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列夫·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
二四 |
|
托爾斯泰在醞釀這部新的歷史小說時,突然令人意想不到地學習起古希臘語來。他從圖拉城請來一位教師,於是從早到晚,專心致志地學習希臘語,甚至在睡夢中還說希臘語。兩個月後,托爾斯泰在莫斯科要求對他進行一次考試,教師們感到非常驚訝,他竟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達到不借助詞典熟練地譯出古希臘原文的程度。當他閱讀《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時,希臘文的學習為他開拓的新天地使他不勝驚奇。 1871年底,托爾斯泰在馬拉省購置了一處莊園,他甚至想全家遷往遼闊的草原,生活在那原始的自然風光之中。1872年,馬拉省發生了可怕的饑饉,翌年,災荒的規模發展到了難以置信的程度。托爾斯泰眼看一望無際的馬拉草原在灼熱的陽光下暴曬,變成一片枯黃,播種過小麥的土地上雜草叢生,牲畜死亡,農民紛紛遷徙他鄉謀生。 對於人民面臨的災難,托爾斯泰是不能熟視無睹的。他寫信給《莫斯科公報》的發行人,指出薩馬拉省大部分居居面臨的災荒,如果得不到國家和社會的救濟,其後果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托爾斯泰的這封信得到了社會各階層人們的共鳴,他關於救濟饑民的提議,也得到了廣泛的響應,甚至對饑饉緘口不談的政府也不得不採取措施,開展救濟饑民的募捐簽名活動。 面對俄國資本主義的急劇發展和宗法制農村舊秩序的分崩離析。托爾斯泰企圖從彼得一世時代尋找當代社會變化的原因。在新的長篇歷史小說中。托爾斯泰想再現彼得的時代,想在其生活和心理方面具體地再現當時的人物。作家花費了許多精力去研究史料。 在小說創作的準備階段,對於小說構思的心向神往和對於實現這種構思的可能性的懷疑不斷地相間出現。 1873年1月,他在給戈洛霍瓦斯托夫的信中,清楚地說明了他對這部歷史小說的創作產生懷疑的原因:「我已達到這樣一個階段,當你讀了大量有關那個時代的材料,而且這些材料常常是偽造的,是從歐洲庸俗的、英雄造時勢的觀點出發的,那麼你會對這種偽造感到憤慨,並且當你希望衝破這個謊言的魔術圈時,你會失去所需的平靜和專注。」 就這樣,與當年《十二月黨人》被《戰爭與和平》所「排擠」的情況相類似,寫彼得時代的歷史小說也讓位于寫現代生活的小說了。 早在1870年2月,托爾斯泰就興臻勃勃地對妻子說,他構思好了一個墮落的貴婦人的故事,他要把她寫成可憐而無罪的人。這是作家最初關於《安娜·卡列尼娜》的構思。3年之後,作家才開始寫這部小說。最初,小說帶有濃厚的私生活色彩,題材是「1個不貞的妻子以及由此發生的全部悲劇」,小說的題目擬定為《輕佻的女人》。一開始,托爾斯泰筆走龍蛇地寫得十分順手,一個月左右便寫成了初稿。他在給朋友的信中提到了這部小說的創作情況,字裡行間洋溢著滿心的喜悅:「如果上帝賜福給我,再過2個禮拜,我就會寫完它。」可是,寫完這部小說不是兩個禮拜,而是整整5年。 《安娜·卡列尼娜》的初稿與定稿中的創作構思及人物性格描寫是大相徑庭的。初稿中只有一條情節線索,小說的主人公是斯塔夫羅維奇夫婦和青年軍官巴拉紹夫。造成家庭不幸的是達吉雅娜,後又更名為娜娜,她被描繪成一個內心空虛,行為放蕩,既不漂亮又不聰明的人。她迷戀於卑鄙的肉欲,輕率地拋棄了斯塔夫羅維奇,嫁給了巴拉紹夫。她一心只追求享樂,對新建立的家庭沒有真正的感情。被妻子所拋棄的丈夫——上了年紀的斯塔夫羅維奇被寫成一個有高尚靈魂的人,他不但有寬恕達吉雅娜的胸懷,而且還一直希望能為她指出一條得救之路。但是他的規勸毫無作用,內心空虛的達吉雅娜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基於寫「不貞的妻子」這個構思,托爾斯泰選取了附近莊園的一個放蕩女人安娜·斯捷潘潘諾娃作為女主人公的原型。她是地主比比科夫的管家,又是他的情婦。後來,比比科夫垂涎於他家年輕的法國家庭教師,並向女教師求婚。安娜·斯捷潘諾娃悲憤交加,淒然出走,在一個小火車站上臥軌自殺。托爾斯泰曾經目睹了她身首異處,血肉模糊的屍體,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兩年後,這個情欲的犧牲品便作了小說中安娜形象最初的原型。 在19世紀60至70年代的俄羅斯文學中,家庭關係問題、婦女解放問題佔有很大比例,這是十分自然的。托爾斯泰創作《安娜·卡列尼娜》的70年代,正是俄國社會發生急劇變革的時代。經過1861年農奴制改革以後,俄國資本主義蓬勃發展起來了,貴族地主階級在資產階級進逼下趨於沒落,各種社會矛盾尖銳複雜。托爾斯泰是個關心社會問題的作家,他要反映這個矛盾重重、急劇變化的時代生活,要對種種社會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試圖為自己的階級尋找一條精神和道德的復蘇之路。 這樣,他對那部描寫「不貞的妻子」的私生活小說就越來越不滿意了。他果斷地毀棄了已經印好的幾個印張,否定了原來的構思,對小說的初稿進行了脫胎換骨的修改。他嘔心瀝血,歷時五載,數易其稿,把一部描寫私生活小說改變成了一部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批判性、高度的藝術性的小說。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