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列夫·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
七 |
|
§第四章 軍旅生活 1851年4月底,托爾斯泰兄弟倆動身去高加索。 托爾斯泰後來說,他永遠不會忘記這次伏爾加河的旅行。兄弟倆搭乘一條簡陋的無甲板船,順流而下,觀賞這條氣勢雄渾的大河兩岸的風光、森林、田園和晨霧中時隱時現的傾斜的沙土河岸。沿途遇到許多滿載貨物的平底船,平穩地緩緩逆流而上,拉船的縴夫身強力壯,滿臉風塵,唱著歌兒。 兄弟倆在阿斯特拉漢下船,乘馬車繼續趕路,抵達高加索捷列克河畔的斯塔羅格拉德科夫鎮,加入駐紮在那裡的俄羅斯炮兵旅。 在19世紀的上半葉,高加索是殘酷鬥爭的舞臺,也是俄羅斯進步人士的流放地,萊蒙托夫和許多十二月黨人都被流放到這裡。普希金、莢蒙托夫、馬爾林斯基等著名作家都歌頌過高加索魅力非凡、令人陶醉的大自然。還是在伊凡雷帝時代,俄羅斯人就想入侵高加索。到了葉卡捷琳娜二世時,這種意圖更加強烈。 高加索平原富饒美麗的土地不斷被俄羅斯貴族所侵佔,高加索土著居民對俄羅斯人的入侵進行了殊死的抵抗,戰爭連綿不斷。 這時,托爾斯泰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無法擺脫大俄羅斯主義的影響,認為俄羅斯人進行的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另一方面,他又同情受壓迫的高加索人民,反對俄國軍隊對山民採取的殘暴手段。他幻想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使高加索併入俄羅斯,然而在沙皇統治的情況下,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夏天,托爾斯泰同哥哥一起以志願兵身份參加了襲擊山民的戰鬥,後來他又以「四等炮兵下士」的身份參加鎮壓山民暴動的戰鬥。在戰鬥中,托爾斯泰表現得英勇頑強,獲得了十字勳章,晉升為準尉。托爾斯泰十分欣賞哥薩克人的風俗和自由的生活(在哥薩克人中從未存在過農奴制度),喜歡他們純樸的稟性。 在鎮裡,他結識了一位90歲的哥薩克葉皮凡·謝欣,這是一位勇敢、強壯、充滿歡樂的老哥薩克。托爾斯泰認為他就像高加索雄偉的大自然一般。 托爾斯泰非常敬佩哥薩克婦女,她們強壯有力、行動自由、無拘無束。在家庭生活中,她們是全權的主婦。對她們健壯的體態,東方式的優雅服飾,堅毅和果斷的性格,托爾斯泰極為欣賞。他甚至像自己作品《哥薩克》中的主人公奧列寧一樣,嚴肅地考慮過,在哥薩克人中間落戶,買間木屋,置下牲口,娶個哥薩克姑娘為妻。當然這只是出於他一時的好奇和幻想,作為一個貴族老爺,在生活上、思想感情上和哥薩克人民是有很大距離的,這種想法是不可能成為現實的。 生活在高加索普通人中間,置身于高加索美麗的大自然懷抱中,托爾斯泰覺得自己朝氣蓬勃、精力充沛。對於自己過去生活得那樣放蕩和毫無目的而感到驚訝。只有現在他才明白什麼是幸福。他斷言,幸福就是接近大自然,就是為別人而活著。 在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等作家的影響下,托爾斯泰的文藝創作開始了。他頑強地、不知疲倦地寫作,用了1年多的時間,先後修改了4次,抄寫了3遍,完成了中篇小說《童年》。在草稿中,托爾斯泰給自己提出了小說創作的原則。「從喉嗓發出來的聲音是柔韌的,曲調是優美的,但它從來沒使我感動;而發自肺腑的聲音即使較為粗陋、嗓音嘶啞、曲調最為平凡,當聽到這聲音,我不知道別人,我自己則是熱淚盈眶」。 1852年11月,《現代人》雜誌第9期以《我的童年故事》為題發表了托爾斯泰的處女作《童年》,署名「列·尼」《現代人》雜誌主編尼·涅克拉索夫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位作者的才華,他寫信給這位當時默默無聞的作者說:「不論您的小說還是您的天才,都引起了我的興趣。」 彼得堡文學界活躍起來了,許多雜誌登載了讚揚文章。《祖國紀事》雜誌的一篇文章說:「如果這是列·尼先生的第一部作品,那麼不能不祝賀我國文壇出現了一個出眾的才子。」《現代人》雜誌的編輯巴納耶夫從這個友人家走到那個友人家,給他們朗誦《我的童年故事》的片斷。 陀斯妥耶夫斯基當時正在流放,《我的童年故事》給了他強烈的印象。他請求一位朋友務必查明「這個隱性埋名的列·尼究竟是什麼人。」 在《我的童年故事》中,作家以令人驚歎的藝術技巧描繪了主人公生活的貴族莊園,它的環境與亞斯納亞·波利亞納莊園極為相似。雖然托爾斯泰強調過他寫的不是自己童年的故事,但是,小說中主人公尼科連卡的經歷、思想情緒和生活中的許多事件都和作家的童年類似,如玩耍、愛好、莫斯科的旅行、朗誦詩歌等等。小說中的某些人物也很像作家童年時期周圍的一些人。譬如,小說中的祖母形象與托爾斯泰的祖母非常相像;尼科連卡的母親也是作家根據身邊的人們對他母親的回憶,經過藝術加工而塑造出來的。 用作家自己的話說,在《童年》中,「真實與虛構錯綜複雜地交錯在一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