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列夫·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戰爭與和平》的第3個特點是作家突破了「歷史小說之父」瓦爾特·司各特建立的以歷史事件為背景,以主人公私生活為主要描寫對象的歷史小說的詩學範疇。這裡不是少數幾個人物在歷史面前表現自己的故事,而幾乎是一整個民族在自己的遭遇和體驗中經歷著一整個時代。這裡沒有舞臺和佈景的透視,而經常是大規模的歷史事件和歷史運動在畫面中心充分展開,本身就成為體現著作品的主題的重要形象之一。 別林斯基曾高度地讚揚司各特注重從「書齋和寢室」的側面描寫歷史人物,並把這種「家常化」的形象看作小說中的一大進步。托爾斯泰繼承了司各特的這一傳統,指出「庫圖佐夫並不總是手拿望遠鏡,指向敵人,跨著白馬」。但是,要寫出歷史人物「和生活各方面的全部複雜關係」,他就不能滿足于傳統的軼事式的「家常化」了,而是在歷史前進中的渦中去表現歷史人物,塑造豐滿的藝術形象,米哈依洛夫斯基——丹尼列夫斯基在《一八0五年亞歷山大皇帝和拿破崙的第一次戰爭記事》中,記載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奧皇弗蘭茨在大群將軍簇擁下視察奧斯特裡茨戰場的情景,其中有一段著名的對話。托爾斯泰幾乎一字不漏地把這段對話寫進了《戰爭與和平》中,但他運用自己敏銳的藝術感覺,在這段史料之外輔之幾個細小的動作描寫,就對人物的內心活動作了準確的發揮。 亞歷山大一世毫無戰爭經驗,卻好大喜功,夢想充當歐洲的救主和獲得打敗拿破崙的榮譽。從亞歷山大的神態裡,我們看到了他的輕率和幼稚,特別是他那急不可待的虛榮心。他有意用一些漂亮的辭令吸引奧皇弗蘭茨對自己統才能的注意。「但弗蘭茨皇帝繼續四下環顧,並沒有聽」。作家想必猜出了亞歷山大一世當時的難堪,立即把這反映在隨從們「面面相覷的臉上」。與這些人所關心的不同的是,作家從庫圖佐夫的話裡辨出了另一種心情。庫圖佐夫深知這場戰爭的無益和殘酷後果,因此他的回答雖然帶有半恭敬半譏諷的口吻,卻仍然十分堅定。「他恭敬地向前鞠著躬」,可他「不自然」地哆嗦了一下「上嘴唇,表明他為事態無法挽回而極其痛苦」。由於補充了這些生動的細節描寫,作家以一則細小的史實寫活了好幾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 《戰爭與和平》還有一個突出的藝術成就,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作家認為,現實世界的藝術反映不只限於描寫人的性格本身,還存在著再現生活多種形態的另一些方式——事件、民族和大自然的各種形象。 在作品中,首先是它寫出了絢麗的、富於民族色彩的歷史畫面。彼得堡貴族優雅的客廳,莫斯科嘈雜的市井,鮑古恰羅沃寧靜的地主莊園,鮑羅金諾硝煙籠罩著的戰場,處處都呈現著當時俄國的社會風貌。農民士兵,純樸、憨厚,在戰場上卻是鎮定樂觀,詼諧風趣。一個炮彈過過來,一個士兵開玩笑說:「哎,差一點把我們紳士的帽子打掉」,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這裡寫的確實是俄羅斯士兵,是真正的俄羅斯勇士。 當然,不僅農民,貴族也有體現。在托爾斯泰的心目中,貴族的先進分子也是同人民在一起的,也是俄羅斯民族的希望。尤其像羅斯托夫一家,兒子參戰,為國捐軀,女兒深明大義,捨棄財產,幫助運送傷員,這種種義舉都是同當時俄羅斯民族的感情是相通的,也是俄羅斯民族性格的生動體現。 大量的自然景物、生活風俗的描寫,更增強了作品濃郁的民族氣息。風俗描寫是歷史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畫面上不可缺少的生動色彩。人們往往以它為手段,把歷史生活描繪得五光十色,趣味盎然。 在《戰爭與和平》中,那春天泥濘的童山莊園和打穀場,那雪水浸泡的原野,那「腰圍有兩抱粗」的老橡樹,那穿著漂亮印花布衫的俄國少女,使人仿佛看到了100多年前的俄國農村風光。還有像羅斯托夫家的冬獵場面,寫得多麼熱鬧,穿著哥克外衣、藍褲子,揮舞著小馬鞭驅趕坐騎圍捕母狼的獵手,緊張驚險的打獵場面;獵後豐盛的晚餐,藥酒、伏特加、醃蘑菇、乳酪黑麥餅、出巢蜂蜜,還有剛烤好的雛雞、火腿、蜜餞、糖餞等等。晚餐捕捉唱歌、跳舞、狂歡。三弦琴彈出的民間曲調,六弦琴伴奏「大叔」跳的民間舞,這一切都洋溢著古老民俗的氣息,使實次來到農民中間的娜塔莎激動不已,使她呼吸了俄羅斯的空氣,感受了俄羅斯精神。 《戰爭與和平》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出版不久就銷售一空,很快於1873年再版。像這樣卷帙浩繁的巨著在幾年內一再出版,被人們爭相搶購,在當時的俄國確實並不多見。 托爾斯泰的巨大才能令新老作家們欣然折服,比他年長的老作家岡察洛夫和屠格涅夫竟相誇讚。小說很快被譯成外文,在西歐各國出版,受到許多國外作家的交口稱讚。法國作家福樓拜讚賞該書「是第一流的作品」,稱讚托爾斯泰「這是莎士比亞,這是莎士比亞」。 經過6年多的辛勤勞動,托爾斯泰完成了英雄史詩《戰爭與和平》。但他仍然對俄國的歷史感興趣,1870年4月他在筆記本上又作了關於寫作一部彼得一世時代的長篇小說的構思。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