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
九一 |
|
如今,浦那城的印度宗教狂們崇拜一位新的偶像人物,把他視為西瓦古、「帕什瓦」和提拉克的事業的真正繼承人。十一月一日晚上,這位偶像人物沒有出席在《印度民族報》院子裡舉行的會議,但是,當電影放映機把他的跳躍的身影投射到牆上時,一片崇敬的低語聲掠過整個會場。牆上映出的形象模糊不清,說話聲音嘶啞刺耳,但是素有「勇士」稱號的維納耶克·達摩達爾·沙瓦迦爾,仍然不失為一位頗具懾服力的人物。 沙瓦迦爾的鼻端架著一副鐵邊眼鏡,一股魔鬼似的光芒在鏡框後面閃爍發亮;他面部無須,顴骨高聳,雙唇充滿肉感,每當他咧嘴獰笑時,嘴唇的肌肉向後收縮。他酷似古代印度的苦行僧。他光著腦袋,頭戴一頂黑色圓柱形無邊圓帽。這一裝束已經成為他的象徵。他吸毒成癮,同時也是一位同性戀狂,但知曉此事的人寥寥無幾。 沙瓦迦爾能言善辯,他的追隨者對他推崇備至,稱他為馬哈拉施特拉的丘吉爾。在浦那和孟買的世襲地盤,他贏得的支持者超過尼赫魯的追隨者。同印度主要領導人—樣,沙瓦迦爾也來自倫敦律師事務所。但是,他在法學聖地所學到的東西,與印度主要領導人的收穫截然不同。他依賴暴力,尤其是仰仗政治暗殺手段得以苟安。 沙瓦迦爾因殺害一位英國高級官員于一九一〇年在倫敦被捕,後被遣返印度聽候審判。途中,他從客輪上逃跑,最後泅水抵達馬賽港口。被法國驅逐出境後,他被判處終身流放,關押在安達曼群島的苦役犯監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沙瓦迦爾根據一項政治大赦令獲釋出獄。自那時起,他曾經親手策劃暗殺旁遮普省省督的活動,同時企圖殺害孟買省省督。但是,他從安達曼群島的流放生活中吸取經驗教訓,巧妙地在他本人和刺客之間施放層層煙幕,致使警察局難以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繫。 沙瓦迦爾始終頑固地反對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團結的政治主張,反對甘地和國大黨宣揚的非暴力學說。他主張建立一個印度教徒統治的國家,宣揚印度種族優於其他種族,念念不忘重溫昔日的美夢,妄圖在從印度河之濱到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從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到科摩林角之間的大片土地上,重新建立大印度帝國。在他憧憬的印度社會內,他憎恨穆斯林,不允許他們佔有一席之地。 沙瓦迦爾曾兩次主宰極右民族主義政黨「印度教大會」②的命運。但是,這位宗教狂尤其熱衷於發展「印度教大會」的法西斯准軍事團體——國民公僕團。該組織的核心機構是秘密社團「印度民族集團」,於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五日由沙瓦迦爾在浦那城親手創建。沙瓦迦爾享有「狄克推多」③的稱號,「印度民族集團」的所有成員向他發誓效忠。除了盲目服從外,種姓這一強大特殊鎖鏈、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的紐帶,將該組織的首領與其成員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印度民族集團」的成員們出生于浦那城的婆羅門世家,是西瓦吉統治時期「帕什瓦」們的經過「烈火清淨」的繼承人。不言而喻,《印度民族報》的兩位領導人納因拉姆·戈德森和納拉揚·阿蔔提屬這一小撮貴族階層。 ②全稱「印度教大齋會」。一九二三年由洛·提拉克(一八五六——一九二〇年)創建。其早期主要理論家為沙瓦迦爾(一八八三——一九六六年)。該社團主張在印度次大陸建立一個以印度教統治的國家。一九二五年建立准軍事團體「國民公僕團」(又譯國家義勇團或國民志願團),一九五一年部分成員另立「人民同盟」。 ③即獨裁者。 有關沙瓦迦爾的影片放映後,會場沉浸在一片虔誠的寂靜氣氛之中。這位印度教救世主在銀幕上短暫出現時,整個晚會進入高潮。隨後,戈德森和阿蔔提走向輪轉印刷機,此刻他們清楚,他們的報紙代表了沙瓦迦爾在好鬥的印度教大本營內的聲音。在諸位賓客的熱烈歡呼聲中,兩位合作者站在一起,拍照留念。然後,兩人興高采烈地一齊用食指按動控制電鈕。 輪轉機開始印刷報紙時,參加小型集會的人紛紛離開會場。戈德森在報紙上連篇累牘地譴責甘地和國大黨犯下的「滔天罪行」。這時,監視晚會的警察準備離開觀察點,突然他的視線發現一位男子正在院子的一隅和阿蔔提高談闊論。他對此人了如指掌,因為和阿蔔提一樣,他的檔案材料卡片上注有「可疑危險分子」的字樣。這位客人跋涉一百公里的路程,前來參加《印度民族報》新社址的落成典禮。此人名叫維斯努·卡卡雷,是艾哈邁德納加爾客棧的老闆,馬丹拉爾·帕瓦向穆斯林列隊投擲一枚手榴彈後,曾經得到他的保護。 * * * 兩位剛剛啟動嶄新輪轉印刷機的年輕合股人,具有共同的強烈政治信念,同時由於出生在婆羅門種姓家庭,因而躋身印度社會等級的頂峰。婆羅門壟斷了祭祀儀式和啟示聖書吠陀經的知識,吠陀經打開了通向最純潔和富有濃厚宗教色彩知識的道路。為了充分發揮這種崇高的作用,婆羅門原來不得從事其他職業。不少人為此離群索居,從事梵志④生活,以期達到超脫,否則難以達到「梵我同一」。⑤ ④宗教名詞,意即從事修行的婆羅門。 ⑤宗教名詞,意即獲得解脫。 據傳,婆羅門像鳥一樣可以出生兩次⑥。鳥兒第一次出生在下蛋期間,第二次出生時離開蛋殼。和小烏一樣,婆羅門首先來到人世間,然後在十二三歲那年,再一次獲得新的生命。這時,他們接受入法禮⑦以及一條祝聖聖帶。十二歲那年,納圖拉姆·戈德森開始了真正的生活,當時他的父親和數名高唱經文的婆羅門祭司,在他的頸項周圍和左肩上斜掛一條細薄的棉制飾帶,從而把他與其他婆羅門以及他的祖先們聯繫起來,並通過他們與創造神梵天連結在一起。在人口眾多的印度,僅有不足百分之五的人屬這一「最勝種姓」。舉行入法禮後,年輕的戈德森被禁錮在無窮盡的法規和特權的桎梏之下。 ⑥婆羅門教認為,婆羅門、刹帝利、吠舍三大種姓有權拜神和禮誦吠陀,因此他們屬再生族,可以獲得第二次生命。 ⑦再生族為進入婆羅門教四期之第一期而舉行的儀式。舉行入法禮標誌一個人正式成為婆羅門教徒。各種姓入法時間不同,婆羅門為八至十六歲。如不在此期限內舉行,就喪失再生族的特權。 這裡所說的特權,不是經濟方面的特權。戈德森的父親是位郵遞員,每月薪水僅僅十五個盧比。但是,這位地位低微的職員按照正統的印度教傳統思想,把全部心血傾注在對兒子的培養教育上。從孩提時代起,在他身披飾帶前,納圖拉姆每天必須學習、敬誦用梵文編寫的印度教聖書的經文。 象大多數正統的婆羅門一樣,納圖拉姆的父親奉行素食。他從來不和非婆羅門一起進餐。每次進餐前,他淨洗雙手,穿上事先洗好的乾淨衣服,衣服不得和任何不潔的東西接觸,諸如驢、豬、或者月經期的女性。當他正在進餐時,如果一隻狗、—個孩童、或者一位不可接觸者觸碰了他的衣服,那麼他會立即停止進食。按照傳統習俗,每當吃飯時,他按照順時針方向⑧,小心翼翼在盆子周圍灑上數點水,把一份分發給鳥兒和窮人的食物放在一旁,然後用右手抓飯進餐。他吃飯時從來不閱讀書籍,因為墨水同樣是不潔的東西,同時一心不能二用。 ⑧確切地說,按照地球自轉方向。——原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