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列夫·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三一


  整個進步社會都在支持托爾斯泰,人民為了表示對他聲援,在莫斯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抗議教會對作家的迫害。托爾斯泰還收到了成千上萬封來自各地表示慰問的電報和書信。

  托爾斯泰旗幟鮮明地承認自己是千百萬群眾的代表者。杜霍包爾教派否認官方教會和拒絕服兵役,因而遭到了沙皇政府的殘酷迫害,托爾斯泰卻同情他們,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習俗,並給予各種幫助,使他們移居到生活自由的國家去。他把長篇小說《復活》所得的全部稿酬都交給了杜霍包爾教派,供他們移居加拿大之用。移居加拿大的杜霍包爾教派的後裔,直到現在還記得作家對他們祖輩的同情,他們之中有些人今天還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憑弔他們偉大的朋友。

  1900年7月,托爾斯泰撰寫《不許殺人》的文章,對八國聯軍屠殺中國人民提出嚴正的抗議。1904年,俄日戰爭爆發,這在他的內心深處引起極大的不安,進而猛烈抨擊沙皇政府發動的掠奪戰爭。

  當一家外國報紙的記者問他支持俄國還是支持日本時,作家明確地回答說:「我既不支持俄國,也不支持日本,而是支持兩個國家的勞動人民,他們受到政府的欺騙,違背自己的利益、良心和宗教,被迫去打仗。」

  在俄日戰爭期間,托爾斯泰幾乎每天都到郵局去打聽關於戰爭的新聞。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見一群領著孩子去領取自己丈夫撫恤金的農村婦女,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熱淚。他十分清楚,戰爭的罪魁禍首就是有產階級,他們妄圖侵佔別國的領土,奴役別國的人民,因此就發動戰爭。

  繼遠東戰爭以後,1905年俄國爆發了革命中。

  城市裡爆發了群眾性的大罷工,農村裡農民起來焚毀了地主的莊園。這時,托爾斯泰的內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歡迎革命中,認為它能夠從大劊子手和掠奪者手中拯救俄國。另一方面,他反對用暴力推翻沙皇政權和消滅私有制。他認為,人民只要不服從政府的統治,不遵守政府的法律,即消極反抗,就能消滅沙皇及其政府的統治。他還向統治階級的良智呼籲,號召他們自願地把自己的土地和財富分給窮苦的人民,也不要去迫害那些反抗政府的人們。然而,他的這些美好的願望是不能實現的。

  列寧稱托爾斯泰是1905年革命的一面鏡子——作為俄國千百萬農民在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快到來的時候的思想和情緒的表現者,托爾斯泰是偉大的。托爾斯泰富於獨創性,因為他的全部觀點,總的說來,恰恰表現了俄國革命是農民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從這個角度來看,托爾斯泰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農民在俄國革命中的歷史活動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

  1905年,作家寫信給斯塔索夫說:「在整個這場革命,我好意地、自願地自命為一億農民的律師,對所有那些促進農民幸福或能夠促進其幸福的事物,我都感到共同的歡樂;對所有那些沒有這個主要目標或脫離這個目標的事物,我都不表示贊許。」

  當作家聽到農民搶佔地主莊園的傳聞時,他並不感到驚訝。他說:「可怕的是我們過去掠奪農民,現在仍舊掠奪農民。在這一方面我們是有罪的。怎麼能要求一個人對掠奪搶劫過自己的強盜老實、真誠呢?」

  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中,托爾斯泰意識到了自己的說教——不以暴力抗惡的毫無效果。當革命失敗,人民遭受屠殺的時候,他以大無畏的精神站出來替人民辯護,多次上書沙皇政府,為民請命,希望「停止流放、苦役和死刑」。1908年5月,他從報紙上看到20個革命者因為襲擊地主莊園被判處死刑的新聞,心中充滿了惱怒與憤恨,立即寫下《我不能沉默》一文,他在文章中寫道:「這實在叫人受不了,不能這樣生活我不能這樣生活我為什麼要寫這件事,並且極力傳播它,目的是從兩條道路中選擇一條,要麼結束這件沒有人性的事情,要麼消滅我和這種事情的聯繫,把我送進監獄最好地像對這二十個農民一樣給我穿上刑衣,和他們一樣地被推開長凳,用自己的體重在自己的老喉嚨上勒緊肥皂水浸過的絞索。」

  這篇論文通過圖拉的地下印刷所排印,秘密地傳播開來。

  革命失敗以後,成千上萬的革命者被投進了監獄,被流放服苦役,死刑和槍決接連不斷。沙皇政府不僅對革命者沒有停止「流放、苦役和死刑」,就連信仰托爾斯泰學說的人也不免受到迫害。工人弗·莫洛奇尼科夫因為保存和散發被查禁的托爾斯泰的文章被判處徒刑1年。托爾斯泰的秘書古謝夫也兩次被關進監獄,被判處流放,其罪名是因為他們散佈被書刊檢查機關查禁的托爾斯泰的作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