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列夫·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一五


  作家目睹這些野蠻的行徑和陳規陋習,胸中充滿了從未有過的恥辱。

  托爾斯泰盡其所能地改善自己莊園農民的處境,他醞釀了解放農民的方案,著手整頓瀕於崩潰的產業,詳細制定圖拉省植林方案。但是,彼得堡的官員們把他的方案看成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予以拒絕。於是,托爾斯泰就在自己的莊園裡植物造林,擴大牧場,擴寬菜園,把牧場和森林的收入作為他收入的主要來源,借此來減輕農民的負擔。莊園大部分空曠、陽光充足的野地,經過一段時間後長滿了茂密的小樺樹,形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樹林,直到今天,它們仍然點綴著亞斯納亞·波利亞納。

  托樂斯泰確信農奴制經濟是毫無存在意義的,這種經濟不僅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導致他們陷入黑暗的深淵,而且對地主來說,也是沒有好處的。他認為當前立即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廢除農奴制。

  最後,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計劃,在莊園內把農民的勞役制改為代役租制。

  那時,每個地主除了擁有大量的農奴,還有為數不少的家僕。這些家僕沒有土地,成年累月在地主府上效力,充當廚師、婢女和馬夫,他們從出生到死亡都在地主莊園內幹活,常常是父親把手藝傳給兒子,世代相承。托爾斯泰未收贖金就解放了一部分家僕,使他們獲得自由。他在這一年8月的一則日記裡寫道:「應該為人們做好事,雖然沒有得到什麼報酬,但這畢竟是正經事,能在心靈裡留下點什麼。」

  1858年夏天,托爾斯泰幾乎整個整個的白天都在田野裡勞動。清早他就起床,然後到田間、場地、乾燥棚裡去勞動,到森林裡砍伐和出賣樹木,專心致志地從事經營活動。

  冬天,他去找獵。有一次打傷了一隻母熊,母熊反過來把他壓倒在地,幸好救援的人趕到嚇跑了母熊,才把他從危險中救了出來。從此他額上永遠留下了一塊疤痕。獵熊的事後來成了短篇小說《心甘情願》的素材,作者把這篇小說收入1872年編的《啟蒙讀本》裡。

  托爾斯泰雖然全身心地投入到經濟管理中去,然而,事情的進展並不能使他遂心如意。收入微薄,入不敷出,內心不安的情緒越發增長。以後該怎麼辦?

  怎樣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接近大自然也好,從事文學創作也好,這些都不能使他不去思考農民生活狀況的問題。

  托爾斯泰認為教育能在社會改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做為一種「杠杆」,用來改變整個社會結構,幫助莊稼漢擺脫貧困,愚昧和黑喑,幫助改善普通人同地主階級的對立關係。

  還是在十年前,托爾斯泰當時還是一個20歲的青年,他就在莊園裡教過農民的孩子讀書,時隔10年,他又回到了教育工作上來。

  托爾斯泰在他修習音樂和讀書的那座廂房裡開辦了農民子弟學校,學校設在2樓上,兩個房間作教室,一個房間作辦公室,還有兩個房間供教師用。遮陽的臺階上掛著一隻系有鈴舌小繩的鈴鐺,樓下設有體操台。

  一個令人驚喜的消息傳遍了亞斯納亞·波利亞納——伯爵準備教農民子弟讀書,凡是願讀書的孩子都可以免費上學。開始,許多人不相信老爺的舉動,但是,仍有一些農民讓自己的孩子來上學,因為孩子們想讀書,他們對伯爵的印象很不錯。他們常常在村裡見到伯爵,伯爵跟他們在一起時很親切,很和藹。

  穿著樹皮鞋的孩子們懷著好奇和不安的心情來到了老爺的莊園,畏懼地走近老爺的住所。他們受到了伯爵熱情的歡迎。伯爵只是講講他們在學校裡應該學習些什麼,孩子們的畏懼心理就很快消失了。

  亞斯納亞·波利亞納農民子弟學校的工作開始了。

  父母們也不害怕打發孩子去上學,孩子們急切地等待著上課時間的到來。在學校裡,教師教孩子們讀書、寫字、寫信、畫畫、唱歌和做算術。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歷史課,伯爵給他們講1812年的衛國戰爭和克裡木戰爭的故事,講拿破崙逃走時農民們怎樣誘騙法軍落入陷阱,然後又怎樣活捉他們。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非常高興。一顆顆幼小的心靈裡初步有了「祖國」這個概念,萌發出一種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托爾斯泰喜歡農民子弟,對教育工作充滿了信心。

  但是究竟怎樣搞好教育,這對於他來說還是一個新鮮的問題。他感到有必要廣泛地瞭解情況,不僅要瞭解俄國的國民教育,而且要瞭解其他國家的教育情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