一辭的讚揚使得這只美麗的小孔雀興奮不已,同時,嘗過自由滋味的少年對教育的種種禁錮和束縛也更加難以忍受了。

  教他梵語和孟加拉語的家庭教師也發現了一個真理:行馬河邊易,追馬喝水難。於是他就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一邊領小羅賓讀迦梨陀娑的《戰神的誕生》,一邊翻譯出來;他還給小羅賓讀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作家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麥克白》,並在用孟加拉語解釋詩劇後,把羅賓關到教室裡,直到羅賓把每天所讀的內容全部用孟加拉文詩句翻譯出來為止。如今,這個譯本大部分已經遺失了,從殘存的部分看,已經顯示出翻譯者對於習慣用語和韻律的把握達到相當的水平,而這竟出自一個未滿14歲的少年之手,不能不令人驚訝不已。

  從喜馬拉雅山歸來之後,羅賓從英國普通學校轉到孟加拉中學讀書。此時的羅賓,對學校教育已感到無法忍受,他想盡一切方法來逃避學校生活。後來,家人便把他送到聖澤維爾中學,這已是羅賓就讀的第四所學校了。可是,這裡的空氣同別處一樣凝滯乏味,並且還固守宗教習俗。泰戈爾後來回憶起這裡的教育時稱它為「機器推動的磨石式的」

  教育,他說:「這個教育機器是無情而有力,再加上宗教的外面形式的石磨,年輕的心就真正地被碾幹了。」

  但是他還記得這所學校裡有一位西班牙神父,他那沉靜的心靈,寬容的態度,令羅賓對他抱以深深的同情。有一次,這位神父溫和地詢問他是不是有些不舒服時,羅賓感到心中有一股被人關心的溫暖,並且,他對此終生不忘。

  1875年,14歲的羅賓終於不願意上學了。家人們對他作了一段時間的勸說後,也感到無能為力了,於是便不再責備他。若干年以後,泰戈爾在《回憶錄》中寫道:「有一天,我的大姐說:『我們都希望羅賓會長大成人,他使得我們大大地失望了。』我感到我的價值在社會上顯著地下降了。但是我不能下定決心去被拴在學校磨坊的無盡折磨上。這和一切生活永遠分離的學校磨坊,就像是一個可恨的殘酷的醫院和監獄的混合物。」

  擺脫學校教育的樊籠以後,羅賓並沒有停止學習,他天性中愛讀書和寫作的才華逐漸顯示出來。

  1873年,他寫了他自己的第一部長詩《心願》,刊登在他們家裡辦的《哲學教育》雜誌上,不過作品並未署作者的名字,只是由編輯加了一個小注:12歲少年的作品。這是泰戈爾詩歌創作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少年羅賓並沒有虛度自己的光陰,這個鍾情于藝術的孩子,讀書的熱情越來越高漲,他貪婪地如癡如醉地閱讀所有能得到的各種文學作品:孟加拉古典文學著作,英國文學和梵文文學作品,傳奇文學,民間神話故事,社會科學書籍,歷史著作,自然科學讀物,此外,還有反映思想和文化最新時尚的英語和孟加拉語雜誌。

  在羅賓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受到父親的影響外,幾個哥哥也給他以不少良好的教益。大哥德維瓊德拉納特那時正在動筆寫他的傳世詩作《夢遊記》,並且喜愛解數學難題,鑽研玄學;二哥薩特因德拉納特在孟買的英國駐印政府中做官,他勇於破除舊俗,帶著妻子一同上任,並且准許妻子的房間不用簾幕,出門不戴面紗,還讓她設計好出門的衣服,這在當時真是驚世駭俗之舉;五哥喬迪愣德拉納特是羅賓少年時代主要的教育者,他在工作之餘創作戲劇,彈奏鋼琴,作曲唱歌,為整個家庭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他還帶著自己最小的弟弟一同到孟加拉東北部的莊園裡旅行,在那裡他教羅賓騎術,並一起騎著大象到密林中去打獵,其間有兩次捕虎的經歷深深地印在羅賓的心中。羅賓長大後憶起這位敬愛的兄長時,總是滿懷著感激之情。

  泰戈爾家庭中的婦女中,母親和大姐給了羅賓許多關懷和愛,不過,羅賓對幾位嫂嫂懷有的感激之情,其程度甚至超過了他對母親和姐姐的那份情感。在英國求學時,羅賓住在二哥家,可以說與二嫂在一起生活的時間比與家中任何一位女性的時間都要長。不過,羅賓心中最喜愛的嫂嫂是三哥的妻子伽登帕莉。他們年齡相近,從目睹三嫂進入家門作新嫁娘,到後來常常品嘗三嫂所做的美味佳餚,再加上他們對文學和藝術的共同愛好,這些都使得羅賓對三嫂十分眷戀。伽登帕莉姿容姣好,性情寬厚仁慈,而且十分優雅嫺靜,是她給了羅賓友善的關懷,鼓勵他的天才的發展,馴化他的驕傲和散漫的缺點,消除他的孤獨和羞怯,並在-他這個小弟弟身上傾注了她全部的愛。她既像他的母親,又是他的真正的朋友。正因為如此,羅賓一直把她視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女性的化身。

  1875年3月8日,即羅賓還只有13歲的時候,他的母親與世長辭。倘若這時候沒有三嫂伽登帕莉的愛撫,那麼就很難想像,這種落在一個少年頭上的痛苦會給他帶來多麼深重的不良影響。三嫂把家庭營造得舒適、優雅而又溫馨,這使羅賓覺得,和三嫂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歲月,是他一生中最愉悅、最安寧的時光。因此當她在25歲那年不幸去世時,羅賓感到格外的悲痛。

  第六章 初展詩才

  羅賓德拉納特誕生在彌漫著東方與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精神文明的家庭氣氛裡,在他們家位於戈溫德普爾的那所住宅裡,似乎永遠聚集著喧鬧歡快的各方來賓。人們圍坐著,不停地唱歌,並且探索神學、宗教、文學、美術和哲學等方面的問題,還寫詩誦詩,構思小說。因此,儘管他離開了未曾畢業的學校,實際上,這種自由的文化氛圍更催生了他天才的花朵。

  不僅如此,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幾乎個個都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或藝術愛好者。他們中有學者,有音樂家、哲學家,還有詩人、作家,他們自己編演戲劇,自己編輯出版文學讀物,還常召開小型的家庭音樂會。

  在富有天分的兄長姊妹們、愛好文藝的嫂嫂,以及其他家人的親切呵護與鼓舞之下,原來只是遠遠觀望客廳裡的文藝表演、靜靜聆聽別人談笑風生的少年羅賓,此時心中的詩歌也含苞欲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