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四三


  夫妻兩人各執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不願遷就誰。結果只能各行其是。

  這年夏天,由於妻子的堅持,托爾斯泰在莫斯科織匠胡同買了一座住宅。

  在莫斯科,托爾斯泰認識了猶太教老牧師米諾爾,跟他學習古希伯來文,他決心要用古希伯來文讀《聖經》,研究《聖經》。

  1882年春天,托爾斯泰家有了一個新朋友。這就是著名畫家尼古拉·格。他在信仰上有許多地方跟托爾斯泰一致,兩人見面談得十分投機。他水晶般純潔,真誠,善良,博得托爾斯泰全家喜愛。他在托爾斯泰影響下,創作了一些很好的作品。他也給托爾斯泰的生活帶來了歡樂。

  托爾斯泰探索宗教問題因而脫離了文學創作,這使他的親人和朋友都感到很惋惜。屠格涅夫讀了托爾斯泰寄給他的《懺悔錄》以後,1883年6月27~28日在彌留之際給他寫了一封信。屠格涅夫在信裡說:「親愛的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我很久沒有給您寫信了,因為我,照直說吧,已臥床不起,快進墳墓了。我不可能痊癒,無須指望了。我寫這封信,特別是想告訴您,我是多麼高興能夠做您的同時代人,同時也是為了向您陳述我的最後請求。我的朋友,回到創作上來吧!要知道,您的文學才華是上天賦予您的。唉,要是我能知道,我的請求對您起了作用,我將會多麼幸福!……而我已經是個垂死的人了,醫生甚至不知我得的是什麼病……不能吃,不能走,不能睡。唉,有什麼可說的呢!

  這一切甚至連再說一遍都感到厭煩。我的朋友,俄國大地上的偉大作家,請接受我的請求吧。如果您收到了這封信,請讓我知道,並請允許我再次緊緊地擁抱您、您的妻子、您家裡所有的人……我不能再寫了……累了。」

  這封信是很感人的:一個大作家在臨死之前還在念念不忘地關心著祖國的文學,關心著另一個大作家。

  1883年夏,托爾斯泰的《我的信仰是什麼?》一文脫稿,9月底付印。但他照例又重新改寫了一遍,直到1884年1月底才最後定稿。這篇文章也遭到與《懺悔錄》相同的命運:書報檢查機關不准印行。文章是以膠印和油印本的形式傳播出去的。

  《我的信仰是什麼?》更加清楚地表明他義無反顧地離開了東正教。他明確承認耶穌的不以暴力抗惡是他的指導原則。他在這篇文章裡說:「《馬太福音》第五章有一段話:『你們曾聽見有這樣的教訓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是我要告訴你們,不要向欺負你們的人報復。』這段話是我為人處事的圭臬。我茅塞頓開,領會了這段話的涵義。

  耶穌基督的話說得直截了當。刹那間,並非出現了什麼新的東西,而是擋住真理的翳障統統消失,真理的全部涵義清清楚楚地出現在我面前。」

  1883年秋,托爾斯泰與其志同道合者切爾特科夫相識。

  切爾特科夫出身于一個非常富有的自由主義貴族家庭。他受母親的影響很多。他母親的娘家跟十二月黨人有密切關係。她的叔父車爾尼雪夫參加過十二月黨人起義,因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她的姑母嫁給了著名的十二月黨人穆拉維約夫——他曾被判死刑,後改為流放西伯利亞。

  她的妹妹嫁給有錢的地主帕什科夫。1874年帕什科夫認識了英國傳教士列德斯托克爵士,被他的教義迷住,放棄上流社會生活,獻身宣傳列德斯托克的教義,形成了一個被稱為「帕什科夫派」的教派。而切爾特科夫的母親就是一個堅定的帕什科夫派信徒。所以年輕的切爾特科夫具有越出專制主義和東正教框框的觀點是不足為奇的。他1881年不顧父親反對退了伍,決定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生活。他從朋友那裡瞭解到托爾斯泰的觀點跟他相近,便到莫斯科去拜訪托爾斯泰。談的結果,他們便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切爾特科夫後來成了托爾斯泰著作的編輯和出版者。

  托爾斯泰的宗教哲學著作,雖遭查禁,但還是得到了廣泛流傳。他的信徒在不斷增加,常有人到家裡來訪問他。

  時間已到了1884年。托爾斯泰和夫人仍然各行其是,各按各的理想生活著。

  他們的女兒塔尼婭已經20歲了。雖然不十分漂亮,可是膚色出奇地好,灰色的眼睛像清澈的秋水一般,鼻子稍嫌短一些,但富於熱烈的表情,栗色的秀髮捲曲有致,苗條的身材婀娜多姿,再加上她才華橫溢,聰明伶俐,頗博得人們的喜愛。

  托爾斯泰夫人雖徐娘半老,但風韻猶存,且又是名作家的妻子,帶著這麼漂亮的女兒出現在社交場合自然引人矚目,到處受到歡迎。高官顯貴爭相邀請參加自家的舞會,夫人雖有應接不暇之勢,卻也春風得意,樂此不疲。莫斯科總督多爾戈魯科夫請她們母女倆參加他家的舞會,而且殷勤奉承,更使她十分得意。她一接到邀請就寫信告訴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丈夫:「我跟塔尼婭今天中午一點才起床,她就睡在我的房間裡。昨晚的舞會很好,我們適可而止,四點多鐘就準備回家了。但是沒有馬車,不得不等到五點多。真惱火!否則,我們就一點兒也不會感到疲勞了。多爾戈魯科夫也在那裡,他又苦苦哀求我們今天到他家去參加舞會。這十分無聊,但我們還是要去。不過要晚一點去。」

  在舞會上受到多爾戈魯科夫的垂青無疑使她受寵若驚,第二天即1月31日就寫信告訴托爾斯泰:「多爾戈魯科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客氣。

  他叫人給他端來一把椅子,坐在我的旁邊,談了整整一個鐘頭,似乎他早就打算給我以特別的禮遇,這使我簡直有些困惑不解。對塔尼婭,他也說了一大堆恭維的話。」

  從她給妹妹的信裡,我們可以略窺她是多麼興高采烈地參加社交活動。「薩馬林家的舞會好極了,晚宴,排場闊綽,好得無以復加。塔尼婭穿著粉紅色薄綢連衣裙,上面有毛茸茸的玫瑰花,我穿紫色絲絨連衣裙,上面全是隱約的黃色蝴蝶花。後來是總督家的舞會,捷普洛夫家的晚會和戲,以及為孩子們準備的樅樹晚會。今天又是奧爾洛夫-達維多夫伯爵家的舞會,我和塔尼婭要去參加。她有一件極好的用tulleillusion①縫製的連衫裙,淡綠又接近天藍的顏色,上面滿是淺粉紅的鈴蘭。明天將是奧博連斯基家的盛大舞會,又要跳舞。我和塔尼婭,簡直應接不暇,要累垮了。」

  ①法語:幻影紗。

  她全然不顧托爾斯泰的反對態度。托爾斯泰也只好無可奈何地躲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去按照自己的理想過樸素簡單的生活——不要僕人侍候,不要廚師,自己動手劈柴,向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一個鞋匠學習做皮靴。他早晨寫作,晚上讀書。在1880年代這一段思想特別緊張的時期裡,托爾斯泰讀了大量的書:從馬可·奧勒留①、愛比克泰德②、孔子、老子到帕斯卡③、蒙田④、帕克⑤、愛默生⑥。

  ①馬克·奧勒留(121—180)古羅馬皇帝(161—180),新斯多葛派哲學家。

  ②愛比克泰德(約66—?)古羅馬斯多葛派哲學家。

  ③帕斯卡(1623—1662)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散文家。

  ④蒙田(1533—1592)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

  ⑤帕克(1810—1860)美國神學家。

  ⑥愛默生(1803—1882)美國思想家、詩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