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列夫·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一四


  在俄羅斯的大地上,有著一望無際的森林和廣袤的田野,祖國的自然風光,對作家來說,比煙霧彌漫的瑞士碧綠湖水更加可愛。他在日記裡寫道:「這裡是一片光禿寒冷的荒野,潮濕的場子,那邊有一種美妙的東西,卻又被遠處的煙霧所遮蓋,這東西是那麼遙遠,使得我沒法感受到大自然的最大享受,沒法感受到自己是這無垠和美好遠方的一個組成部分,這遠方與我毫不相干。」

  置身於異國他鄉的大自然之中,托爾斯泰感到孤獨冷清,特別是當他來到離萊茵河不遠的琉森城的時候。在那裡,他下榻在湖畔的瑞士旅館,湖岸上城堡的斷垣殘壁依稀可見,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山間。

  有一天,作家在沿岸街道上漫步,欣賞著遠方霧沉沉的群山和黑糊糊的湖岸上點點燈光。突然,他聽到了吉他伴奏的歌聲,那飽含詩意的音調和樂器甜滋滋的聲音在他的心靈裡激起一陣陣歡快喜悅的情感。

  他快步走上前去,只見一個穿著黑色常禮服、身材矮小的提羅爾人在旅館涼臺前彈著吉他,動情地唱著。

  那些站在旅館陽臺上、身著白衣領、燕尾服的貴族老爺們和旅館的侍者們,都在凝神地聽著這位流浪歌手的演唱。但是,當提羅爾人停下來,摘下帽子,伸向觀眾討賞時,這些溫文爾雅的聽眾卻哈哈大笑起來,誰也沒有給他一文錢。矮小的的羅爾人對此而不知所措,他仿佛變得更小了,轉身消逝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看到眼前發生的一切,托爾斯泰感到非常氣憤。

  他仿佛覺得這群沒有心肝的富翁對瘦小藝術家的侮辱就是對自己的侮辱。他快步追上貧窮的歌手,邀他一同去旅館用餐。這時,托爾斯泰發覺,他這種舉動不僅使貴族,甚至使洗碗婦和僕役都感到驚訝和難堪。

  旅館不允許他把提羅爾人帶進英國人就餐的大廳。作家非常生氣。「為什麼?」他質問旅館的僕役。「難道這兒不是人人平等嗎?你們的共和國這麼糟糕;瞧,原來這就是英國人的平等,聽一個窮人給他們唱歌,給他們消愁解悶,他們卻不花一文錢。」

  當時,托爾斯泰真想跟這些瑞士人、英國人打一架。他們對待這位身材矮小、貧困而有才華的人的毫無人性的態度使作家大為憤慨。他看到在這個世界上,錢就是一切,為了錢可以把所有的人趕出祖國,為了錢也可以出賣自己的靈魂。

  提羅爾人悲慘遭遇,促使托爾斯泰提筆寫了一篇短篇小說《琉森》,發表在1857年的《現代人》雜誌上。這篇小說的藝術魅力不僅在於對瑞士的大自然作了鮮明絢麗的藝術描繪,而且在於將那些腦滿腸肥、冷漠無情的英國資產階級紳士同貧窮的樂師作了對比。揭露資產階級的自私本性和資本主義同藝術相敵對的實質。樂師雖然貧困潦倒,但是他具有以通俗藝術喚醒人們心靈中美好的感情,激起歡樂和希望,讓人們看到大自然的雄偉壯麗的天賦。

  翌年,托爾斯泰又寫了與《琉森》題材相近的短篇小說《阿爾別特》,發表在《現代人》雜誌上。作家在小說的結尾說:「詩歌是燃燒人們和藝術家本人的心的火焰。」

  在國外,托爾斯泰繼續寫作《哥薩克》、《青年》,閱讀法國作家盧梭、巴爾紮克、小仲馬的作品和有關法國革命史的著作,對歌德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托爾斯泰從瑞士去了德國,參觀了許多城市,最後抵達德累斯頓,在那裡參觀了著名的德累斯頓美術博物館,欣賞了西克斯丁的聖母像。

  在參觀德國學校時,托爾斯泰頭腦裡產生了要為農民開辦子弟學校的想法。他在日記中寫道:「主要的,我頭腦裡強烈地、明確地想的是在鄉間為周圍鄰近地方的兒童開辦一所學校以及做一系列類似的事情。」

  國外旅遊大大開闊了作家文學藝術的視野,增強了他對俄國社會落後狀況的清醒認識,但他沒有拜倒在歐洲的面前。儘管他對外國的自然風光讚歎不已,對外國的藝術珍品傾慕得五體投地,但他仍然眷念著俄羅斯的山光水色,滿懷著故國之思。

  1857年8月,托爾斯泰回到了俄國。他一回到俄國,出現在他面前的仍然是黑暗、紊亂、貧窮的景象。他在彼得堡僅僅逗留了1星期,便匆匆回到了亞斯納亞·波利亞納。

  在自己的莊園裡,托爾斯泰覺得「心情很好,但又感到憂鬱」。心情好是因為看到了親人和朋友,看到了鬱鬱蒼蒼的森林和肥沃的土地。而目睹了農奴制度的殘酷、社會生活的貧困和農民地位的低下之後,他內心充滿著痛苦。他親眼看到一位貴婦人用棍子毒打婢女;親眼看到一個官員由於一位70多歲的農民似乎沒給他讓路就把這位農民打得死去活來。他還看到他莊園的總管毆打過失的園丁,並吩咐這個園丁打赤腳到麥茬地去看管畜群,以此來博得主人的歡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