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列夫·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三五


  由於克服了內心的惰性和精神麻痹狀態,瑪斯洛娃十分熟悉的極其痛苦的感情馬上就迸發出來,雖然她和從前一樣,力圖把這種感情壓下去,可是這種感情重新湧現之後卻喚醒了她的思想和美好的願望。與聶赫留道夫不同,瑪斯洛娃的「復活」主要不是通過認識惡的危害性,而是通過認識善的可能性來實現的。

  從前,惡摧殘了她,降低了她身上的人的價值,這時,由於恢復了她心裡從前曾經存在過的信心,由於她重新相信世界上還存在著不是建立在欺騙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她就逐漸挺直了腰杆,心裡出現了真正人的感情。不管瑪斯洛娃開始時對待已經悔過了聶赫留道夫如何充滿敵意,但是聶赫留道夫孜孜不倦地為她的冤案奔走,終於感動了她。她寬恕了他,並重新愛上了他。為了他,瑪斯洛娃戒煙忌酒,不再對男人賣弄風情;聶赫留道夫要她去醫院,她就去;她做著一切讓聶赫留道夫感到高興和愉快的事情,她覺得幸福。

  聶赫留道夫第3次探望瑪斯洛娃時,帶來了一張昔日的合家照片,照片上是他已故的姑母、大學時代的他和美麗的卡秋莎。瑪斯洛娃用斜睨的目光看了他一眼。當她聽說聶赫留道夫要到彼得堡去為她的案子申訴時,她仍舊回答說:「現在,撤銷也好,不撤銷也好,在我都是一樣了。」但她的目光表明了她感情的變化,她又愛上了他,而且愛得那麼深。這一天,只要她一個人在時,她就幾次拿出照片,欣賞地看一眼。

  瑪斯洛娃寬恕並重新愛上了聶赫留道夫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由於生活環境和視野的限制,瑪斯洛娃來不及,也不可能思考更為深刻的生活真理。如果她只面對聶赫留道夫一個人,她的心目中只有對聶赫留道夫的愛,那麼她將會遇到安娜·卡列尼娜那樣的悲劇下場。雖然聶赫留道夫把她從渾沌中喚醒過來,但聶赫留道夫對她只有抽象的道義感,這種感情是難以持久的,遲早會枯萎的。

  瑪斯洛娃真正的精神復活是在流放西伯利亞途中和政治犯接近開始的,她接近的是瑪麗亞·巴甫洛夫娜那種類型的革命者,她稱這些人是「優秀的人們」,政治犯中的某些人給了她「決定性的、最良好的影響」,「她很容易的、一點不費力的瞭解了指導那些人的行為的動機他們當中有些人原是屬￿特權階層的,卻為了平民而犧牲他們的特權,他們的自由,甚至他們的生命。這就使得她特別看重他們,佩服他們」。

  瑪斯洛娃和這些新夥伴的接觸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內容,她看到了一個新的天地,這裡的人們是平等的,人與人的關係是同志式的,互相尊重的,她逐漸認識到了做人的尊嚴,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個性。她主動地為政治犯們料理家務,她在政治犯中受到了人們的尊重,政治犯瑪麗亞·巴甫洛夫娜評價她說:「儘管她的過去是那樣,她卻是一個最有道德的人而且她有那麼優美的感情。」政治犯西蒙松則認為她「具有特別高尚的道德品質」。

  瑪斯洛娃逐漸有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在一次政治犯談論對待人民的態度時,她說出了「我覺得老百姓是受著欺侮的」。她明白了個人的命運是全體受屈辱的人民命運的一部分,只有跟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擺脫受欺侮的地位,這樣,社會問題和個人命運融為一體了。

  瑪斯洛娃最終拒絕了聶赫留道夫的結婚建議,這時的想法似乎跟過去沒有兩樣:寬恕他,愛他,但又害怕同他結合會破壞他的生活。然而從瑪斯洛娃的內心來看,她的思想、感情,甚至人格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瑪斯洛娃逐漸明白了她和聶赫留道夫之間要恢復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已不再可能,哪怕他們過去有過純潔而美好的初戀,她遭受背棄與淩辱的歲月,可以說已經成為了過去。但是,10年的污穢、屈辱和辛酸在瑪斯洛娃心中留下的陰影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只有在與革命者的接近中才能使她這顆淒涼而寂寞的心靈得到慰藉。革命者身上一股親切吸引力,而聶赫留道夫身上卻沒有。革命者西蒙松向她表示了愛情,她發現這愛情跟聶赫留道夫的有區別:前者是因為同情她而愛她,而後者,說是為了懺悔,為了請求寬恕,所以瑪斯洛娃拒絕了聶赫留道夫,而和政治犯西蒙松結合了。

  瑪斯洛娃的精神復活了,她大步向革命者的流放隊伍走去,消失在灰濛濛的人流之中。

  貫穿《復活》的女主人公卡秋莎·瑪斯洛娃是最動人的形象,她這樣身世淒涼的婦女在舊社會是很典型的,她的遭遇永遠使人心酸,沙皇的專制制度給人民帶來了多少災難、多少不幸!托爾斯泰不僅通過她的遭遇控訴了整個社會制度,而且通過這一形象,謳歌了人民的高尚道德和無私精神,特別在小說的第3部分寫出了這個來自社會底層的婦女的新生,在一定程度上歷史地反映了被壓迫人民的覺醒,同時證實了托爾斯泰晚年創作中民主性和人民性傾向的深刻發展,從《哥薩克》的瑪麗雅娜到《復活》的瑪斯洛娃,作家在思想探索和藝術創作上邁出了何等艱苦的、意義重大的一步!

  聶赫留道夫是小說中的男主公,是一個由墮落走向「復活」的貴族探索者的形象。

  大學時代的聶赫留道夫,是一個純潔、高尚、富於理想的貴族青年,19歲那年第一次去姑母的莊園消夏,感到有一種非常興奮的心情,當時他正被斯賓塞的學說所吸引,他決定「不再享有土地所有權」,他寫的論文就是用的這個題目。在這裡,他認識了姑母家「半是養女,半是婢女」的卡秋莎·瑪斯洛娃,兩人一見鍾情,產生了真摯的愛情。

  可是3年之後,當他再次與瑪斯洛娃相見時,他已經在彼得堡上流社會腐敗生活的薰陶下,精神面貌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變成了一個墮落的花花公子,一個徹底的利己主義者。他踐踏了純潔的愛情,誘姦了瑪斯洛娃,事後丟給她一百個盧布一走了之,並以『大家素來都是這樣的」安慰自己,心安理得地走向更加腐化墮落的生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