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九四


  甘地經常這樣說:你們需要當心,「印度的新生知識分子打算使國家工業化,而不關心我的親愛農民的利益」。為了對付這種危險局面,他建議將專家治國論者派往鄉村,「讓他們在農夫洗澡、牲畜打滾、飲水的池塘內喝水,強迫他們在灼人的太陽下彎腰勞動,耕耘不止。只有這樣,他們可能會理解農民的不安心情。」

  從此以後,印度領導人一意孤行,不願徵詢年邁先知的意見,同時後者遇事也不與印度領導人商議。十二月的一天,先知召見了孟買城的一位實業家,這個人曾在甘地最後一次走出英國監獄的大門時接待過他。甘地委託他一項使命,但他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情況,甚至不能向尼赫魯或帕泰爾披露。任務旨在準備實現甘地數星期來醞釀的夢想。

  「請您到卡拉奇去一次,為我訪問巴基斯坦作好安排。」甘地說道。

  這位實業家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您的想法著實荒唐。」實業家說道。「如果您將計劃付諸實施,那麼您一定會遭人暗算。」

  「任何人不能縮短我的生命,即使是一分鐘也好。我的生命屬￿神。」甘地回答說。

  但是甘地認為,在進行新的遊說活動之前,他必須再次努力恢復印度的平靜。他痛苦地想道:「如果烈火繼續燃燒,火勢四處蔓延,那麼我有何顏面去會見巴基斯坦人民?」

  新德裡城的動亂日益嚴重,甘地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憂慮不安。京都的穆斯林固執地聲稱,惟有甘地和他們呆在一起,他們的人身安全才能得到保障。警察隊伍裡新增加了不少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難民,他們對穆斯林懷有刻骨仇恨。來自旁遮普農民大軍中的其他倖存者,每天佔領穆斯林的清真寺,或者洗劫他們的家舍。

  現在,獨立印度的京都的平靜局勢,完全取決於武裝力量,而不是仰仗印度人民的「心靈力量」,甘地為此感到心灰意冷,大失所望。他日益陷入深深的默想之中。這說明他即將採取重大決定。隨著歲末日益臨近,甘地的心境越發變得憂鬱淒涼。

  一天晚上,甘地對一群英國來訪者說道:「隨著歲月流逝,人們往往粗暴地抨擊先知們,然後為他們修建廟宇,以示紀念。今天,我們大家對基督頂禮膜拜,然而昨天,我們卻把他活活釘死在十字架上。」甘地的行動準則效法於孔子的下述古老格言:「見義不為,無勇也。」

  * * *

  穆罕默德·阿裡·真納的肺部X線照片上,黑色斑點正在無情地向四處擴散。幾個星期來,巴基斯坦之父顯示出超人的毅力,好像暫時控制了不斷吞噬他的軀體的肺結核病。他的夢想業已實現,他為此付出的過人毅力突然使他失去了充沛活力,疾病隨之再次惡化起來。十月二十六日星期天,真納離開卡拉奇,前往拉合爾作短暫放行。據英國E·S·比尼上校後來回憶說,「真納動身時約有六十歲,但五個星期後返回卡拉奇時,他好似一位八十歲的老人」。在拉合爾逗留期間,他常常因咳嗽和發高燒而筋疲力盡,幾乎終日臥床不起。

  隨著真納日益感到精力不濟,一股不堪言狀的煩惱好像不時纏繞著穆斯林領導人。他愈來愈鬱鬱寡歡,形影相弔,對待周圍人越發冷漠,小心翼翼地緊緊抓住最高領導權,好像在生命垂危時刻,他絕不忍心將其最終實現的事業的命運交給他人。真納病篤臥床不起時,一疊疊文件堆放在他的辦公室,等待他親自批閱審定。他對別人的批評意見過分敏感。比尼在日記中寫道:真納好像「一個孩童,他雖然得到了月亮,但不願意把它借給他人,即使是片刻工夫」。

  更有甚者,一種難於言狀的念頭常常困擾著真納。他堅定不移地認為,在國民大會黨內,他的印度教徒宿敵決計阻撓巴基斯坦繁榮昌盛,同時力圖在他身後摧毀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旁遮普、朱納加德以及其他地區,他隱約看到印度正在策劃一場大規模政治活動,企圖驅散分治帶來的希望。致命的打擊終於在十二月中旬發生了。印度公開宣佈,只要克什米爾問題得不到解決,它拒絕撥給巴基斯坦五億五千萬盧比。按照獨立前雙方達成的財政分配協定,印度本該當償還這筆拖欠的款項。印度聲稱,此舉旨在阻止巴基斯坦用這筆錢購買武器,以便在克什米爾地區屠殺印度士兵。

  印度採取的立場,使其納的處境岌岌可危。當時,巴基斯坦國庫空虛,瀕臨破產。因此,它不得不削減政府官員們的薪俸。此後不久,巴基斯坦之父再次受辱。為了包租飛機運送難民,巴基斯坦政府付給英國海外航空公司一張支票,由於它在銀行的存款短缺,不久支票被原封不動地退了回來。

  * * *

  自從路易斯·蒙巴頓和莫漢達斯·甘地於一九四七年春天在新德裡的皇宮內舉行重要會晤以來,印度的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時,他們兩人好似掌握著四億人的前途命運;現在,歷史在前進的步伐中已不需要他們。應急委員會已經解散,前副王通過它曾使英國在印度暫時重新掌權。前副王本人也成為受憲法支配的國家元首,他掌握的權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和印度領導人的親密關係。

  年邁的先知坐在沙發上,像平日一樣,赤裸的雙腳蜷縮在拖地的下擺下面。他神色憂傷,萬念俱灰,面部至今仍然殘留著他的國家遭受的種種苦難的痕跡。他的理想遇到大多數支持者們的拒絕,他的教誨受到不少同胞們的懷疑,他好像一艘遇難船隻的殘骸。洶湧的浪潮把它拋向海灘。

  印度分治雖然使甘地心痛欲裂,五內俱焚,但他對英國海軍上將的好感卻與日俱增。聖雄意識到,獨立以來,只有蒙巴頓一人能夠真正理解他的所作所為。幾個星期前,當路易斯和埃德溫娜乘坐飛機返回倫敦,參加伊麗莎白公主和他們的侄子菲利普親王的婚禮時,甘地向他們表示了感人至深的友情。約克MW102專機除了滿載印度前各土邦王公們贈送的象牙雕刻、莫臥兒王朝時代的小巧精製的藝術品、銀質器皿和各種首飾外,還有印度的大救星饋贈給新娘的禮品,後來某天,這位年輕女人帶上了維多利亞女皇的王冠。禮物是一塊用甘地親手紡織的棉線編織成的臺布。

  聖雄深信蒙巴頓在政治上廉潔正直。他堅定不移地認為,只要蒙巴頓擔任總督職務,印度政府決不能肆無忌憚地作出有損於國家榮譽和利益的事情。

  甘地的看法頗有道理。最近四個星期來,蒙巴頓勳爵使用自己的全部影響和崇高威望,維護聖雄為了國家的前途所採取的重大行動。首先他竭盡全力,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展開一場全面戰爭。為了使印度同意將兩國之間的衝突提交聯合國討論,他不惜置與尼赫魯的友誼於不顧。他甚至建議英國首相克萊門特·艾德禮親赴印度,實地仲裁兩個自治領地之間的爭端。他反對印度政府拒不償還給巴基斯坦五億五千萬盧比的決定。蒙巴頓認為,如果印度拒絕償還這筆款項,處於破產中的真納可能被迫走投無路,或者挑起一場戰爭。不管印度如何為自己辯解,此舉違背道義和國際準則。這筆款項屬巴基斯坦所有。拒絕償還意味著搶劫。但是,蒙巴頓的論據始終未能動搖尼赫魯和帕泰爾的決心。他們根本無意將這筆用來為克什米爾戰爭提供資金的款項轉交給巴基斯坦,以免在經受嚴重創傷的印度公眾輿論上火上澆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