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二二


  托爾斯泰在國外遊歷期間仍然賭博。在德國巴登賭博,錢輸光了,向一個法國人借,又輸光了,便向剛到巴登的屠格涅夫借,最後不得不向他的堂姑(也是他的好友)亞曆山德拉告貸。

  托爾斯泰之所以能成為托爾斯泰,就在於他不甘沉淪,每次墮落之後必然悔恨不已。在1857年7月7日的日記裡寫道:「從早到晚賭錢。……豬玀。沒出息,下流坯!」在同年7月25日的日記裡又寫道:「很久以來我良心不曾受到這樣的折磨。」這也是責備自己賭博。

  托爾斯泰因賭博受到良心譴責,極為痛苦,便到法蘭克福找堂姑亞曆山德拉尋求安慰和同情去了。托爾斯泰非常喜愛他的這位堂姑,認為她「真是好極了!是個實在叫人喜歡的人。」他說:「我沒有遇到過比她更好的女子。」

  後來,托爾斯泰又到德累斯頓住了幾天,參觀完博物館,於7月8日返回了俄國。

  第一次出國的意義是使托爾斯泰親眼看到了歐洲的生活。對歐洲的生活,他以前只是通過書本或者別人的講述瞭解一些,認識模模糊糊。

  如今在法國和瑞士遊歷了六個月之後,他不僅看到了當時專制俄國所遠遠沒有的「社會自由」的種種表現,而且也看到了這兩個共和國的陰暗面。

  第十二章 辦學

  在轟動一時的《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之後,托爾斯泰1856年發表了短篇小說《暴風雪》、中篇小說《兩個驃騎兵》、中篇小說《青年》、短篇小說《被貶為列兵的人》、《一個地主的早晨》,1857年發表了短篇小說《盧塞恩》,1858年發表了短篇小說《三死》、《阿爾別特》,1859年發表了中篇小說《家庭幸福》。這些小說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引起轟動,而且有的作品還得到了不好的評價。這種情況不可能不對托爾斯泰的創作熱情產生負面影響。1859年10月9日,他給德魯日寧的信中說:「到如今,我作為一個作家,無論如何都已不中用了。我自從寫了《家庭幸福》後,一直沒有寫作過,看來今後也不會再寫了。……我能夠,而且應該,甚至渴望著幹一番事業。」

  同年11月,他就決定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為農奴的孩子創辦一所學校。

  當時歸地主私有的農奴的孩子是沒有地方上學的。沒有官辦的學校。要學習些讀寫知識,只能自備束修拜粗通文字的退伍老兵或教堂職員之類人物為師。這些人既不懂教育學,也沒有教材,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且他們收的學生也有限。所以俄國文盲就多得不得了。托爾斯泰有鑑於此,便決定要興辦學校,發展教育事業。1849年他就做過一次嘗試,終因力不從心,不得不放棄。10年之後,他東山再起,終於獲得成功。

  托爾斯泰開始辦學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農奴不信任他。農奴們起初都不敢送孩子來上學。學校不收學費,從來沒有這種好事;老爺幹嗎這麼大發善心?農奴們怕有什麼圈套,有的甚至怕老爺教會了孩子們識字以後把孩子們送去當兵跟土耳其打仗——老爺靠這種辦法去博得皇上的賞賜。經過托爾斯泰的努力,農奴們終於打消了顧慮,肯送孩子上學了。

  托爾斯泰辦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給學生和老師充分自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願望,願意來就來,不願意上課就走。教師有權不讓某個學生進教室。課外師生是平等的朋友。托爾斯泰課外常跟學生開玩笑,遊戲,角力,散步,滑雪橇,晚上常送學生回家。

  他還拿出一俄畝地來供願意耕種的學生耕種,收穫歸耕種的學生。

  這樣的學生有八個人,托爾斯泰就把這一俄畝地分成八份。學生在自己分得的地上種了亞麻、豌豆、蕎麥、胡蘿蔔、蕪菁,等等。

  托爾斯泰在《11月和12月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學校》一文裡這樣描繪了學校的情況:「學校設在一座兩層的石頭房子裡。兩間房作教室,一間房作辦公室,兩間房作教員休息室。門口的屋簷下掛著一口小鐘,鐘上拴著一個小錘,穿堂的樓下放著體育器材,樓上擺著一個木工台……

  「8點鐘左右,住在學校裡的一位教師——這是個外表整潔的人,是學校行政負責人——派一個幾乎經常在他那兒過夜的男孩去敲鐘。

  「村裡人們慣於天不亮就點燈起床。學校的窗戶裡早已透出了明亮的燈光。鐘響之後的半小時裡,在濛濛的霧氣裡,在霏霏的雨雪裡,或者在秋日的晨曦中,山岡上(村子和學校中間隔著一條山谷)出現三三兩兩或者孤孤零零的黑色小身影。……學生們不僅兩手空空,腦子裡也毫無負擔。無論功課,無論昨天所做的什麼事情,他們覺得忘記了都沒有什麼關係。想到擺在面前的功課,他們也沒有什麼苦惱之感。他們只帶著自己的身子、敏銳的頭腦和信心:相信學校裡今天將同昨天一樣快樂。不到上課,就不想上課的事。沒人因為遲到而受申斥,不過也從來沒人遲到——除非大一點的孩子有時被父親留在家裡幹什麼活兒,耽誤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便氣喘吁吁地匆匆趕到學校裡來。

  「……老師走進教室,只見孩子們尖聲叫嚷:『堆兒小了,往上壓啊!』或者:『把人壓壞了,夥伴們!』手裡拿著書坐在一旁的孩子們對他們喊道:『你們瞎鬧什麼!把人家的耳朵都吵聾啦。會有你們好看的!』玩瘋了的孩子們安靜下來,氣喘吁吁地開始看書。……打鬧的氣氛一掃而光,教室裡一片寧靜。一個學生像剛才揪同學頭髮那樣專心致志地讀起書來。他緊閉嘴唇,閃著小眼睛,除了書本,什麼也看不到。

  這時要他拋開書本就像剛才要他停止打鬧一樣費勁。他們隨便坐,有的坐在長凳上,有的坐在窗臺上,有的坐在圈椅或者地上。」

  學校的課程有:讀書、書法、語法、創世紀、數學、繪畫、製圖、唱歌。後來又加了俄國歷史故事和自然科學漫談。

  上午課是必須來的,但絲毫不強迫,全靠學生自覺。下午課,大孩子家裡有活兒,可以不來,小孩子家裡沒有活兒都來。夏天農忙時放假,讓學生幫助家裡幹活。

  開學時學生是22個,到1860年3月發展到近50個。學校的事情越來越多,於是托爾斯泰便開始物色助手。1860年6月,他終於物色到一個。此人叫彼得·瓦西裡耶維奇·莫羅佐夫,是圖拉神學校的畢業生。

  托爾斯泰1860—1861年出國期間,學校的工作就由他負責。

  在托爾斯泰從1861年5月到1862年5月擔任調解人期間,學校從最初一所發展到21所,分佈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周邊地區。校舍都是因陋就簡,設在農舍裡,教師有的也跟農民住在一起。教師大多是被開除的大學生。工資很低,教一個學生每月50戈比,平均一個教師有二三十學生。除工資外,如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雜誌上發表文章,可以得稿費。儘管生活很艱苦,但在托爾斯泰的熱情感召下,教師都愛上了自己的工作。

  從1862年8月7日托爾斯泰給堂姑亞·安·托爾斯泰婭的信裡,我們可以看到,那時學校裡已有12個老師。除一人外,都是很出色的。其中有個叫克勒的德國人受到托爾斯泰的特別器重,說他做的實驗很有意思,也很有益。學校的課程是很全面的。除了學習各種課程以外,學生還要學習細木工手藝和體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