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松下幸之助 | 上頁 下頁 |
二八 |
|
為調整乾電池的增產體制及適當降低售價,促進經營合理化,松下幸之助有兩個月以上的時間,每天到新工廠辦公兩小時,指揮全體員工努力工作與埋頭研究如何改善工廠管理。結果,兩個月達到目標。在11月間,松下電器公司實行腳踏車車燈和乾電池一齊再度降價的方案。這一措施終於引起各處用戶的熱烈反應,國際牌車燈及乾電池的銷售數量,愈益急劇增加。 在1931年底,松下電器公司的事業範圍漸大,產品可分四大部分:(1)配電線器具;(2)電熱器具;(3)收音機;(4)車燈乾電池等。製品項目擴充到200多樣,在總公司、分公司、營業所及8個工廠工作的從業員工,共計近1000人。從企業規模看,松下電器公司已經不是家庭工廠,而是在日本全國電機業界佔有相當份量的中堅企業,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公司了。 每天在事務繁忙的生活之中,松下幸之助的心中「我已經是一個實業家了」的念頭油然而生。事業如何經營?確定的基本目標是什麼?怎樣追求與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些像波濤一般時時激蕩胸懷。 1932年來臨,有一位顧客到松下幸之助家造訪,這位客人于數年前已皈依宗教,來訪的目的就是想要勸請松下幸之助信仰宗教。對於這一顧客的熱心厚意,松下幸之助由衷表示感謝,但談及任何宗教,松下幸之助都不感興趣,所以這一次他拒絕了客人的勸誘。不過,這位顧客熱心異常,之後,糾纏不放,屢次來向松下幸之助勸導信教,在無可奈何情形下,松下幸之助假裝要信教的樣子,照著這一顧客的勸說,答應於這一年的4月上旬,兩人一起前往該教派的本山參拜。 未曾想到,這次參拜寺院,卻讓松下幸之助學到了好多東西,本山建築之壯觀及各種設施的完備,都出乎想像之外,叫他驚奇不止,並且到這裡來的信徒及在這裡奉獻勞役工作的善男信女,所造成的一片虔誠氣氛,尤令他萬分感動。而最使他從心裡佩服的是,這一宗教團體所經營的木材製造廠規模巨大。為了製造本山所屬各處寺院建築物需要的木材創設這一工廠,建廠用地極為廣闊,工廠裡安置最新穎的機械,員工將近100人。他們把全國各地信徒捐獻來的木料集中到這裡,加工製造種種建築用半成品。於轟隆轟隆的雜音中,正在工作的工人們秩序井然,表情嚴肅。 松下幸之助見到這般光景,不禁肅然起敬。 在歸途的電車上,松下幸之助想起方才看到的屬這一宗教團體的那座木材工廠的營運情況,印象至為深刻。他不住地反省起來,自己所創辦的電機事業,從各種角度去觀察,經營是否盡美盡善?而事業經營的根本目的是什麼?他一層一層地認真思索下去,久久未得答案。回家以後,這些問題仍不停地在腦海裡出現,及至深夜,好歹總算想通了。他想:「一個宗教團體是以指導有苦惱的人們得以安心,讓他們能夠享受幸福的人生,而竭盡心力去做的一種神聖事業。 至於我們常人所應做的事情,是由無生有,剷除貧窮,製造財富,這是一種最現實的工作。」 由上述一觀念推進一步,他得到了以下的想法:「剷除貧窮,是人生最高最尊貴的事業。為達到這一目的,人們必須刻苦耐勞,勤勉從事,不停地工作,不停地生產,進而增加物資,滿足需要。不這樣做,沒有其他好辦法!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這也就是我們應該完成的事業。搞好能夠促使人類過上富裕生活的工業生產,是我們的神聖使命,也是我們一生奮鬥的最高境界。人類的生活是依據精神方面的安心和物資方面的豐富來維護幸福的,精神與物質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從這一思考,又向前發展,忽然想出一則哲學思想,這就是大家稱道的「自來水哲學」。照松下幸之助的解釋,水是人類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種東西,但因在日常生活方面,水之供應過於豐富,所以人們已把它的價值忘掉。同樣道理,任何貴重生活物資,假如像水一般地售價低廉,且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大量供給,則人類的生活物資不虞匱乏,而由貧困所產生的多少苦惱,可以立刻解除。因此生產者的唯一使命,是要產制及供應如自來水一樣的無窮無盡的寶貴生活物資。 松下幸之助估計生產者完成這項使命,需要250年的時間。如將250年等分為10個階段,而在第一階段的25年,是實業家必須克盡責任的期間。 再劃分這25年為3個時代,即建設時代10年,活動時代10年,貢獻時代5年。 松下幸之助在他的《我的做法與想法》中說:「當我發覺有這樣的真正使命,在完成這一使命,出現具體事實時,我內心感到的歡欣、興奮,真是在我過去15年創辦事業的經驗中,沒有領略過的味道。 每一想及創辦企業還負有更重要的使命,則全身充滿了勇往直前的熱情,並在心裡產生一種『經營事業非同小可,應對社會、國家負起神聖責任』的嚴肅感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