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三七


  這最後一句話是值得注意的。尤其是因為它重複過多次。關於彼得大帝的這部小說並未把作家的全部創作注意力吸引住,因為對托爾斯泰來說,解決當代問題才是主要任務。其實關於彼得大帝時代的這部小說也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因此,當作家創作另一部直接描寫當代現實生活的小說的構思成熟以後,創作歷史小說的工作自然要停下了。

  情況正是這樣。1873年3月18日,托爾斯泰全力以赴地開始寫起《安娜·卡列尼娜》來。托爾斯泰夫人在3月19日這天的日記裡寫道:「昨天晚上,列(托爾斯泰名字的縮寫——引者)突然對我說:『我寫了一頁半,似乎寫得不錯。』我以為這是寫彼得大帝時代那本小說的又一次新嘗試,因此沒太注意。後來才知道他寫的是一部取材於當代私人生活的長篇小說。」

  這裡說的取材於當代私人生活的長篇小說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從企圖寫彼得大帝時代轉到寫《安娜·卡列尼娜》,在別人看來,可能是突然的,但對托爾斯泰來說也許是水到渠成。

  1872年1月,托爾斯泰的近鄰比比科夫的情婦安娜·皮羅果娃因為嫉妒比比科夫同家庭女教師的關係跳到火車下面自殺了。托爾斯泰當時到現場看過。此事給托爾斯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1870年構思的那部失足女人的小說,本來叫塔季揚娜,後來就改叫安娜了,而且故事結尾也改成了跳火車自殺了。

  有一次托爾斯泰同妻妹塔尼婭到圖拉去跳舞,在舞會上遇到了普希金的女兒瑪麗亞,被她那儀態萬千的美貌、得體的髮型吸引住了,後來托爾斯泰還找她長談過。據說,後來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時就參照了她的外貌。

  可見托爾斯泰三年前儘管把失足女人的小說放下了,但他並沒有放棄繼續寫下去的念頭。他一直在暗暗地積累素材。

  可能正在琢磨如何開頭的時候,偶爾讀了普希金一篇未結束的小說片段的第一行「客人們紛紛來到別墅裡」,受到啟發:不用多餘的話和多餘的描寫立即把讀者引入生活、情節中去。他找到了開頭的辦法,馬上寫起來。在小說最初的草稿裡,第一句話就是:「客人們在看完歌劇後紛紛來到年輕的公爵夫人弗拉斯卡婭家裡。」後來這句話放到小說第二部第六章的開頭部分。小說最後定稿用了另一個句子:「奧勃隆斯基家裡一切都亂了套。」

  朝花園的石砌陽臺的門敞開著,清新的春天氣息夾著鮮花的芬芳隨風飄進書房。托爾斯泰坐在寫字臺前專心致志地寫著《安娜·卡列尼娜》。

  他一口氣寫了兩個月,然後就突然停下。

  這一年夏天,托爾斯泰帶著全家到薩馬拉新莊園去度暑期。他去過薩馬拉幾次,不僅喜歡那個地方,也喜歡住在那裡的淳樸的巴什基爾人。

  薩馬拉那幾年收成不好,一連三年乾旱造成歉收。當地居民已在遭受饑餓的折磨。托爾斯泰不能熟視無睹,無法安心寫作。他要設法救濟饑民,考察了直徑70俄裡的地區,深感饑荒的嚴重。他立即寫信給《莫斯科新聞》,呼籲開展賑災活動。

  1873年至1874年,總共為薩馬拉省籌得現款1887000盧布、糧食21000普特①。

  ①俄重量單位,等於16.38公斤。

  1873年春,托爾斯泰的妻妹塔尼婭的大女兒達莎夭折。

  同年11月9日,他們的小兒子彼得夭折。

  這些不幸不可能不影響托爾斯泰的寫作。

  9月25日,他給費特寫信,說:「我已著手寫了,也就是說即將寫完早已開始的長篇小說。」看來,這時他還沒有預見到小說後來的演變。

  這部小說原來只是想寫上流社會一個有夫之婦失足的故事,後來主題不斷深化,演變成主要是寫廢除農奴制後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所產生的災難性後果:貴族階級家庭關係的瓦解和道德的敗壞,貴族地主在資產階級進逼下趨於沒落以及農村階級矛盾的激化。

  1874年2月中旬,托爾斯泰通知斯特拉霍夫:小說第一部已可付印。

  1874年6月20日,托爾斯泰家裡又蒙受了一次沉重打擊:塔季揚娜表姑逝世了。托爾斯泰在一封信裡說:「我一生都和她生活在一起。沒有她,我感到可怕。」

  1874年4月22日,托爾斯泰家又生了個兒子,取名尼古拉,可是只活了10個月,後因水腫死了。這對托爾斯泰一家又是一次沉重打擊。

  兩年失去了兩個兒子,使托爾斯泰夫人感到心灰意冷,不願再懷孕了。農村生活單調,她嚮往社交活動,想聽音樂……她感到苦悶。她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除了家庭之外,哪裡能找得到可以充實她生活的東西。

  托爾斯泰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未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