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
一一六 |
|
甘地的兩位兒子把遺體放置在檀香木柴堆上,按照印度教葬儀規定,頭部朝向北方。此刻已是下午四點鐘,必須行動迅速,以便陽光降福於軀體即將被焚燒的人。 此時此刻,人們沒命地向前擁擠。人人爭相撫摸一下裹屍布,敬獻一朵鮮花,或者向禁錮甘地的塵世間最後一座高大的樊籠上投放一片木材。由於長子遲遲未能趕來,聖雄的次子拉姆達斯負責主持火化儀式。他走上靈台,在弟弟迪瓦達斯的協助下,在父親的遺體上撒下牛奶、椰子油、樟腦精和焚屍使用的傳統粉末混合物。 路易斯·蒙巴頓凝視著他敬仰備至的人的遺體,頓覺一股悲痛激情向他襲來。「他好像正在沉睡,數秒鐘後,他將在熊熊的火焰裡化為灰燼。」蒙巴頓暗自想道。 拉姆達斯圍繞遺體走了五圈,身穿藏紅色教袍的婆羅門祭司口中喃喃地吟誦經文。最後,拉姆達斯接過從萬靈廟內的長明燈上點燃的聖火。聖雄之子將火把高擎過頭,然後伸向焚屍柴堆。當火舌開始吞噬檀香木時,一個聲音悲切地唱起吠陀祈禱經文: 你帶領我從夢想到現實, 從黑暗入光明, 從死亡到永生…… 繚繞的黑煙從柴堆上徐徐升騰,人群中爆發出排山倒海的呼叫聲,所有人猛烈地向前僕去。帕梅拉·蒙巴頓看到,數十名婦女號啕大哭,哀聲震天,一面用手亂抓自己的頭髮,一面扯破自己的紗麗,不顧一切地衝破警察和士兵們組成的警戒線,以圖實踐古老的殉葬風俗:遺孀跳進火化丈夫遺體的葬火堆中自盡。在後面人群的強大推動下,蒙巴頓和出席葬禮的各界知名人士,幾乎被擁進火堆內陪葬。「我們坐在地上終算得救了,否則,大家可能和甘地一起活活被烈火燒死。」蒙巴頓後來回憶說。 忽然間,一股火柱瘋狂地沖向空中,劈啪作響的火浪吞噬著小山似的檀香木柴堆。一陣涼風掠過亞穆納河河濱,頓時火勢越來越旺,火頭越來越高。聖雄的安詳面孔漸漸在紅色的帷幕後面消失。 火愈燃愈烈,當紅閃閃的火焰與金紅色的彩霞交相輝映時,一百萬信徒從內心深處迸發出震天動地的永別叫喊聲:「聖雄甘地升天去了!」 整整一夜,焚屍柴堆繼續燃燒著。人們絡繹不絕地來到先知的骨灰前靜默志哀。他們當中有一位可憐的陌生人,本來他應該點燃葬火。他就是聖雄的長子哈利拉爾·甘地,一位窮途潦倒的酒徒,一位身染肺病的人。 赤紅色的火堆旁,另一位孤兒也守候在那裡。隨著烈焰吞噬他的精神之父的軀體,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生涯中的一個時期業已結束。黎明時刻,他在依然發燙的骨灰前敬獻一束玫瑰花。 「巴布,這是我獻給你的鮮花。今天我尚可敬獻給你的骨灰,明天我到何處敬獻給你?」尼赫魯低聲喃喃說道。 * * * 遺體火化後的第十二天,聖雄甘地的骨灰撒在一條「注入大海的河流裡。」拋撒骨灰儀式在距阿拉哈巴德不遠的地方舉行。這裡是印度教最神聖的地方之一,藍色的亞穆納河與混濁的聖河——恒河——在這裡彙聚,薩臘瓦斯蒂暗河也流經這裡。在三條河流匯合處的普拉亞格,創造神梵天曾經舉行過盛大祭典儀式,亙古以來,三條河流的名字與印度歷史上遭受的不幸緊密連在一起。洶湧澎湃的波濤帶走了數百萬默默無聞的印度人的骨灰,甘地生前曾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現在,他猶如滄海一粟,即將永遠和他的人民的靈魂溶為一體。 盛裝甘地骨灰的銅罐,放置在由三等車廂組成的專用列車上,經過六百一十五公里旅行後,最後由新德裡抵達阿拉哈巴德。沿途,數百萬群眾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在鐵路沿線組成一道壯觀的人牆,向印度偉大的靈魂靜默志哀。在阿拉哈巴德車站,靈車載著骨灰罐,穿過難以計數的人群,來到了聖河之濱。印度軍隊的一輛水陸兩用軍車正在那裡等候。尼赫魯、帕泰爾、聖雄的兩個兒子、摩奴、阿巴和數名親友分別站在骨灰罐的兩邊。三百萬信徒聚集在岸邊,目送一艘白色小船徐徐離岸向江心漂去。 莊嚴的時刻到來了。人們唱起吠陀經文讚歌,數千隻鈴鐺、鑼鼓和海螺頓時響聲大作,此呼彼應,與讚歌聲交織一起。這時,數十萬名信徒額塗黑灰和檀香膏沫跳入河中,舉行規模壯觀的神秘聖餐儀式。他們紛紛在水中投入數不清的椰子殼和用紙製作的小船,上面滿載鮮花、水果、牛奶和一縷縷頭髮,然後喝下人間天堂的三口河水。 小船抵達聖河的匯合處後,拉姆達斯·甘地用恒河水和神牛奶灌滿盛裝父親骨灰的銅罐,然後輕輕地搖了搖。這時,坐在船上的其他人喃喃地吟誦起永別經: 「呵!神聖的靈魂,願你乘風乘火,一路平安……願條條江河伴隨你,願你在天堂造福於塵世生靈。」 歌聲過後,拉姆達斯·甘地已經慢慢地把骨灰撒向川流不息的水中。一條條灰色粉末慢慢漂浮擴散,沿著船體順流而下,船上的人在上面撤下一把把玫瑰花瓣。 漂浮著的鮮花、骨灰和牛奶隨波逐流,然後在河流匯合處的漩渦內打了幾個圈圈,最後向水天相連的遠方漂去。莫漢達斯·甘地的骨灰完成了一位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後一次神聖無比的朝聖,順著浩瀚無邊的大海浮向遠方,經歷了不朽的恒河與萬古永存的大洋連接在一起的神秘莫測的時刻。甘地的靈魂逃脫塵世間的「黑暗」,將和天國中的神靈結為一體。 ◎尾聲 甘地的去逝完成了他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在印度各城鎮和農村,教派之間的相互殺戮從此宣告結束。 但是,雙方之間的對立情緒依然存在,它以兩國軍隊在戰場上公開進行衝突的傳統形式出現。比爾拉寓所內發生的暗殺事件,是印度兩年來飽嘗國內和宗教戰爭之苦的最後祭品。 刺客納圖拉姆·戈德森及其殺人兇器當場被抓獲。他束手就擒。不久,其他同謀犯也被一一逮捕。納拉揚·阿蔔提和維斯努·卡卡雷由於一位女人的緣由,最後落入警察設下的圈套。二月十四日是情人節。這一天,阿蔔提躲在孟買一家旅館內,突然聽到有人敲他的房門。他以為是他的情婦來了,於是打開了門,結果三位警察驀然出現在他的面前。原來,警察發現了阿蔔提與警察局主治外科醫生的女兒的曖昧關係,從竊聽器中截獲他們的談話情況,最後弄清了他們的相會地點。 謀殺者納圖拉姆·戈德森,合股人納拉揚·阿蔔提,客棧老闆卡卡雷,一月二十日放置炸彈的年輕難民馬丹拉爾·帕瓦,納圖拉姆的弟弟戈巴拉·戈德森,印度極端主義政黨的狂熱陰謀家沙瓦迦爾,為刺殺活動提供手槍的順勢療法派醫生帕爾朱雷,以及迪甘巴爾·巴德熱的傭人,所有罪犯被傳出庭,因參與殺害印度國父的活動受到法庭審判。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