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一一


  不言而喻,這兩封信使托爾斯泰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堅定了繼續從事寫作的信心和決心。他接著寫出了《一個地主的早晨》、《襲擊》和《一個檯球記分員劄記》。

  但美中不足的是,作品發表了,卻不見寄稿費來——托爾斯泰由於生活放縱、賭博常輸,手頭總是缺錢。他在日記裡寫道:「只見讚揚,不見錢來。」涅克拉索夫10月30日來信解釋,說照雜誌規定,第一篇作品是不給稿費的,但以後所有作品若被雜誌採用,則將按最高標準支付,即一印張三十銀盧布。

  《童年》發表後,在彼得堡文壇引起很大轟動。

  《現代人》雜誌編輯、作家巴納耶夫在熟人中間到處朗誦《童年》片斷。據屠格涅夫說,巴納耶夫的熟人,即使在涅瓦大街上遇到他也要躲開,怕他在大街上就朗誦起《童年》來。

  屠格涅夫自己也向鄰居、托爾斯泰的妹妹瑪麗亞推薦這篇作品(當時他並不知道作者是瑪麗亞的哥哥),而且還寫信給涅克拉索夫說:「這是一個大有希望的天才,請寫信給他,敦促他寫作。請告訴他,要是寫作能引起他的興趣的話,我向他表示祝賀,並向他表示敬意和歡迎。」

  很多雜誌紛紛發表評論文章,加以讚揚。《祖國紀事》雜誌有一篇文章說:「如果這是尼·列先生的第一篇作品的話,那不能不祝賀俄羅斯文壇出現了一位新的傑出天才。」

  從以往的敘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托爾斯泰文學創作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我們至少可以指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他不甘心隨波逐流,儘管周圍環境使他沾染上許多惡習如賭博等,但他不斷剖析自己,不斷要從這污泥濁水中掙脫出來,不斷追求道德的完美,總想做一番事業。他在1852年3月29日日記裡寫道:「平庸的生活使我痛苦……但是我畢竟還能藐視自己和唾棄自己的生活。在我身上有一種力量使我確信我來到人世並不是要做一個和大家一樣的人。……我渴求的是能對人們的幸福和利益產生巨大的影響。」

  第二,他在這之前已閱讀了大量哲學書籍和文學作品,托爾斯泰自己把1842—1848年即從十四歲到二十歲之間給他留下過深刻印象的書編了一個目錄,我們從這個目錄裡也不難看出他讀書的情況。

  書名印象深刻程

  聖經·馬太福音極深刻
  斯特恩:《感傷旅行》很深刻
  盧梭:《懺侮錄》極深刻
  《愛彌兒》極深刻
  《新愛洛綺思》很深刻
  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很深刻
  席勒:《強盜》很深刻
  果戈理:《外套》深刻
  《伊凡·伊凡諾維奇和伊凡·尼基福羅》深刻
  《維奇吵架的故事》
  《涅瓦大街》深刻
  《地鬼》極深刻
  《死魂靈》很深刻
  屠格涅夫:《獵人筆記》很深刻
  德魯日寧:《波連卡·薩克斯》很深刻
  格裡戈羅維奇:《苦命人安東》很深刻
  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極深刻
  萊蒙托夫:《當代英雄·塔曼》很深刻
  普雷斯科特:《墨西哥征服史》深刻

  第三,他對作家使命和寫作方法也做了充分思考。這我們從他的日記裡不難看出。如他在一篇日記裡說:「我這時躺在營帳外面。多麼美麗的夜晚哪!月亮剛剛從山岡後面爬上來,照耀著兩片薄薄的浮雲;一隻蟋蟀在我身後不停地悲鳴;遠處群蛙鼓噪,村外時而傳來韃靼人的叫喊,時而傳來狗吠,接著又萬籟俱寂,只有那蟋蟀在悲鳴。一片輕盈透明的浮雲掠過點點繁星。我尋思:去吧,去執筆把眼前的一切寫出來。

  但是怎樣才能把這一切寫出來呢?走到滴滿墨水點的桌子前邊坐定,拿過發灰的紙和墨水,鋪紙蘸筆,在紙上寫出字母。字母組成詞,詞聯成句子。難道這能表達感情嗎?能否用某種方式把自己對大自然的觀感告訴別人也讓他如同身臨其境呢?光描寫還不夠。為什麼詩歌與散文、幸運與不幸那麼緊密相聯呢?怎麼辦?是否應當努力將詩歌同散文結合在一起,或是只欣賞前者,隨後再聽任後者的支配而生活下去呢?

  「在幻想中,有比幻想更美妙的方面。完滿的幸福乃是兩者的結合。」

  「我覺得要描繪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只能描繪出他給我的印象。談到某個人,通常說這人古怪、善良、聰明、愚蠢、通情達理,等等。這類字眼絲毫不能說明什麼,說話的人卻想以此描繪該人,結果常常使人不知所云。」

  「一切作品,要想成為出色的作品,正如果戈理在其最後一篇小說裡所說的(『它是從我內心深處唱出來的』),它理應是作者的心聲……」

  這裡特別應當指出,他長期養成的在日記裡嚴格剖析自己的習慣對他在小說裡深入刻畫人物心理是有無法估量的作用的。偉大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談到托爾斯泰時曾說過:「誰沒有在自己身上研究過人,誰就永遠不能深刻地瞭解人……假如我們說自我觀察一定異常有效地磨礪了他的一般觀察力,教會了他用洞察一切的眼力看人的話,那我們是不會錯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